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5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中国东部深化找煤的思路和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中国东部煤炭资源特点以及找煤勘查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找煤类型和找煤模式的概念。通过对煤炭资源赋存规律的研究和大量找煤实例的分析总结,划分出3大类基本找煤类型:老矿区外围找煤区;巨厚新生界覆盖或煤层深埋区;复杂地质条件区。总结了不同找煤类型的主要特点,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找煤模式。提出中国东部科技找煤的思路和方法,其核心是煤炭资源赋存规律的研究和多元信息的复合。  相似文献   
102.
在GIS系统中整合地质统计学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在其中整合地质统计学的必要性,在简要回顾了地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之后,对目前地质统计学在GIS中应用的状况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提出了采用面向对象和组件技术开发地质统计学组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并给出了该组件的组成及划分。  相似文献   
103.
吐哈盆地早、中侏罗世聚煤期古构造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吐哈含煤和油气盆地是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沉积盆地转化叠合的结果。岩相古地理分析表明,早、中侏罗世含煤岩系发育于伸展机制下的泛湖盆环境,经历了沼泽化-湖化-沼泽化-湖化过程。两次沼泽化(聚煤期)时间分别为早侏罗世八道湾期和中侏罗世西山窑期早期,两次湖泊扩张期为早侏罗世三工河期和中侏罗世西山窑期晚期。盆地基底具有受北东-南西向断裂和北西-南东向断裂控制、呈菱形断块组合的性质,同沉积期基底断块活动控制盆地古地理面貌和沉积格局。早、中侏罗世地层厚度等值线呈北东东-南西西向和北西西-南东东向交织展布,地层增厚、减薄带呈北东-南西向和北西-南东向相间排列。一般而言,两组凹陷带相交部位构成次级沉积中心,如台北凹陷西部、托克逊凹陷西部、哈密坳陷和艾维尔沟坳陷。吐哈盆地早、中侏罗世伸展作用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是东天山地区后造山期应力松弛,导致造山带之间地幔物质运动激化,热扩容莫霍面上隆,使地壳上部处于引张应力状态,基底断裂以正断层位移形式造成断陷伸展,接受沉积并逐步扩展。  相似文献   
104.
煤田火区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煤田火区对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田火区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建立了煤田火区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指标体系,包括5级32个指标.以内蒙古乌达煤田火区为实例,论述了煤火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实施过程.根据煤田火区特征,在一般指标体系框架内确定了23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综合指数法相结合,建立了火区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公式.评价结果表明,乌达煤田火区对环境的影响为较严重水平,与定性分析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05.
煤系石墨的鉴别及其类型划分,是矿产地质勘查和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性工作,制定煤系石墨鉴定标准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煤石墨化作用与煤化作用是连续递进加跃变的演化过程,煤系石墨的大分子结构阶跃性演化和物质组成非均质性等特点,造成矿种鉴别的复杂性。为制定科学实用的鉴定标准,从成矿机制研究和资源评价需求出发,按照矿石总体石墨化程度由高至低,划分了煤系石墨一号、二号、三号等3种类型;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补充了110多组实测数据,修改完善了由初步鉴定指标和精确鉴定指标构成的煤系石墨鉴定指标体系。初步鉴定指标包括挥发分产率Vdaf和最大反射率Rmax,用于资源评价和地质勘查阶段初步区分煤与煤系石墨;精确鉴定指标包括晶面间距d002及其等效的石墨化度G、拉曼光谱参数R2,用以精确鉴别煤与煤系石墨,并划分煤系石墨类型。基于涵盖我国主要煤系石墨矿山500余组样品实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确定了煤系石墨类型划分指标:煤系石墨一号,0.335 4 nm≤d002<0.338 0 nm(G>0.70)、R2<0.50;煤系...  相似文献   
106.
为了恢复昌都盆地内早石炭世聚煤环境,对马查拉组内碎屑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的地球化学特征(La/Yb=10.04~15.62 μg/g;La/Th=1.33~3.17 μg/g;Hf=4.58~13.90 μg/g)表明,该套沉积岩物源为来自被动大陆边缘沿物源区的沉积岩和酸性岛弧源区的花岗岩。马查拉组在Zr-Th、La-Th-Sc、Th-Co-Zr/10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的位置(∑REE=193.96 μg/g,LREE/HREE=6.29;δEu=0.61;La/Yb=13.17;(La/Yb)N=8.55),说明马查拉组沉积既有活动大陆边缘的特性,又有向大陆岛弧过渡的趋势。马查拉组主体是一套沉积于大陆边缘的浅海-海陆交互环境的沉积岩,层内煤层多发育在海侵体系域内,属于海侵成煤。煤层具有层数多、厚度薄、连续性差、聚煤中心分散的特点。研究区沉积时,其西缘的澜沧江洋盆已经发生俯冲,其聚煤模式属于活动大陆边缘弧后盆地成煤。研究成果既可以细化早石炭世特提斯演化过程,又有助于揭示昌都地区煤炭资源的赋存规律。   相似文献   
107.
108.
高文泰先生是中国煤田地质与煤田构造学科的开创者奠基者之一,是新中国煤田地质教育家。2014年是他诞辰100周年,现以此文缅怀中国煤田地质、煤田构造以及煤田地质教育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高文泰先生。  相似文献   
109.
110.
鸡西煤盆地位于三江-穆棱煤盆地群内,属断拗型盆地,煤盆地构造受区域构造格局和构造演化的控制,构造格局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区的基本特征,结合地层沉积特征及含煤岩系展布特征分析,建立了赋煤构造单元划分方案;煤盆地可分为北部坳陷、恒山隆起、南部坳陷和敦密断裂带4个三级赋煤构造单元,北部坳陷和南部坳陷进一步划分出3个四级赋煤构造单元;区内控煤构造样式划分为2大类4种类型,以伸展和挤压为主,主要包括单斜断块、堑垒构造、掀斜断块和逆冲褶皱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