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166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按照《地震重力测量规范》相关理论和细则,对目前所采用的“重力测量电子记簿系统”数据处理软件存在、实际工作中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如仪器高改正、段差计算、环闭合差计算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2.
近年来突发性高位滑塌灾害日益频发,造成恶劣影响。这类地质灾害调查难度高、隐蔽性强,单靠群测群防和地质调查难以解决灾害的防治问题。随着雷达遥感卫星数据质量的不断提升,合成孔径干涉雷达测量(InSAR)中的SBAS-InSAR技术为特大型老滑坡灾前形变探测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利用SBAS-InSAR技术对金沙江流域沃达村滑坡进行地表形变监测,获取了2017年3月30日至2019年9月28日内的形变结果,划定了强烈形变区(Ⅰ雷达)、均匀形变区(Ⅱ雷达),分析了滑坡复活区整体和局部滑塌地表形变速率、累积位移变化趋势和主裂缝形变情况。同时实地进行了工程地质调查和复核,发现老滑坡复活区变形迹象与SBAS-InSAR技术解译成果有着较好的一致性。表明SBAS-InSAR技术在复杂山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领域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为类似老滑坡监测预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53.
文章收集贵州省凤冈县永安镇长水田一带成功实施深2 005.45m的地热井地质调查、钻探、测井、降压试验、水质测试等资料,通过地层、构造、水质特征、热储结构特征、地温梯度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了永安热矿水"储、盖、通、源"地热形成条件及"褶皱隆起断裂对流型"地热成因类型,对永安热矿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有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4.
利用四川地区2010年8月至2015年3月的流动重力观测数据作出重力场等值线变化图像,研究分析2014年康定MS6.3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三岔口地区长期保持区域性重力正值变化异常及重力变化高梯度带;(2)在康定MS6.3级地震前后三岔口地区的区域性重力正值变化异常及重力变化高梯度带变化并不是特别显著;(3)在康定MS6.3级地震前震区重力变化等值线出现四象限区域或者类似于四象限区域的分布特征;(4)康定MS6.3级地震发震位置处于0值线附近且0值线在此处发生明显的转折、畸变;(5)康定MS6.3级地震发生在重力减小后回调增加的过程中,震后重力继续回调增加。  相似文献   
55.
利用四川地区2010 ~ 2013 年流动重力观测数据作出的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和重力段差时序变化图像,对芦山7. 0 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场动态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震前重力场经历了约3 年的重力增大和约1 年的减小变化,重力变化呈“上升→加速上升→减速上升→加速下降→减速下降”特征; 芦山地震发生在重力场变化由下降转为上升的回调过程中;震后重力场变化以较快的速度恢复到接近震前状况,并出现重力正值变化异常区域;临震前震中区域重力场变化数值较小,构造带活动速度变慢。  相似文献   
56.
结合黔西地区煤层群赋存的地质特点和钻井难点,从工程实际和储层保护出发,分析了现有煤层气参数井、预探井井身结构的地质适应性,划分出4种地层(含煤体)结构条件;提出了不同条件下设计与施工优化的4类8种配套井身结构变化形式,并对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评价,以期为复杂地质条件下煤层气探井的井身结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7.
本文分析了安溪县茶业生产的现状,指出山地茶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茶园产业化经营的有利条件,并提出产业化建设的思路,其中对山地茶园产业化经营的模式选择和茶园产业结构的优化作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58.
基于遥感信息的淹没水深算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针对遥感监测的洪水范围。提出一种实用的洪水淹没水深算法。该算法视淹没区为静态水面分布。将其与DEM叠加。经系列误差处理与优化。得到相对平滑的水陆边界高程。再采用双线性插值计算淹没范围内的水深分布。以广东省北江流域清远地区2002年10月底的一次洪水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计算精度和效率方面均能满足实际洪水评估要求。  相似文献   
59.
对2010—2012年川滇西部地区流动重力资料进行统一处理,得到区域重力场变化图象,并以此为基础研究2012年宁蒗-盐源5.7、彝良5.7级地震与区域重力场变化及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的关系。结果显示:震区局部重力场在两次地震前均出现了快速、大幅的上升变化,在约一年的时间内增加了约60×10 nms-2的重力变化量。  相似文献   
60.
为了改善注水开发效果差的情况,对无因次等孔隙体积配产配注理论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高30断块油藏,分别使用无因次等孔隙体积法和传统的kh值计算其合理配产配注量,接着采用油藏数值模拟进行了无因次等孔隙体积配产配注法和传统的kh法在该断块油藏注水开发的对比预测。结果表明,相比kh法,无因次等孔隙体积法使油田有效开发时间延长27年,采出程度由22.46%提高到27.94%,提高5.48%,增产原油19.88×10^4t。所以采用无因次等孔隙体积配产配注法比传统kh配产配注法更加符合油藏实际,使有效开发年限更长,最终水驱采收率更高。该方法可以为同类注水开发油藏的合理配产配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