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94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中的相关技术要求,从理论上分析盾构隧道横向贯通误差的主要来源及各阶段平面控制测量误差限值的合理分配,并针对盾构法施工地铁隧道的特点,探讨长大盾构区间地面平面控制点的布设原则及限值的优化配赋。  相似文献   
62.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部门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人才建设、技术创新、机制创新、争创品牌、企业文化等方面提出了提升部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举措和粗浅思考.  相似文献   
63.
佛山市连续性暴雨主要出现在5~9月,发生频次具有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在近51年历史序列表现为"多—少—多—少—多"的变化规律,目前处于偏多阶段;后汛期连续性暴雨较前汛期多。前汛期连续性暴雨中,非热带天气系统类的中高纬环流形势主要是两脊一槽型;热带天气系统影响类主要出现在5月下旬之后,且系统多在珠江口附近或者粤西一带。后汛期连续性暴雨与登陆广东的TC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TC路径主要分两大类:第一类是登陆珠江口以西的TC,第二类是登陆珠江口以东的TC。两类TC的环流形势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4.
澜沧江上游山地典型区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肥力性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选取澜沧江上游山地8种典型土壤利用方式对土壤性质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速效磷、速效钾、铵态氮、硝态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垂直空间变异上差异不大。天然阔叶林破坏后,无论是次生林还是人工种植的经济林或是坡耕地和荒地,土壤养分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衰减退化。综合土壤7项指标计算定量反映土壤退化和改善程度的退化指数,表明针叶林、坡耕地、禾草荒地及桉树林退化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65.
安徽铜陵矿集区与块状硫化物矿床有关的热水沉积岩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铜陵地区系统的填图观察和室内研究 ,初步确定了铜陵地区海西期的热水沉积岩。它们是 :石炭系黄龙组 ,由下而上、由内到外的层序包括含硫化物滑石蛇纹石岩 (由原岩为含水富镁碳酸盐岩 +二氧化硅的热水沉积岩变质而成 )→块状、层状 (含铜金 )黄铁矿±铁碧玉±硬石膏±菱铁矿±菱锰矿±硅质岩→含炭质粘土→白云岩 ;二叠系为栖霞组 (含铅锌金 )硅质岩、孤峰组 (含锰 )硅质岩和大隆组 (含钼 )硅质岩。这些热水沉积岩总体构成铜陵地区晚古生代多期热水活动的格局。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分析结果表明 ,本区的硅质岩具有热水沉积岩的特征。氧同位素估算的热水硅质岩古温度在 4 9℃以上。铜陵地区的热水沉积岩对层控矿床的勘查和隐伏矿床的预测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尤其是黄龙组底部的热水沉积岩是铜陵地区找矿的重要标志 ,对于指导长江中下游地区 ,如宁芜等地 ,寻找该层位的矿床有着不可替代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6.
根据地质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建立了铜陵地区赋存于石炭系地层底部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成因模型;该类型矿床的形成主要与石炭纪海底热水活动有关,属喷流-沉积型(SEDEX)块状硫化物矿床;下伏古生代地层是重要的成矿金属源区,海水硫酸盐是硫化物成矿的主要硫源。成矿热流体循环的动力学数值模拟揭示。该类型矿床底盘岩石中的流体活动和热影响范围主要局限在主排泄通道两侧较小的区域内;温度场和流场决定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喷流.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底盘岩石中的蚀变和矿化强度不如以火山岩为容矿岩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伴随强大深部热流的张性同生断裂是控制喷流一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形成与分布的关键因素。海西期扬子板块北缘的张性构造体制为该时期喷流一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球动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67.
安徽铜陵朝山金矿床稳定同位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朝山金矿床位于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属于矽卡岩型金矿床,侵入岩体为白芒山辉石二长闪长岩体。成矿过程包括矽卡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3个主要成矿阶段。文章通过对朝山金矿床的氢、氧、碳、硫、硅同位素组成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成矿溶液中水、碳、硅和硫的来源以及成矿溶液的演化问题。研究表明,成矿热液早期以岩浆热液为主,随着成矿过程的进行,加入的大气降水比重越来越大,到晚期可能主要以大气降水为主。该矿床矿石中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与矿区大理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其δ^13 Cv-PDB、δ^18OV-SMOW值分别为-4.5~-5.3‰、13.9~14.0‰,与岩浆作用形成的CO2的碳、氧同位素组成一致,表明矿石中方解石的碳、氧来源于岩浆作用。硅和硫具深部岩浆或岩浆热液来源的特点。  相似文献   
68.
云南金顶和白秧坪矿床He,Ar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金顸铅锌矿床和白秧坪Cu-Co-Ag矿床成矿阶段形成的热液矿物中原生流体包裹体的He,Ar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金顸铅锌矿床的成矿流体的。He/^4He值为0.19~1.02Ra,^40Ar/^36Ar值为274~305,白秧坪Cu-Co-Ag矿床0.71~4.60Ra,^40Ar/^36Ar值为290~334,表明成矿流体中可能含有地幔He。这些新资料的获得为研究该区成矿作用和深部的关系提供了同位素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69.
滇西北普朗斑岩铜矿床成矿时代及其意义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普朗斑岩铜矿在中国斑岩铜矿床中有其特殊性,无论对中甸岛弧带的基础地质还是矿产资源评价预测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该斑岩铜矿床无确切的年代学数据。通过作辉钼矿Re-Os年龄和单矿物K-Ar年龄测定,首次确定了普朗斑岩铜矿床内具有钾硅酸盐化的黑云石英二长斑岩成矿作用的活动时间为(235.4±2.4)Ma~(221.5±2.0)Ma,石英-辉钼矿阶段的辉钼矿Re-Os年龄大致为(213±3.8)Ma,两者十分相近。表明普朗斑岩铜矿床的成矿作用是在印支期完成的。主矿体钾长石K-Ar年龄显示热液活动持续到(182.5±1.8)Ma左右,说明与斑岩铜矿有关的热液系统寿命可达40Ma之久。这种长寿命的热液系统是高品位大规模的斑岩铜矿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70.
处于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主碰撞带北东侧的兰坪盆地西缘的金满铜矿床,产于中生代陆相沉积砂岩、泥岩中,以其属新类型陆相喷流铜矿床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关于其成矿时代至今仍然存在争论。采用常规^40Ar/^39Ar阶段升温测年法对金满铜矿床主矿体旁侧的含铜热液蚀变矿物绢云母进行了测试,获得3组视平均年龄分别为88Ma、67Ma、37Ma。结合兰坪盆地区域地质成矿背景,认为金满铜矿成矿经历了早期67Ma的成矿作用和晚期37Ma的成矿叠加作用,后者代表了金满铜矿的主要形成年龄。金满铜矿床的2期成矿年龄可能是印~藏碰撞(古新世)和走滑~拉分(始新世)等重大地质构造事件在矿床中留下的同位素年龄信息.暗示着古新世时期的构造作用和始新世时期的构造-岩浆-成矿活动对兰坪盆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