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260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294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347篇
海洋学   110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0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91.
全新世北大西洋冷事件:年代学和气候影响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绍武 《第四纪研究》2009,29(6):1146-1153
回顾了全新世北大西洋冷事件的研究,重点分析年代学和气候影响。首先,综合北大西洋8个深海沉积序列13种不同指标反映的冷事件,证明Bond等(1997)的研究是有代表性的。全新世的9次冷事件,由近及远编号 0~8,出现于0.4kaB.P.,1.4kaB.P.,2.8kaB.P.,4.2kaB.P.,5.9kaB.P.,8.1kaB.P.,9.4kaB.P.,10.3kaB.P.和11.1kaB.P.。其次,从早全新世到晚全新世逐一地综述了9次冷事件出现时间及气候影响。发现与冷事件对应的气候异常,主要表现为北半球高纬寒冷、低纬亚非季风区干旱。也有迹象表明出现冷事件时西-中欧及北美北部气候湿润。最后分析了冷事件的成因。早全新世冷事件可能与融冰淡水脉冲有关,中-晚全新世太阳活动减弱可能是冷事件发生主要原因,但不排除有气候系统内部振荡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2.
人工固沙区一年生植物小画眉草的竞争调节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以分布在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人工固沙植被中的一年生植物小画眉草为例,利用定点样方观测种群数量变化和定株测定植株生长的方法,研究了荒漠植物中是否存在竞争的问题,得到如下初步结论:①在降水年际变率较大的荒漠生境中,当降水相对多时植物个体间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作用。②在种群水平上,种内竞争的数量调节作用表现为将变化幅度很大的初始密度调节为变化范围很小的终局密度。③在个体水平上,竞争制约着可塑生长过程,植株平均重量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减小。④当种群初始密度大时小画眉草的存活曲线为DeeveyⅢ型,表现出较明显的r对策者的特点。  相似文献   
793.
千年尺度气候变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 0世纪后期 ,千年 (ka)尺度气候变率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格陵兰冰芯及深海沉积证明 ,在末次冰期中普遍存在平均周期为 1 5ka的循环 ,有人认为全新世也存在这种循环 ,小冰期就是最近一个循环的冷期。 (2 )每个循环由 1个相对暖期 (间冰阶 )及 1个冷期(冰阶 )组成 ,称为Dansgaard/Oeshger循环 (D/O循环 )。 (3)连续几个D/O循环的冰阶气温愈来愈低 ,海因里希事件 (H事件 )就发生在最冷的冰阶之后。 (4 )自 15kaBP到 6 8kaBP共确定出 6次H事件 ,分别称为H1…H6,有的作者认为新仙女木事件 (YD)与H事件形成机制近似 ,可以称为H0 。 (5 )D/O循环与H事件的成因 ,目前尚无定论。但热盐环流 (THC)变化的学说得到了较多作者的承认。这个学说认为 :北大西洋北部的大量融冰使海面为冷的淡水控制 ,影响了大传送带中海水的下沉 ,从而削弱了深水的形成。北大西洋THC减弱 ,使向北输送的热量减少 ,使北大西洋气候更寒冷。一旦深水形成再次增加 ,完成一个D/O循环。H事件形成的机制与之类似 ,不过过程变化更为激烈。 (6 )这样 ,THC有 3种模态 :现代模 (北大西洋有两个泵 )、冰阶模 (一个泵 ) ,及H事件 (无泵 )。 (7)海洋环流模式已经对THC的变化及模态之间的转换进行了模拟 ,至少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794.
欧洲从AD476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0世纪,新国叠建、战争相寻,人民生活困难,文化低落[1],所以被历史学家称为黑暗时代。Lamb[2]最早指出黑暗  相似文献   
795.
人类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是在65 MaBP(6500万年前)恐龙大灭绝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在第三纪已经有了古猿,进入第四纪之后发展为直立人。大约20万年前出现了智人,进入新石器时代才进化为与现代人解剖学上完全一致的智人(Homo  相似文献   
796.
一种交互层状岩体模型材料制备方法及初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盐岩层具有盐层薄、夹层多等特点,相对于大型能源地下储备库而言,层状盐岩围岩可视为交互层状介质,其工程力学特性研究是储备库稳定性评价的基础。因此,制备层状岩体模型材料并开展层状盐岩物理模拟试验是非常必要的。为此研发了一种厚度比及各岩层力学特性可调的交互层状岩体模型材料制备方法:首先设计一种薄层切割装置,对预制好的两种力学特性迥异的均质模型材料块体进行切片,再利用一种模型材料软薄层吸附平移装置将得到的两类薄层交互叠加,经过修葺、预压和养护,获得交互层状模型材料块体,最后钻孔取样获取具有不同倾角和厚度比的交互层状岩体模型材料试样。初步试验研究了厚度比、倾角等对交互层状岩体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获得的模型材料可以较好的模拟层状岩体特性,为系统开展层状盐岩体物理模拟试验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97.
聚丙烯纤维加筋灰土的三轴强度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施利国  张孟喜  曹鹏 《岩土力学》2011,32(9):2721-2728
加筋技术作为20世纪一项重大发明,广泛运用于挡土墙、堤坝、桥台、护坡等工程中。加筋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加筋材料的快速演变,催生了土工织物、土工格栅、土工格室等一大批土工合成材料,但加筋材料有一弱点:即筋材与填料间容易出现潜在破坏面。过去填料使用的是黏土、砂土,其强度都比较稳定,时间对其强度的影响极小。对于灰土这一类材料,其强度受时间影响较大,是否适于作为加筋土填料需进行研究。选取聚丙烯纤维作为加筋材料,研究了聚丙烯纤维加筋灰土的强度与变形特性。试验中,将3种不同百分比(0.05%,0.15%和0.25%)的聚丙烯纤维分别掺入到灰土比为1:9,2:8,3:7的灰土试样中,配制试样。通过三轴试验研究了不同纤维加筋率、不同灰土比、不同龄期及不同围压对加筋灰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的灰土相比,聚丙烯纤维加筋灰土其峰值偏应力和抗剪强度均有不同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798.
地铁隧道穿越角度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祖德  彭立敏  施成华 《岩土力学》2011,32(11):3387-3392
结合深圳地铁隧道下穿某住宅小区建筑群的工程实践,以某框架结构建筑为研究对象,按照隧道-土体-结构共同作用,利用Midas/GTS软件建立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计算了隧道轴线与地面建筑物成90º、60º、45º和30º夹角4种不同工况,分析隧道轴线与建筑物不同夹角条件下隧道开挖对地表建筑物基础沉降和结构受力变形分布形态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隧道以不同角度穿越时,地表建筑基础的沉降过程和分布形态差异明显。随着穿越角度? 的减小,基础沉降最大增幅为37.3%,建筑基础沿线沉降由对称分布转为侧向倾斜,相邻柱基沉降差增大;建筑倾斜和扭曲变形增加明显,最大增幅达10倍;由于分析部位不同,相比建筑基础及底部结构变形而言,隧道穿越角度的改变对建筑内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99.
针对我国须采用密集库群来提高油气地下存储中资源利用率的现状,对近置已有盐岩溶腔库群运营模式下储库稳定性和收缩变形展开了研究。基于声纳测腔成果,建立了符合实际存在的单腔模型及库群模型。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明确了库群运行模式对储库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发现储库相对位置和深度的差异、夹层地层倾角的存在、相邻储库体积和形状的不等同3个因素会导致某些腔体的收缩变形不对称、腔体形变不规则;不同于单腔的最大位移区域固定出现在腰部,库群模式下受周围腔体的影响,而并无固定的腔壁位移最大点位置;呈现板状存在贯穿整个库群的泥岩刚度大、蠕变性能低,并且其和盐岩交界面的抗剪能力较强,可以提高库群的整体性和稳定性;考虑地层倾角的夹层变形特性成为对库群密闭性不利的影响因素,泥岩-盐岩交接面的拉伸以及泥岩夹层本身的扭转弯曲会使泥岩层产生裂隙,贯通的裂隙可导致各个腔体失去独自运行的能力,影响储库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800.
石漠化地区的生态危机及菌根桑生物修复潜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简要总结出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特征、生态威胁及生态恢复存在的主要障碍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分析了桑树在石漠化生境中已表现出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修复潜力。桑树作为喀斯环境的速生造林树种,根系发达,耐干旱耐贫瘠能力极强,对增加植被覆盖率、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实现石漠化地区脆弱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平衡产生重要作用。尤其是由于丛枝菌根具有对矿质营养和水分吸收能力强的特殊生理生态功能,刚好与石漠化地区贫瘠和干旱这一主要生态障碍相耦合,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后能进一步扩大桑树对矿质营养和水分的吸收与运输,减轻贫瘠干旱胁迫,加快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提高土壤生物活力,促进植被群落正向演替。种植菌根桑可望成为喀斯特石漠化生态修复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