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67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36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青藏高原东段三个斑岩型矿床(玉龙、马厂箐和西范坪)产出于大陆碰撞环境,与喜马拉雅期埃达克质斑岩有关,并为新生代大规模走滑断裂所控制.在印度-亚洲碰撞带东部3个斑岩Cu-Mo-Au矿床已识别出3个明显的成矿幕次①玉龙矿区,石英-绢云母蚀变带中的硫化物石英脉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40.1±1.8Ma, 与赋矿围岩二长花岗岩的锆石SHRIMP年龄40.9±0.1 Ma一致,表明Cu-Mo 矿化发生在斑岩岩浆作用的晚期阶段(约40Ma), 但热液系统至少延长到约36Ma,热液系统持续时间大于4Ma, 其间,构造控制的高级泥化蚀变叠加于早期斑岩型矿体中高硫化物矿化之上形成富矿体.②马厂箐矿区,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35.8±1.6Ma, 与容矿花岗岩的锆石SHRIMP和全岩Rb-Sr 年龄 (35~36Ma)一致,但早于含金石英正长斑岩的全岩K-Ar 年龄 (31~32 Ma),表明马厂箐斑岩热液系统的寿命为约4Ma, 其间,约36Ma有钾硅酸盐蚀变和Cu-Mo矿化, 而同Au 矿化密切的高级泥化蚀变发生在晚期 (31~32Ma).③西范坪矿区,钾硅酸盐蚀变带内辉钼矿等时线年龄32.1±1.6Ma最年轻,晚于热液蚀变黑云母和角闪石的K-Ar年龄33.5~34.6Ma, 很可能反映了斑岩热液系统在约32 Ma终止,如此短时的热液系统正是导致西范坪绢云母化蚀变微弱和高级泥化蚀变的缺失的原因.斑岩热液系统的寿命与矿床金属吨位(规模)的正相关,本区巨量玉龙斑岩铜矿可能与其热液活动时期延长有关.而热液系统的延长又与多期次的岩浆侵入有关.因此,从走滑挤压场(55~40Ma)到走滑拉张场(24~17Ma)的构造应力转换期内,幕式的应力松弛引起多期岩浆侵入是导致印度-亚洲碰撞带内热液系统的延长和叠加成矿作用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2.
藏南拆离系锑金成矿特征与成因模式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藏南拆离系是一条重要的锑、金成矿带,呈东西向平行于变质核杂岩带展布。通过对典型矿床成矿特征的研究,识别出3种主要矿床类型:1沙拉岗式锑矿床:受南北向正断层和东西向层间断层控制,矿体为石英-辉锑矿脉,围岩蚀变较弱;2马扎拉式锑-金矿床:主要受间断层控制,局部与南北向断层相关,矿体主要由含金石英-辉锑矿脉体群组成,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等围岩蚀变发育;3浪卡子式金矿床:位于变质核杂岩周缘,受剥离断层和正断层控制,矿体呈石英细脉和蚀变岩构成的透镜体,硅化、绿泥石化和绢云母化蚀变强烈。石英流体包裹体测温表明,流体主要为低温和低盐度流体。氢、氧、硫同位素研究显示,沙拉岗式锑矿床具有西藏地热水的特征(δD值为-140‰~-166‰),而马扎拉式锑-金矿床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两者的硫同位素大多具有岩浆硫的特征。矿床的形成与变质核杂岩驱动的地热系统密切相关,在变质核杂岩附近形成浪卡子式金矿床,向外形成马扎拉式锑-金矿床,远离核杂岩形成沙拉岗式锑矿床。  相似文献   
203.
岩石学、地球化学和Nd、Sr、Pb同位素研究表明,西藏冈底斯铜矿带雄村特大型铜金矿床的容矿火山岩为一套具超浅成侵入特点的英安斑岩,SiO2含量集中在61.97%~64.31%之间,富Na2O、低K2O,Na2O/K2O比值平均为5.25。地球化学上明显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Rb、Ba、K、Sr、Pb,同时高场强元素Nb、Ta、Ti处于亏损状态。Sr、Nd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小(87Sr/86Sr=0.705154~0.708267,ISr=0.704299~0.705357;143Nd/144Nd=0.512730~0.512931),具有富集地幔特征;Pb同位素组成显示出地幔铅与造山带铅的双重特性(206Pb/204Pb=18.170~18.432,207Pb/204Pb=15.485~15.546,208Pb/207Pb=37.993~38.392)。研究指出它们是早侏罗世(195Ma)由雅鲁藏布江洋壳向欧亚大陆之下俯冲形成的岛弧火山岩,岩浆源区具有EM1型原始地幔富集特征,同时有一定数量的俯冲沉积物加入了地幔源区的部分熔融。根据雄村矿床的成矿时代和矿化特征,笔者认为该矿床的成因类型与胶东焦家式金矿一致,为破碎带蚀变岩型。旦狮庭组容矿火山岩对成矿的贡献在于作为矿源层为矿床提供了成矿金属元素。  相似文献   
204.
峨眉火成岩省:结构、成因与特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峨眉火成岩省既有其它大火成岩省(如印度德干火成岩省)的一般特征,更独具中国特色:其形成于全球性重大地质变革——大陆敛合与解体的大背景之下,和板块构造体制向大陆构造体制转化过渡的关键时期;处于东部滨太平洋构造域与西部古特提斯构造域的交汇、叠加与枢纽部位;显示清楚完好的地幔热柱“头冠”与“尾柱”轮廓;火成岩省岩石圈存在异常显著的地幔热—侵蚀作用;火成岩省西部发育三套各具特色的成矿系统。深入研究峨眉火成岩省,不仅可提供中国境内地幔热柱岩浆作用典型实例,而且可深刻理解大陆岩石圈深部作用过程和大陆动力学程式,以及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深部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205.
Carius管直接蒸馏快速分离锇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蒸馏法是Re-Os同位素测量体系从基质中分离Os的一种快捷方法,但装置繁琐,清洗工作量大,已成为限制其应用的瓶颈。文章对Carius管传统蒸馏装置进行了改进,利用橡胶滴头代替硅胶管和玻璃堵头自制Carius管直接蒸馏接口装置,简化了气体进出口管路,使用电蒸笼代替电热套,对蒸馏时间、样品溶液稀释倍数和吸收液体积等蒸馏条件进行了优化。改进后的装置升温速度、稳定性和简便性得到提高,简化了实验器皿,有利于降低空白,实现在较小操作空间内大批量样品的同时处理。Carius管直接蒸馏实验结果表明,Os的回收率可达86.7%~95.2%。在长时间(2 h)蒸馏条件下,Os回收率比传统蒸馏瓶法高约41%。针对不同样品类型和测试仪器,可选择相应的蒸馏条件,有效压缩了样品处理时间,提高了测量计数。对Re-Os定年标准物质GBW 04436(JDC)测定5次的模式年龄为(139.5±1.9)Ma~(142.0±2.1)Ma,标准物质GBW 04435(HLP)测定2次的模式年龄为(220±3.3)Ma~(223.0±3.2)Ma,分别与标准值(139.6±3.8)Ma和(221.4±5.6)Ma在不确定度范围内一致。改进后的Carius管直接蒸馏装置已应用于日常样品处理。  相似文献   
206.
侯增谦  杨志明 《矿床地质》2012,31(4):645-646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种矿床类型,目前斑岩铜矿床供应了世界近75%的铜、50%的钼和20%的金.据统计,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大型巨型斑岩铜矿产于与俯冲有关的弧环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斑岩铜矿床亦可产于碰撞造山带及陆内环境(即大陆环境),如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冈底斯斑岩铜矿带、赣东北的德兴斑岩铜矿床.  相似文献   
207.
扎西康铅锌银锑多金属矿具有多期多阶段的复杂成矿的特征。结合对区域成矿带、典型矿石结构构造、闪锌矿Fe含量变化、金属成矿元素分带性以及流体演化特征的分析,初步识别和探讨了扎西康多金属矿床叠加改造发生过程:在特提斯喜马拉雅锑金矿带形成前,扎西康即已经是一个粗晶脉状铅锌矿床。后碰撞阶段,地壳伸展,热活动强烈。以岩浆驱动大气水循环形成的地热水为主的区域富锑流体,流经扎西康,早期硫化物成为后期流体沉淀的有效化学障。流体对早期矿体形成的角砾产生再活化、溶蚀、交代作用,活化出铅、锌等元素,形成新的混合流体。该流体在NS向正断层发生运移、充填成矿,此时锌仍以闪锌矿重结晶、沉淀,但其中的铁含量已经降低,而铅与锑等形成硫盐矿物,当Pb被硫盐矿物消耗后则形成辉锑矿。综上,扎西康铅锌银锑多金属矿床是青藏高原陆陆碰撞造山背景下典型的叠加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208.
木吉村铜(钼、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太行山北段中生代岩浆岩带,为大型隐伏斑岩型矿床.矿体赋存于侏罗纪髫髻山组与火山岩相关的闪长玢岩次火山岩相中.木吉村髫髻山组安山岩中岩浆锆石的两组U-Pb年龄分别为(150.5±3.0) Ma和(140.8±3.0) Ma,与北京西山髫髻山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范围(156.6~137...  相似文献   
209.
针对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床的定年难题,选用闪锌矿的Rb-Sr法和成矿阶段方解石的Sm-Nd法,对白秧坪铅锌铜银多金属矿床3个矿段(吴底厂、李子坪、富隆厂)分别测定,取得了较好的定年效果。测得白秧坪铅锌多金属矿床的铅锌成矿年龄为30~29Ma,而且3个矿段结果可互相印证。进而通过成矿年龄的探讨,认为矿区发生过2次矿化事件,一期为以铜为主的矿化,发生于古新世末-始新世初期,印度板块-欧亚板块强烈挤压后的应力松弛阶段成矿;另一期是以铅锌为主的矿化,发生于30~29Ma,对应于始新世末-渐新世早期挤压后应力松弛阶段。两期矿化事件在上千千米的"三江"成矿带上普遍存在,但在不同部位铅锌成矿时代略有不同,印度板块的东北角首先对接欧亚板块,位于岬角处正碰位置铅锌成矿要稍早于两侧的铅锌矿化事件。  相似文献   
210.
青海玉树地区东莫扎抓铅锌矿床位于青藏高原金沙江缝合带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夹持的羌塘地体东北缘,是"三江"北段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铅锌矿床的典型代表。在野外地质观察基础上,本文对矿石矿物和重晶石进行了S同位素组成分析,对矿石矿物、脉石矿物和区域地层进行了Pb同位素组成分析,对脉石矿物进行了Sr-Nd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硫化物δ34S值为-29‰~6‰,峰值为-8‰~-6‰,反映了总体富轻硫的特征,而重晶石δ34S值为18.3‰~+22.8‰,来自于第三纪陆相盆地。宽的δ34S变化可以解释为流体在盆地内活动期间与不同地层单元发生相互作用,从而继承了不同物质单元的S同位素特点,还原硫应主要来自于硫酸盐的细菌还原或者含硫有机质的热还原,反映硫来自沉积盆地。矿石矿物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为18.387~18.703、15.391~15.768、38.372~38.809,而脉石矿物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为18.423~18.612、15.491~15.701、38.497~38.612。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的Pb同位素组成介于区域上地壳Pb组成范围内,总体类似于MVT矿床,显示Pb等金属元素来源于上地壳岩石。脉石矿物的(87Sr/86Sr)εSr(t)、(143Nd/144Nd)εNd(t)分别为0.70855~0.70928、58.0~68.4、0.512273~0.512353、-6.2~-4.7。Sr-Nd同位素特征亦显示脉石矿物的物质来源于上地壳岩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