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255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61.
复地震道技术采用Hilbert变换通过求解实地震信号的解析信号,可将反映地震信号局部变化情况的地震波的瞬时振幅、瞬时相位和瞬时频率等信息分离开,瞬时相位是一种独立于地震振幅,并且不受其影响的地震属性参数,因此瞬时相位能更好地反映构造几何形态的细节.通过理论模型分析发现,瞬时振幅与极性反转前后地震记录的瞬时相位一阶差分之和进行加权,得到的复合属性可以较为准确、可靠地识别地震反射界面的位置,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2.
苦子干碱性杂岩体是塔什库尔干新生代碱性岩带的主要组成之一,主要由霓辉正长岩、石英霓辉正长岩和碱性花岗岩组成。霓辉正长岩、石英霓辉正长岩和碱性花岗岩的SiO2含量差别较大,分别为50.26%~54.11%、59.74%~60.43oA、69.59%~72.13%;霓辉正长岩与石英霓辉正长岩的里特曼指数相近,分别为7.83~10.97、8.51~9.05,明显不同于碱性花岗岩(2.49~3.71)。这3种碱性岩石都表现出富集轻稀土,以及K、Rb、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的特征。其中异常高的Sr、Ba和∑REE含量暗示可能还有富集地幔物质的加入。利用原位锆石LA—ICP—MS同位素测试方法,获得石英霓辉正长岩和碱性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0.9±0.1Ma和11.9土0.4Ma,代表了岩石的结晶年龄;石英霓辉正长岩锆石εHf(t)值为-9.78~3.24,碱性花岗岩中锆石εHf(t)值为-13.54~5.78,均显示岩浆源区具有壳幔混合的特点。依据这些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研究的综合分析,笔者初步提出西昆仑塔什库尔干苦子干碱性杂岩体的形成是由于青藏高原在~25Ma期间主体拆沉作用发生后,造成软流圈物质向北逃逸,并受到北面塔里木克拉通岩石圈山根阻挡而上涌,进而发生壳幔混合作用的产物。因此,该杂岩体是青藏高原大规模拆沉后浆活动的远程效应,且标志着研究区在~11Ma期间已处于伸展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63.
大同西岩体出露于西昆仑造山带西段,主要岩性为高钾钙碱性的石英闪长岩和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中普遍发育椭球形或卵形暗色镁铁质包体,包体岩性主要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的SiO2的含量为56.6%~65.3%,Mg#为0.45~0.46,包体SiO2的含量为52.9%左右,Mg#为0.48。相对于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具有较高SiO2的含量(SiO2=65.0%~73.3%)和较低Mg# (Mg#=0.36~0.44)。微量元素分析数据表明,石英闪长岩与暗色包体的REE球粒陨石标准化图呈右倾型,Eu负异常不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强烈亏损Nb-Ta、Ti等元素。温压计算显示石英闪长岩为相对低温(638~768℃)的中-深成岩体(平均深度为8.8km),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具有相对高的结晶温度(752~771℃)。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石英二长岩形成年龄为470±1.2Ma,略晚于前人报道的石英闪长岩侵位年龄。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与石英闪长岩来源于不同的岩浆,二者之间不存在分异关系。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早期的石英闪长岩为大洋板片俯冲过程中地幔楔部分熔融岩浆的分异产物,晚期的石英二长岩-花岗岩则来源于碰撞后伸展阶段由于软流圈地幔物质上涌加热导致变泥质岩石熔融的结果。大同西复式岩体的成因指示了西昆仑造山带在早奥陶纪经历了由俯冲向碰撞后伸展的构造体制转换。  相似文献   
164.
地下水污染源的识别不仅可为地下水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还可用于追究相关排污对象的责任。传统的污 染源识别方法面临计算负荷的困难,而伴随状态方法只需运行少量的污染物运移模型。通过灵敏度矩阵建立污染源特 征与污染物分布的数学关系,根据溶质运移模型推导出伴随状态下的污染源识别模型。分别考虑二维均质、非均质含 水层中的单点与多点污染源污染问题,将伴随状态方法应用于污染源特征识别的四个案例中,根据监测数据识别污染 源的位置及源强。结果表明,伴随状态方法在地下水污染源识别中有较好的适用性,可用于识别地下水污染源的位置 及源强特征,并具有很高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65.
通过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从原划"布伦阔勒岩群"中识别出一套"双峰式"火山岩, 英安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结果显示该套岩石形成年龄为521.3±3.3 Ma, 为早寒武世产物. 在岩石类型上, 玄武岩和英安岩属于低钾岩石系列, 玄武岩相对富集Rb、Ba、K、LREE, 而亏损Nb-Ta、Th, 源于受早期俯冲洋/陆壳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熔融源区. 英安岩表现出富集LILE、Th, 亏损Nb-Ta、Sr和Ti.两类岩石表现出不同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微量元素特征, 并缺乏分异演化的趋势, 反映二者的成因存在差别. 结合其地球化学特征和实验岩石学资料, 认为英安岩为玄武岩底侵提供热, 基性下地壳在相对低压条件下部分熔融形成的. 这套"双峰式"火山岩组合证实区域上早古生代存在一次大陆拉张环境下的构造-岩浆事件. 结合区域上研究资料, 古元古代布伦阔勒岩群至少包含以下3个组成部分: (1)古元古代布伦阔勒岩群; (2)印支期高压变质岩体; (3)早古生代火山-沉积岩组合.   相似文献   
166.
针对非水相流体污染含水层的表面活性剂强化修复过程,在多相流数值模拟模型以及径向基函数人工神经网络替代模型的基础上,应用Sobol法对影响修复效果的变量进行全局灵敏度分析。当替代模型的训练集包含12组和22组数据时,替代模型与模拟模型拟合的确定性系数分别为0.977 8和0.981 6,表明随着训练集数据的增多,替代模型与模拟模型的近似精度逐渐增加。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对修复效果贡献最大的决策变量为总抽水量(总灵敏度为0.491 2),其次为修复时间(总灵敏度为0.468 5),表面活性剂浓度对修复效果的贡献最小(总灵敏度为0.124 2);各个变量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但相互作用对输出响应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7.
设计了位移形变模拟试验场并进行位移形变模拟试验,利用Bernese 5.0软件的单历元单点定位功能,处理并分析了位移模拟形变试验获取的1 Hz GPS数据.并以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为例,获取了震中附近3个GPS站(成都、简阳和郫县)震前的短临位移过程及震后短时间的动态时变序列,结果显示各站的形变结果在时间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利用动态时序的地震波到时和震中距离估计地震波地壳平均速度为3.17 km/s.  相似文献   
168.
吉兰泰盐湖的形成及指示的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位于季风边缘区的吉兰泰盐湖为研究对象,利用OSL和14C测年手段重建湖面波动历史,探讨盐湖形成年代与环境变化过程。通过大范围的野外调查发现,在该湖泊南部地区发育高于现代干盐滩9 m的湖滨砂沉积,上覆风成砂沉积,其中湖滨沉积物的OSL年代为6.7 ka BP前后,表明当时该湖泊处于浅水状态,此后湖水经历了快速的下降过程。对于盐湖中心剖面点盐层之下粘土层的14C测年显示,在5 500 aBP以来,集聚大量的石膏、芒硝和石盐等蒸发盐类,该湖泊进入成盐期。通过区域对比发现,吉兰泰湖面快速下降阶段与季风边缘区中全新世干旱事件发生时间相对应。研究认为,吉兰泰盐类矿物的开始沉积,反映了中全新世阿拉善高原区域环境的突然变化,可能指示着5.5 Cal ka BP前后干旱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9.
根据不同学者对中国应力场的研究结果,普遍认为中国大陆板内构造变形活动的主要驱动力源来自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挤压作用,两大板块的汇聚作用主要发生在喜马拉雅碰撞带和帕米尔碰撞带,欧亚板块在这一碰撞带承受了印度板块的强烈挤压作用。全国GPS地壳运动观测结果也证明了以上的研究结论,基于国家攀登计划建立的全国GPS网21点的复测结果,  相似文献   
170.
基于GIS的西安市雨水收集潜力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表水污染的加重,地下水超量开采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城市用水量严重不足,开发利用雨水资源已经成为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定量研究城市雨水资源可供收集利用量可为开展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以西安市绕城高速以内为研究区域,把其汇水面划分为九类,以GIS为工作平台,计算出每种类型汇水面的面积,并确定了各自的径流系数。通过对西安市近45年降雨量的分析,结合降雨总量、理论可收集雨水量和实际可收集雨水量的计算公式,在降水保证率为50%和75%的条件下,估算出西安市绕城高速公路内1年可收集的雨水量分别为1.11×108m3和0.93×108m3,大约相当于西安市2005年用水量11.4×108m3的9.7%和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