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2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209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175篇
地球物理   92篇
地质学   473篇
海洋学   169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71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LA-ICP-MS微区原位锆石U-Pb同位素测定技术,测得木纳布拉克地区原划长城系巴什库尔干岩群红柳泉组的二云二长片麻岩和扎斯勘赛河组二云石英片岩的原岩形成年龄分别介于498~840Ma和500~647Ma之间,表明这2种岩石原岩的形成时代均为新元古代,而不是之前认为的中元古代。另外,红柳泉组二云二长片麻岩边部锆石表现为重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型稀土配分模式,其Th/U值大部分小于0.1,为变质锆石,测得其变质时代为498±4Ma,与该地区高压麻粒岩的峰期变质时代(486±5Ma)一致,且与南阿尔金阿尔金岩群中的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峰期变质时代一致,推断其为阿尔金俯冲碰撞引发的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的产物,属于南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一部分。通过原岩残留碎屑锆石的年代学对比,发现研究区内这2种岩石及已发现的高压麻粒岩均具有与阿尔金岩群相似的锆石年龄信息,表明本区红柳泉组和扎斯勘赛河组的这3种岩石不应再划归为中元古代的长城系巴什库尔干岩群,将其归属为阿尔金岩群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992.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奥陶系岩溶缝洞发育,但多期水-岩作用对缝洞改造复杂。基于轮南地区岩溶缝洞方解石包裹体测试,总结了该地区包裹体的物理、化学特征,发现轮南地区以单液相、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并按包裹体盐度-均一温度将气液两相包裹体划分为6类不同成因类型包裹体。结合埋藏史分析,认为轮南地区上述包裹体可能形成于4期岩溶作用阶段,包括表生期暴露淡水岩溶、浅埋藏岩溶、中埋藏岩溶及深埋藏岩溶。以上研究为判断轮南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岩溶缝洞形成后,埋藏阶段多期水-岩作用对缝洞的改造效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3.
本文通过野外剖面观测、钻孔剖面研究和热释光、电子自旋共振测年,讨论了长春地区第四纪沉积物的堆积序列、岩性特征和形成时代。长春地区自中更新世早期开始接受第四纪沉积。中更新统下部荒山组下段岩性主要为粉砂质黏土,普遍含有铁锰结核;中更新统下部荒山组上段岩性主要为粗砂、黏土夹含砾粗砂和细砂。荒山组底界年龄约为(81.5±8.1)×104 a,顶界年龄约为15.0×104 a。中更新统上部东风组为泛滥平原沉积经后期黄土化作用形成的土状堆积,含有铁锰结核,其底界年龄约为13.877×104 a,顶界年龄约为12.955×104 a。上更新统下部的哈尔滨组岩性主要为粉砂质黏土,上部含有锈黄色泥管,其底界年龄15.0×104 a,顶界年龄约7.0×104 a。上更新统上部的顾乡屯组下段岩性主要为含砾粗砂、含砾砂层夹粘土和粉砂,含有锈黄色泥管;上更新统上部的顾乡屯组上段岩性主要为粉砂、粉砂质粘土和粘土,局部含有锈黄色泥管。顾乡屯组底界年龄约为6.224×104 a,顶界年龄约为1.10×104 a。顾乡屯组相当于末次冰期的河流沉积物。全新统温泉河组岩性主要为灰黑色黑土,厚度各地不一。  相似文献   
994.
星载红外高光谱传感器温度廓线反演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变暖是当前国际社会的热点话题,温度廓线是大气热力状态的重要参数,准确高效地获取其时空分布信息是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研究的前提。与传统的地面观测方式相比,卫星探测数据具有高空间、时间分辨率的优势,为气象观测提供了数据支持。本文分别针对星载红外高光谱传感器3种常见观测模式(天底、掩星及临边观测模式)下的国外7个传感器代表(IMG、AIRS、IASI、HALOE、TES、MIPAS、ACE-FTS)及国内大气探测卫星(风云系列和高分系列)在参数、性能和用途等3个方面进行介绍,得出当前国际上天底观测可提供垂直方向1 km内温度产品精度小于1 K,TES临边观测模式可提供的对流层温度廓线产品精度最高可达0.5 K,均满足NWP精度要求,可有效的用于天气预报及气候变化研究;由辐射传输方程出发,对气温廓线反演的3种常用方法 (统计回归、物理及人工神经网络反演)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发展历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就温度廓线反演算法的关键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了阐述;并对误差(平滑、模型参数及测量误差)产生及其传播原理进行系统地归纳总结。最后,提出现阶段气温探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5.
湖南省新田县是全国贫困县,但该县三井乡谈文溪村三井乡谈文溪村自2009年实施土地综合整治以来,当地村民迎来了脱贫的机遇。  相似文献   
996.
利用紫金山天文台里奥型色球Hα(6562.8A)望远镜,其滤光器带宽为0.75A,太阳像直径为15.2mm,附加一组透镜使像放大至10cm,获得了1981年4月27日日面西边缘大爆发环状日珥事件的Hα资料(0816—0951UT)(见附图22)。 这次环状爆珥事件很可能是MW22216群(SESC3049)(15N,150L)在0720UT的X5.5级大爆发事件后的耀斑环。观测资料表明: 1.环形结构早于0816UT。环足部有耀斑状亮块。 2.0816-0826.5UT;0830-0837UT;0839-0908UT时环北支(B支)较南支(A支)粗。而0828.5-0830UT;0837.5-0838.5UT时A支较B支粗。 3.在0829.5UT和0833UT时,环顶部分别出现奇特的结构,持续均约1分钟。 4.在0836.5UT时,环顶出现小针状突出物,并逐渐上升,变粗;0839UT环顶小突起结构达最大高度。0847UT环顶出现新的突出结构,它逐渐弯向B支。0853UT时可见B支的扭转结构。 5.A足点随环珥上升而逐渐向南(向外侧)移动,B足点变化较小。0855UT前后,A足点外移加快,环珥变化明显:环足部明显分开,高度明显增加,环顶管经略降后陡增。 6.测量表明,0844UT前环珥几乎以 8.4km/sec匀速上升。环顶管径由0816UT时的0.74×10~4km迅速增至0826UT时的1.27×10~4km,此后至0855UT环顶管径变化不大。在0844—0853UT环珥以-0.012km/sec~2的平均加速度上升。在0853UT环再上  相似文献   
997.
一、数学原理简述 1.水平均匀层状介质的视电阻率公式及核函数表达式: 关于公式的理论推导,在许多基础理论书籍中都可找到,在此,只列出重要的结论性公式。大家都知道,对称四极装置的视电阻率公式为: ρ_s=r~2 integral from n=0 to ∞ T_1(λ)J_1(λr)λdλ (1)其中T_1(λ)为与原参数有关的核函数,并满足如下递推式  相似文献   
998.
时域激电仪主要是研究观测与衰减过程有关的激电参数,如:M积分,L积分,区间平均值△,视极化率η_s以及衰减时T(B)等。为了获得更多的与△V_2衰减有关的信息,通常采用多道测量。短延时多道测量可以研究△V_2衰减过程的早、中、晚期特性,尤期以研究早期特性更为重要。这样就需要仪器有很好的暂态响应性能。  相似文献   
999.
摘要本文在查阅文献,调查现场的基础上,对1975年版《四川地震目录》附录所列1944年6月20日铜梁、壁山一带5(1/2)级地震进行了考证,认为这次地震确实存在,但震中不在铜梁、壁山一带(29°.5N;106°.0E),而在云南了了家和四川宁南一带(27°.0N;103°.0E).  相似文献   
1000.
天气预报专家系统,由于它的高效能、智能性和实用性,受到气象业务部门的广泛重视。现有的系统大多数是根据省以上气象部门的条件建立的,作为分布全国的地(市)以下的广大气象台站,如何从基层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所配微机(多数是APPLE—Ⅱ)的作用,模拟若干行之有效的预报方法、经验、知识,并将它们提供的预报信息进行科学的综合和集成,从而提高预报准确率,这对气象科学的现实水平和预报业务的实际需要,都是非常重要的。这里涉及到如何针对天气预报特点建立专家系统,如何按照统一标准评价不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