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地气法是较新发展起来的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地气是指从地球内部上升至地球表层的气体,主要包括H2O,CO2,H2S,NH3,H2,N2,CH4,He,Rn,Ar。研究证实,地气在经过矿体时可以将含有相关元素的物质携带并迁移至地表造成地球化学异常。据此,可通过采集地气样品,分析其中的元素成分及含量,推测地下的物  相似文献   
12.
13.
东升庙岩体位于华北板块北缘西段,岩性主要为白云母二长花岗岩。采用LA-ICPMS锆石U-Pb微区定年和锆石微量
元素及Hf同位素分析方法,对该岩体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花岗岩中几乎所有的锆石都显示典型的韵律振荡环带,Th/U比值较
高(均大于0.1),锆石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左倾型,并显示明显的正Ce异常和负Eu异常,表明这些锆石为岩浆成
因。测年结果显示,东升庙岩体形成年龄为(259.4±3.3)Ma,代表成岩年龄,属海西晚期侵入岩;部分核部继承锆石年龄加权平均
值为(2367±63)Ma,提供了该区古元古代结晶基底的年龄信息。锆石具有较均一的Hf初始比值,176Hf/177Hf介于0.282125~
0.282362之间,εHf(259Ma)值为较低的负值(-17.3~-9.0),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1.91~2.11Ga,指示东升庙岩体起
源于古元古代古老地壳部分熔融。对该岩体的综合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华北板块北缘的构造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当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不少珍稀石质文物因缺少保护而遭受严重风化。为保护风化石质文物,文章将纳米材料和传统石质文物保护剂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保护方法:用纳米二氧化钛银与NS-系列文物水性保护剂按一定比例调和,涂抹于红砂岩文物表面;一段时间后在其表面喷洒NS-系列文物水性保护剂。为检验新方法之功效,分别用该方法和NS-系列文物水性保护剂处理采自于广州的红砂岩文物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其有机酸种类和质量分数,发现前者较后者的有机酸质量分数明显减少。又经实验检测,发现该方法处理后的样品能经受水流冲刷,能耐酸碱腐蚀。这表明新方法既能防水、耐酸碱,又能降解有机酸;可以有效延缓石质文物风化,较传统石质文物保护剂具有更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5.
赣北早白垩世基性岩脉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谢桂青$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开放实验室!贵阳,55000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 @胡瑞忠$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开放实验室!贵阳,550002 @毛景文$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李瑞玲$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开放实验室!贵阳,550002 @曹建劲$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510275 @蒋国豪$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开放实验室!贵阳,550002 @漆亮$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开放…  相似文献   
16.
地气测量研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曹建劲 《湖南地质》2001,20(2):154-156
地气测量是寻找深部隐伏矿床的一种化探新方法,目前这一方法已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应用并迅速发展,作者着重综述了地气测量的研究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季节的变化、土壤中氢氧化铁及温度与pH值对纳米微料的吸附作用等问题,是地气测量效果的显著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南部中一新生代地球动力学背景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近年来,有关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地球动力学背景的研究已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主要体现在:地幔性质、岩石圈减薄、岩石圈伸展和构造背景四个方面。研究表明,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的地幔性质主体是亏损地幔和EMⅢ型富集地幔混合,中生代以富集地幔为主,而新生代主体为亏损地幔。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经历了岩石圈减薄,并伴生了玄武质底侵作用,具有较为复杂的岩石圈增生~减薄过程。大量事实表明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存在多期岩石圈伸展事件,侏罗纪存在局部岩石圈伸展,主要集中于内陆地区,白垩纪经历了区域性岩石圈伸展。近二十年来,中国东南部大规模岩浆的构造背景一直存在着争论,焦点在于太平洋俯冲对中国东南部产生什么的影响。从目前已有的资料来看,白垩纪地幔源区受到太平洋俯冲的影响,太平洋俯冲和玄武质岩浆底侵诱发了地壳加厚,岩石圈拆沉和软流圈上涌而导致岩石圈伸展是中国东南部主要构造背景。但是,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以来的岩石圈伸展—减薄及其深部动力学机制是目前急需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曹建劲 《热带地理》1997,17(3):250-266
粤西有着丰富的小片云母资源,其开发利用对广东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粤西小片云资源概况,并论述了开发利用途径和前景最后,对粤西小片云母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下游地区不仅是中国一个重要的斑岩-矽卡岩型Cu、Fe和Au成矿带,与大面积中酸性岩体存在密切时空关系,也是中国东部重要的晚中生代火山岩带,自西向东依次分布有金牛、怀宁、庐枞、繁昌和宁芜等盆地[1],构造位置位于扬子板块北缘,秦岭-大别造山带和华北板块南侧.前人对庐枞、繁昌、宁芜盆地的火山岩进行了系统地研究,而对金牛和怀宁盆地火山岩的系统研究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20.
粤北凡口黄铁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建劲 《湖南地质》1999,18(1):29-34
粤北凡口黄铁铅锌矿床是我国著名的以铅锌为主的超大型矿床之一。本文对该矿床岩石和矿石的元素含量,硫,铅,碳,氢,氧同位素组成,以及包裹体化学成分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对应分析了研究了其元素组合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