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06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242篇
海洋学   50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分析了城市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特点。建立了城市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盖子模型。按照盖子的阻隔效应,将城市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分为盖上循环、盖下库内循环和盖子网眼及边缘的库内外开放性循环三大部分内容。城市化进程就是盖子的扩张与修补过程。按盖子模型进行的城市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有利于预测和防治城市生态地球化学灾害,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42.
宁夏暴雨动力相似过滤预报系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赵光平  施新民  丁永红 《气象》2000,26(7):32-35
通过对北京HLAFS暴雨模式产品中诸多物理量场与历史个例进行动力过程相检验,在较全面地掌握预报对象的三维空间物理结构和动力过程前提下,通过渗入有明确天气学意义,并对宁夏暴雨有实际预报能力的综合指标和模型,在天气系统自动识别技术的支持下,应用螺旋度修正方案,建立自动、客观化的暴雨落区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143.
以某水利枢纽工程坝基声波探测为例,通过声速异常分析,对J1~J4层间剪切带连续率进行了推定,其部分成果经开挖验证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4.
改进后的CTM模型在半干旱区作物生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改进后含有温度和水肥补偿效应的CTM模型应用于半干旱区作物研究中,分析了水分因子与土壤养分因子间的生态学补偿效应,模拟了半干旱区作物生长过程,并对在不同水分和不同施肥量下的作物生长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水分变化梯度上,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主要作物春小麦的产量呈上升趋势,试验条件下春小麦籽粒产量的最大值为462.35g·m-2;一定限度内通过合理施肥可以补偿土壤水分不足。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丰水条件下施中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5.
在干旱地区水分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文章分析了沙地植物的水分利用状况,通过扩展经典生态位理论的内涵,用数学抽象方法定义植物水分生态位适宜度为其水分最适生态位点与现实生态位点的贴近度,建立了响应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方法,依据试验观测结果进行了植物水分生态位适宜度过程的计算分析,所获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文中有关数值模拟试验研究结果为干旱区无灌溉条件下人工植被的营建提供了新的理论模式和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46.
陈昱  施曼丽 《山地学报》2020,(1):162-164
我们是1956年分配在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南京九华山)。当时地理所设置三个学科组: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地图学。从1956年起,由学科组组建研究室,我们有幸分配到陈述彭任主任的地图研究室。从此我们结下了半个多世纪的师生情谊,荣幸地成为他第一批学生。陈述彭先生一生,胸怀坦荡,虽经风雨洗礼,他总是勇往直前,岁月雕琢美玉,终造就国之大器。  相似文献   
147.
夜间灯光遥感与城市问题研究:数据、方法、应用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夜间灯光遥感是能够探测夜间微光的光学遥感技术,可获取白天遥感无法获取的信息。由于城市区域的人造光源是夜间稳定亮光的主要来源,夜间灯光遥感影像已被证明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夜间人类活动差异,同时具有覆盖范围大、时效快和易获取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多尺度长时序的城市问题研究。目前,基于夜间灯光遥感数据的应用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不少学者对夜间灯光遥感数据的数据预处理以及应用潜力等方面进行了归纳。但基于夜间灯光遥感与城市问题研究的整理和总结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基于此,本文通过对近几十年来有关夜间灯光遥感数据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梳理,从多尺度城市空间结构分析、城市社会经济指标估算以及城市公共安全领域研究3方面入手,系统梳理夜间灯光遥感数据的应用能力。进一步根据数据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夜间灯光遥感日数据应用、长时间序列数据集生产以及定量验证等角度探讨了夜间灯光遥感所面临的挑战与前景。  相似文献   
148.
华南早寒武世黑色岩系Ni-Mo多金属矿床成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研分析我国华南早寒武世黑色岩系Ni-Mo多金属矿床成因研究的现状,述评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深化研究值得加强的方向.将已有提出的矿床成因模式总体归纳为5种观点:陨石撞击同沉积、岩浆火山碎屑、海水、热水、多源,并且认为目前主要侧重于对热水和海水两种成因的研究,这两方面积累的证据较多,争议也较大.结合生物有...  相似文献   
149.
对四川壤塘地区西康群砂泥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进行研究表明,其地球化学特征与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沉积物相似.物源区以长英质岩为主,指示化学风化程度的CIA指数及成分成熟度的CIV指数,表明较低的化学风化作用,反映了晚三叠世的半干旱气候环境.综合其它地质资料认为,壤塘地区西康群砂泥岩的物源区可能为康滇古陆.  相似文献   
150.
中生代多向挤压构造作用与四川盆地的形成和改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远离活动板块边缘的四川盆地以其周缘复杂分布的褶皱构造带而著称,这些构造带的成因及其大地构造背景一直是华南大地构造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基于区域构造编图、褶皱构造样式和叠加变形分析,论述了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中生代挤压变形特征及其定型时代,确定了重要构造事件及其产生的构造样式。研究显示,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地带中生代经历了3个重大构造事件,每个构造事件产生的构造形迹在空间上发生复合和联合,造就了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复杂的构造组合样式。中晚三叠世碰撞造山事件(印支运动)在扬子地区形成近W-E向褶皱构造,扬子地块西缘伴随着松潘—甘孜褶皱造山带的形成,发育了龙门山—锦屏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及川滇前陆盆地,奠定了川—渝—黔—滇大型沉积盆地,构成四川盆地的原形。中晚侏罗世时期(燕山早幕),东亚构造体制发生重大变革,来自北部、东部、西部和南部的板块多向汇聚导致了大陆多向汇聚构造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其中秦岭造山带的再生活动导致南部米仓山—大巴山前陆构造带的形成和发展;来自太平洋板块向西推挤,导致了川东地区NW向突出的弧型构造和川南华蓥山帚状构造的形成;羌塘地块的向东侧向挤出,在扬子地块西北缘发生褶皱逆冲变形(龙门山—锦屏山构造带)。这期多向挤压事件强烈改造了四川T3-J1-2原形盆地,周缘褶皱构造带基本定型。早白垩世晚期的挤压事件(燕山晚幕)进一步改造了四川盆地,NW-SE向构造得到加强。除了西缘以外,四川盆地其他周缘褶皱构造带主体定型于晚侏罗世的陆内造山作用阶段,是扬子克拉通周边造山带在周邻板块多向汇聚作用下引发的再生复活的结果,成为中国东部陆内汇聚构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