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86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167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01.
北盘江大桥岩体工程地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峡谷地区公路大桥勘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如桥塔边坡稳定性问题,桥基、持力层的选择问题等,以贵州省关岭-兴义公路北盘江特大桥为例,根据岩体力学非线性变形理论,结合岩体结构面模拟及Hock-Brown强度曲线,确定了桥位区边坡的潜在滑动面。对该桥梁勘察中的高边坡稳定性、岩溶地质、桥位持力层的选择以及桥基承载力等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为实际工程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2.
海螺沟生态旅游景区地质环境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螺沟作为国家级风景区,其地表生态现象和生态过程与其地质环境演变有着密切关系,加之近年来西部大开发中人类活动在沟内陡然增长,人为致灾陆续发生。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该沟的地质环境状况进行了较翔实的评价,分析了孕育这些人-地互馈演变作用的独特地质背景,为下一步的合理开发提出了可行的防治对策。调查表明,沟内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包括雪(冰)崩、融冻、岩土体蠕滑、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和地震等。分析认为导致这些灾害问题的主要作用包括五个方面,即强烈的新构造抬升运动、复杂的地质构造体系、冰川作用显著、强降水丰沛以及人类活动不当等。最后针对海螺沟开发提出了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和整治的建议,对一号营地进行稳定性评价,二号营地进行崩塌与泥石流整治和热泉水开发,三号营地进行泥石流沟建设。  相似文献   
103.
龚缨晏 《地图》2010,(1):132-135
<正>从3世纪开始,强大的罗马帝国发生了日益严重的危机。395年,庞大的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在罗马帝国逐渐衰落、西罗马帝国迅速灭亡的过程中,科学与知识也在急剧衰退。  相似文献   
104.
龚缨晏 《地图》2010,(5):134-137
<正>文艺复兴时期,地图开始从教会和贵族的厅堂书斋进入普通百姓的家庭。在这之前的中世纪,地图主要是在教会及王公贵族的资助下绘制的,绘成后也主要用来装饰教堂和贵族们的殿堂,或者被他们所收藏,而不是服务于社会公众。在地图社会化的同时,制图方  相似文献   
105.
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彻底改变了西方人的空间观念。艺术家、探险家、商人都成为地图的绘制者,自然科学突飞猛进,新知识和新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地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6.
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效果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夯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一种有效方法,灵宝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湿陷性黄土地基,经强夯处理后,地基土孔隙和压缩系数降低,干密度提高,湿陷性被消除,地基承载力大幅度提高并满足了建筑设计基础底面压力220kPa/m^2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7.
薛振华  蔡源  康自立 《铀矿地质》1999,15(3):142-148
作者在桂北资源县吴家和全州市木皮口的下寒武统清溪组剖面修测过程中,对所采集的岩石样品进行偏光显微镜观察研究,发现清溪组~C1-1q、~C1-3q和~C1-5q中原定名为“粉砂岩”和“变余长石石英砂岩”的岩石中含有大量火山凝灰碎屑(晶屑),继而在桂北龙胜、融水和湘西南城步、武岗、新宁等地同时代的富铀黑色岩系中发现存在着2-3层厚度不等的沉凝灰岩。根据岩石的化学成分、结构特征和利用化学成分分析数据所作的各种变异图,确认这些岩石是火山作用形成的沉凝灰岩,通过成岩后的浅变质作用成为变质沉凝灰岩  相似文献   
108.
金昌市尾矿沙漠化土地的综合治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丛自立 《中国沙漠》1997,17(3):317-321
金昌市是我国镍铜的主要生产基地,生产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尾矿沙严重污染了周围环境。在分析了金昌市尾矿沙漠化土地形成的条件及其现状之后,采用砾石覆盖与人工植被建立等综合治理方案,5年实践结果充分证实此方案的可行性,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109.
龚缨晏 《地图》2006,(2):102-104
伊斯兰地图学产生于公元8世纪中期,公元11、12世纪发展到鼎盛时期。这个时期伊斯兰地图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比鲁尼。  相似文献   
110.
龚缨晏 《地图》2006,(4):108-109
《一个想周游世界者的愉快旅行》的作者、在罗杰二世主持的世界地理调查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伊德里西深刻地影响了伊斯兰地图学界,他的世界地图一直被后人所摹绘。除此之外,还有两种类型的世界地图也在伊斯兰世界流传。第一种世界地图源自10世纪的巴里希学派,它的特点是阿拉伯半岛被画成半圆形,非洲南部大陆不断向东延伸,尼罗河上游的河流在赤道以南的非洲大陆上有一个自东而西的直角转变。15世纪前期伊本·瓦尔第(Ibnal-Wardi)绘制的世界地图就是该类型的代表。第二种世界地图源自比鲁尼,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非洲南部没有巨大的陆地,世界的南方被广阔的海洋所覆盖。从13世纪开始,这三种类型的世界地图在伊斯兰世界同时存在,从16世纪开始,又加入了来自西欧的近代世界地图,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19世纪。多种类型世界地图的长期并存,可以说是后期伊斯兰地图学的一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