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26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本文根据苏黎世天文台太阳黑子11年周期资料和太阳黑子磁场磁性变化周期特征,构建了太阳黑子磁场磁性指数MI(Magnetic Index)时间序列.分析表明:太阳活动磁性周期平均长度为222年,但是每个周期长度是不相等的;多数情况周期短时磁性指数较大,对应太阳活动水平强;周期变长时磁性指数较小,对应太阳活动水平较弱;太阳黑子磁场磁性指数序列也具有80~90年的世纪周期. 进一步研究指出,太阳黑子磁场磁性指数曲线由极小值升至极大值时期,太阳磁场南向,行星际磁场磁力线与地磁场磁力线重联,此时磁层为开磁层,太阳风将携带大量等离子体从向阳面进入地球磁层,从而使输入的动量、能量和物质大幅度增加,与北半球对流层增温时期对应;太阳黑子磁场磁性指数曲线由极大值下降至极小值时期,太阳磁场北向,与磁层顶地磁场同向,行星际磁场不会与地磁场发生重联,此时磁层为闭磁层,这种情况下,只有少数带电粒子能够穿越磁力线进入地球磁层,与北半球对流层降温时期对应.  相似文献   
43.
太阳黑子磁场极性指数时间序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苏黎世天文台太阳黑子11年周期资料和太阳黑子磁场磁性变化周期特征,构建了太阳黑子磁场磁性指数IM(Magnetic Index)时间序列,用IM(i)表示.为了便于采用数学方法研究太阳黑子磁场磁性指数变化与诸多地球物理现象之间的联系,本文给出了1749~2007年月平均太阳黑子磁场磁性指数时间序列数据.  相似文献   
44.
影响东海气候的太阳活动信息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逐次滤波法逐次提取东海气温资料序列中蕴涵的太阳活动影响信息并加以分析,发现东海气候年代际变化特征十分清楚,主要表现为:(1)突变性,东海夏季7月海平面层及对流层大气温度场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发生过一次急剧变化,突变点是1978年7月.从1978年7月由历时30多年的温度偏低时期跃变为持续高温时期,高温期持续至20世纪末,升温幅度超过0.4℃.资料分析表明,整个对流层东海夏季大气温度都具有这种年代际变化特征;(2)高空气候持续增温型,东海夏季7月平流层中部10 hPa大气温度表现为一种波动式的持续升温过程,50多年来温度升高4℃,年升温率超过0.075℃/a.东海平流层底部100 hPa温度也具有持续升温的特点,从1948年至今呈缓慢升高的趋势,53 a升高了1.9℃,升温率为0.036℃/a;(3)周期性,东海不同高度大气温度都具有显著程度不同的22 a周期性年代际变化特征,22 a周期分量的振幅由高空到低空迅速减小,表明22 a周期高空清楚,低空不太明显.东海对流层中部和平流层底部还具有显著的11 a周期性年代际变化.据分析认为22 a周期是太阳黑子磁场磁性变化周期所激发,11 a周期与太阳黑子相对数11 a周期相吻合,二者均为太阳活动在大气气候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45.
二十年代初和八十年代初Walker和陈烈庭分别提出南方涛动(SO)和北方涛动(NO)的概念。八十年代末,符淙斌等从全球热带角度考察所谓北方涛动的存在及其与经典南方涛动的关系,结果证实了赤道两c侧反相气压振荡现象的存在,还发现低层大气中湿度、稳定度、云量、海面温度和海流等方面也存在类似于SO、NO的甚低频振荡现象,并把这种现象看作是热带海洋—大气系统的一个整体。除气压场外并不存在以赤道为对称的分支现象,从而提出了“低纬度涛动(LLO)”的概念。本文通过对全球热带地区几个主要等压面高度场及海温场EOF展开的头几个主要特征向量场的分析,发现热带低空大气具有东、西向振荡的特点(即低纬度涛动现象),而高空大气则以高低纬度之间的振荡为主,显示出与低空大气不同的特征。此外,E1Nino现象对高低空大气的影响程序和强度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6.
在计算海-气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和动量通量时,因气象要素的测量高度不一致而带来的热交换系数cT、蒸发系数cE和摩擦系数 cυ的偏差,给计算结果带来一定的影响。文章介绍一种高度订正方法,对cT、cE、cυ的值加以订正,从而提高了计算准确性。计算结果表明,系数订正后的误差可减小9%—11%。  相似文献   
47.
本文根据中美西太平洋联合考察资料,计算了西太平洋热带海域(20°N~8°S,112°~170°E)内的潜热通量和显热通量。结果表明,该区域海气交换潜热通量的空间分布与ElNi o的发生有密切联系.根据计算结果建立了潜热ew-e-V诺谟图,显热tw-t-V诺谟图。利用该图可随时对海气热交换特征进行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48.
曲维政 《气象》1982,8(12):10-10
某站为了作好7月份的大降水过程预报,统计了近年来夏季7月大—暴雨过程与冬季2月的冷空气活动的关系,看看是否存在150天的韵律。冷空气活动以“24小时降温≥6℃、风力≥5级,降雪量≥5毫米”为标准。得到如下结果:7月有大—暴雨时,前150天对应有冷空气活动的概率为0.85,7月无大—暴雨时,前150天无冷空气活动的概率也是0.85,于是他们就采用了这条韵律指标。  相似文献   
49.
一、黄海中部大风的气候特点黄海中部的大风属东亚季风风系,大风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该海域西、北与江苏、山东陆地毗连,南面与东海相接,冬季在强大的西伯利亚高气压控制之下,夏季受印度低压和西太平洋付热带高压的影响.但是,该海域所独具的风向、风速年变化特点,又是其毗连海陆所不能代表的,比如,以月平均风速为例,我国若干地区月平均风速以春季最大,青岛马戈庄和苏北东台两站月平均风速也是四月份最大,而距这两站相  相似文献   
50.
海洋危险现象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危险现象预报涉及超过危险高度的海洋水位升降;引起水位升高达两米以上的海啸;对航行和海岸设施造成巨大危险的狂风巨浪;冰盖形成和提早出现的岸冰、严重流冰、船只快速结冰和港湾内的静振波等海洋危险现象。其中关于海啸、船只结冰和强静振等三种危险现象预报是我国尚未充分开展的海洋预报服务。随着沿海经济和国际经济交流日益发展,我国船队在高纬度海域航行和停泊的机会越来越多,上述三种海洋危险现象的预报也逐步显得更重要了。原苏联在这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并积累了一定的预报经验。本文拟作简要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