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研究现代孢粉沿海拔梯度分布、传播特征及其驱动因素,有助于提高基于孢粉重建古植被和古气候的可靠性。喜马拉雅山是全球中纬地区落差最大的山脉之一,其中段南坡植被垂直带谱完整,目前尚缺乏该垂直带谱孢粉现代过程研究。本研究通过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坡不同海拔26个表土样品(海拔梯度为3551~4444 m)的孢粉分析并整合前人表土孢粉数据(n=138,海拔梯度涵盖132~5000 m),系统分析了孢粉(包括组成、百分比含量、浓度及多样性)的垂直分异规律及其与气候、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孢粉组合垂直分布特征能很好地代表植被垂直分布特征,年降水和暖季气温是影响孢粉分布的重要气候要素。孢粉丰富度沿海拔梯度无明显分异特征;而孢粉均匀度随海拔升高而显著降低(特别是海拔3500 m以上区域),能够代表植被群落随海拔的变化特征。常见乔木植物花粉(松属、云杉属、桦木属和栎属等)存在明显的向高海拔传播现象,且不同类型间传播能力差异较大;而柏科花粉传播能力差,能很好地指示局地植被。表土样品孢粉浓度随海拔升高呈现降低趋势,且高海拔地区较低的孢粉浓度一定程度上放大了由低海拔传播而来的乔木植物花粉对孢粉组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原地区落叶松林、阔叶杂木林、栎树林、油松阔叶混交林、竹林、柏树林、杨树林、河口草甸、农田花粉组合特征研究表明,森林植被花粉组合均以乔木花粉为主(占50%以上),平原区杨树林、河口草甸和农田均以草本花粉为主(占84%以上),均较好地反映了样点周围植被特征。松树林松树花粉高于70%,周围有少量松树的样点松树花粉占50%左右,周围没有松树的样点松树花粉在30%以下。落叶松林中落叶松花粉仅占2.4%,杨树林样品中未发现杨树花粉,竹林样品中禾本科花粉仅占3.4%,表明落叶松、杨树、禾本科花粉均具低代表性;判别分析也表明落叶松和杨树花粉呈低代表性。受周围和区域性植被影响,农田样点农作物花粉占30%左右,说明农田环境不利于花粉保存,故花粉浓度较其他植被类型低。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北方典型草原区30个样点现代孢粉分析和植被调查,研究估算了常见花粉类型的相对花粉产量,并将估算结果应用于全新世以来的古植被定量重建.典型草原区现代花粉组合以蒿属、藜科、禾本科、莎草科和菊科等草本植物花粉为主,与草原区植物群落较一致.中国北方典型草原区上述五种主要花粉类型和常见花粉类型(唐松草属、鸢尾科、委陵菜属、麻黄属、十字花科和榆属)的风力传播能力强,相对花粉源1000m左右(以表土样品取样范围为沉积盆地半径,0.5m),且基本不受风速影响.榆属、蒿属、十字花科和藜科植物花粉产量最高,唐松草属植物花粉产量较高,而菊科和鸢尾科植物花粉产量较低,禾本科、莎草科、委陵菜属和麻黄属植物花粉产量适中.相对花粉产量检验表明:多数花粉类型相对花粉产量结果可信;但菊科和鸢尾科相对花粉产量被显著低估,禾本科、藜科、麻黄属相对花粉产量被高估或低估,利用相对花粉产量定量重建古植被时应谨慎.依据花粉产量定量重建的植被演替表明,现在的中国北方典型草原区6500—5600cal.aBP之前为以禾本科、莎草科和蒿属植物为主的草甸草原,之后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典型草原.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北方森林群落现代花粉与植被和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来自中国北方10 座山地16 个森林群落53 个样点的表土和Tauber 捕捉器花粉研究揭示了中国北方森林群落的花粉组合特征及其与植被和气候的关系。捕捉器花粉组合与表土花粉组合具有较好的相似性, 花粉组合中共有类型80 个, 共有类型花粉百分比占总数的90%以上, 植被中的优势种通常也是花粉组合的主要类型。松林中松花粉浓度和通量均较高, 表明花粉产量与保存能力均较高; 云、冷杉林中云、冷杉花粉通量较低, 但花粉浓度较高, 显示虽然花粉产量较低, 但花粉保存能力较好; 栎林、桦林中, 栎属和桦属花粉通量较高, 但花粉浓度较低, 说明虽然花粉产量较高, 但花粉保存能力较差。花粉与植被关系判别分析表明, 表土样品与捕捉器花粉组合均能较好地反映不同区域森林群落特征及其差异, 但表土样品能 更好地反映植被的优势成分。花粉组合与样点气候因子的DCCA 分析表明, 花粉组合与最冷月温度相关最显著(相关系数: 捕捉器0.84, 表土0.72), 其次为年降水量(相关系数: 捕捉 器0.73, 表土0.71)。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现代孢粉数据库(2 324个样点)和现代生物群区空间分布数据构建神经网络算法模型,对比样点现代生物群区特征值和模型拟合结果,发现神经网络算法模型在生物群区重建中准确度为86.6%,高于生物群区化方法的68.8%。将神经网络算法模型应用于中国晚第四纪孢粉数据,重建末次冰期盛冰期以来中国陆地生物群区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在气候寒冷干燥的末次冰期盛冰期,生物群区整体南迁;末次冰消期以来,生物群区整体呈向北、向西扩张趋势,并在温暖湿润的全新世中期森林的空间分布达到最大规模;生物群区变化过程反映全球气候变化总体特征。晚全新世人类活动强烈时期,局部地区生物群区的变化特征暗示该时期生物群区可能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