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3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广西大厂96号矿体的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厂96号矿体是近年来在我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中发现的最大单体锌多金属矿体,产于巴力-龙头山矿床与拉么矿床之间,埋深600~800 m,在巴力区下部以锡多金属为主,往北东至黑水沟-大树脚区过渡为锌铜矿体,含锡甚低,具有明显的特殊性。锌和锡含量自西向东呈降低趋势,相反铜有富集趋势,锑与铅仅在浅部富集,往深部愈近岩体,银富集程度愈趋于降低。主要成矿元素随着深度的加大,其含量呈现波状起伏变化而不是截然变化。96号矿体北段锌铜矿体有较为明显的充填交代特征,不管是锡多金属矿段还是锌铜矿段都产于同一层位的层间破碎带中,其成因与长坡-铜坑、拉么矿床一样,属燕山晚期岩浆热液交代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2.
赣南九龙脑岩体及洪水寨云英岩型钨矿年代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赣南大余县九龙脑岩体及与之有密切成因关系的洪水寨云英岩型钨矿野外地质调查和系统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成岩成矿时代研究,结合区域成岩成矿时代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了赣南地区钨矿的成岩成矿时代及构造环境。结果表明:九龙脑花岗岩体在化学成分上具有高Si、富碱、准铝质到弱过铝质、贫Ca、贫Mg、铁镁比值大、K2O/Na2O>1的特征;微量元素以富含Rb、K,亏损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富含Th、U、Ce、Y、Sm、Nd、Ta、Hf,亏损Nb、P等高场强元素(HFSE)为主要特征,具强烈的Eu负异常(δEu=0.07~0.10)和较高的10 000Ga/Al特征比值(2.76~2.93),所有这些均显示铝质A型花岗岩的特征。利用锆石SHRIMP U-Pb法,获得九龙脑岩体的成岩年龄为(155.8±1.2)Ma(n=12,MSWD=0.6);利用辉钼矿Re-Os法,获得洪水寨云英岩型钨矿的成矿年龄为(156.3±1.3)Ma(n=7,MSWD=1.5),成岩成矿年龄基本一致。结合崇(义)-(大)余-(上)犹钨锡矿集区已有的年代学资料,指出本区的成岩成矿年龄主要集中在150~160 Ma,属于华南中生代第二次大规模成矿作用,形成于中生代岩石圈伸展时期的侏罗纪板内拉张环境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103.
莫尔道嘎地处额尔古纳地块北段,该地区大量侵入岩和侵入[CD*2]变质杂岩以往被认为属新元古代,类型有风水山片麻杂岩、中基性杂岩、巨斑状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岩。对该地区新元古代侵入岩和侵入-变质杂岩进行系统采样,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进行了测年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除个别岩体(混合岩化钾长花岗岩)为新元古代形成外,绝大部分以往认为的新元古代侵入岩或变质侵入杂岩为早中生代形成,揭示了研究区有强烈的早中生代构造岩浆作用。结合区域上同时代早中生代岩石的分布和年代学资料,额尔古纳和大兴安岭北段的早中生代侵入岩和变质杂岩可以分为243~246、210~229、200~205 Ma 3个时期,其中200~205 Ma一组最为发育。243~246 Ma一组主要为莫尔道嘎地区中基性杂岩,形成背景与二叠纪末期兴蒙造山之后伸展作用有关。而210~229 Ma的花岗岩和变质杂岩组合具有非常典型的大陆碰撞岩石组合特征:钙碱性系列过铝质、S型花岗岩,岩石副矿物以黑云母+角闪石+白云母为主,混合岩和淡色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深熔岩(莫尔道嘎巨斑状钾长花岗岩),缺乏同时期火山岩等;其形成与早中生代时期蒙古-鄂霍茨克洋封闭引起的陆陆碰撞有关。研究区早中生代花岗质侵入岩、变质杂岩特征及其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蒙古-鄂霍茨克洋中段可能在中三叠世末期-晚三叠世早期封闭,这时已经开始发生陆陆碰撞,碰撞高峰时期可能在晚三叠世末期,早于以往认为的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104.
大埠复式花岗岩体位于赣南腹地,是于都-赣县钨多金属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岩期次及成岩成矿关系尚不十分清楚。文章采用LA-ICP-MS锆石U-Pb法测定了该岩体的成岩时代,结果表明:其东南体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年龄为(430.0±1.1)Ma,西北体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年龄为(152.7±1.1)Ma。东南体虽对内外接触带铀矿的矿质来源有所贡献,但与西北体形成时代相差甚远,并非同一地质构造背景下的产物;西北体与内外接触带的钨矿床形成时代相近,成因联系密切。矿集区内岩浆活动具多旋回特征,以燕山早期尤其是158~153 Ma的花岗岩浆活动对钨多金属成矿作用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05.
赣南崇义地区茅坪钨锡矿床铼-锇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茅坪钨锡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东段,位于崇(义)—(大)余—(上)犹钨多金属矿矿集区西华山—杨眉寺区段中北部的天门山—红桃岭矿田,为天门山岩体向北倾伏延伸的前锋部位;矿区钨锡矿化类型主要有云英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种。文章选取云英岩型矿体及上部石英脉型钨矿体中与黑钨矿共生的辉钼矿7件,进行Re-Os等时线年龄测定,得到其模式年龄为(141.4±2.2)Ma~(158.2±2.2)Ma,其中云英型钨锡矿体中辉钼矿等时线年龄为(156.8±3.9)Ma,成矿时代为中侏罗世,对应于燕山早期第二阶段;从云英岩矿体中样品模式年龄为(150.7±2.4)Ma~(158.2±2.2)Ma,石英脉型矿体中样品模式年龄为(141.4±2.2)Ma~(151.0±2.4)Ma。分析石英脉型矿体紧随但略晚于云英岩型钨锡矿体成矿,并结合矿田内取得的同位素年龄数据,探讨了矿田成岩成矿时代及时差,推断天门山岩体可能为多次成岩成矿的复杂式岩体,其成矿时代跨度为133~156Ma。  相似文献   
106.
湖南鲁塘石墨矿Re-Os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石墨具有较高的Re、Os含量,可望成为理想的Re-Os同位素测年对象,但迄今国内外研究较少,尤其在煤层经变质作用形成石墨过程中,其中Re-Os同位素体系的变化还有待研究。湖南鲁塘石墨矿是我国典型的隐晶质石墨矿床之一,矿体产于二叠系龙潭组煤系地层中。本文采用Carius管逆王水溶解样品,直接蒸馏、微蒸馏分离纯化Os,丙酮萃取法分离富集Re,热表面电离质谱法对鲁塘矿区石墨样品以及外围原煤进行了Re-Os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鲁塘石墨的Re含量为0.901~9.794 ng/g,Os含量为7.3~189.5 pg/g,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55.6±3.6 Ma,该年龄与鲁塘石墨矿东侧骑田岭岩体第二阶段中粒黑云母花岗岩锆石U-Pb年龄153~157 Ma一致,表明了龙潭组煤层受到骑田岭岩体"烘烤"作用,发生热接触变质作用,使得靠近骑田岭岩体原煤变质为石墨,形成石墨矿床。通过对比石墨、原煤和骑田岭岩体Re、Os含量及比值,发现石墨中的Re、Os主要来源于原煤,并根据石墨Re-Os等时线初始(187Os/188Os)i值(0.686±0.032),推测骑田岭岩体在侵入煤系地层过程中,有少量具有较低187Os/188Os值的Os被碳质吸附。  相似文献   
107.
陕西南秦岭志留系中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以泗人沟、南沙沟等铅锌矿床为例,讨论南秦岭志留系中铅锌矿床形成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反映了矿石及金属硫化物矿物与地层的稀土配分曲线的一致性.说明成矿物质主体来自于地层;闪锌矿矿物的微量元素含量及一些特征值介于热液矿床和热水沉积矿床之间.属改造型;硫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矿石与地层硫同位素组成不一致,矿石较地层富集轻硫,可能反映了造山作用产生的热液使其硫同位素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均一化或者有深源硫的参加,显示出矿石硫和地层硫的混合特征;流体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成矿介质可能是封存于深部的变质流体。这些矿床地球化学特点可能反映该区域铅锌矿床的最终定位与印支一燕山期的逆冲推覆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108.
福建碧田矿床冰长石的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40Ar-39Ar方法,测得碧田绢云母-冰长石型浅成热液Ag-Au矿床中与成矿同时的冰长石形成年龄为(94.69±2.25) Ma.这一结果显示,紫金山地区的酸性硫酸盐型浅成热液矿化比绢云母-冰长石型浅成热液矿化早5 Ma左右.综合目前的资料和测年数据,可以确定紫金山地区以花岗闪长斑岩为中心的斑岩-浅成热液成矿系统中水热-成矿事件的时间序列是(由先至后)花岗闪长斑岩侵位(105 Ma左右)→钾硅酸盐化及初始的Cu(Mo)矿化(104.5 Ma左右)→绢英岩化及含Cu-硫化物矿化(102.5 Ma左右)→明矾石化-硅化及酸性硫酸盐型浅成热液Cu-Au矿化(100 Ma左右)→冰长石化-硅化及绢云母-冰长石型浅成热液Ag-Au矿化(94.7 Ma左右).从花岗闪长斑岩侵位至绢云母-冰长石型浅成热液Ag-Au矿脉定位,其间经历了约10 Ma.反映紫金山地区与成矿有关花岗闪长斑岩有较长的热历史.  相似文献   
109.
五子骑龙矿床——被改造的斑岩铜矿上部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五子骑龙矿床产于紫金山矿田的一个早白垩世火山管道旁侧。火山管道中充填的英安斑岩向深部逐渐相变为花岗闪长斑岩。由于后期断裂的破坏,该花岗闪长斑岩及其矿化系统被上冲到与五子骑龙矿床相邻的中寮矿床近地表位置,从而形成斑岩型铜矿床-中寮矿床。五子骑龙矿床中,环绕英安斑岩发育明矾石化、迪开石化、埃洛石化和红柱石化蚀变,这些蚀变是改造并叠加早期绢英岩化蚀变的结果。其铜矿石中的铜蓝、硫砷铜矿和蓝辉铜矿,也经常交  相似文献   
110.
紫金山地区中生代岩浆系统的时空结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紫金山地区中生代岩浆系统可以划分成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 2个主要的子系统。晚侏罗世岩浆子系统形成于陆内挤压造山的构造背景下 ,侵位于 15 7~≤ 14 1Ma之间 ,先后由深至浅地侵位于区域中部 ,形成由 3个单元复合而成的紫金山超单元花岗岩。其中的金龙桥单元正长花岗岩是晚期分异相 ,应作为紫金山地区锡矿重要的预测标志。早白垩世岩浆岩定位于 12 8~ 94Ma之间 ,是区域伸展作用体制下的产物 ,形成了由上部火山岩和下部侵入岩构成的具双层结构的岩浆子系统。在火山间歇期 (± 10 5Ma) ,花岗闪长斑岩侵入 ,并大规模地隐伏于该区的深部 ,从而导致本区大规模的铜金矿化作用。早白垩世岩浆子系统中的穹状火山构造、隐伏的花岗闪长斑岩岩体的顶面产状和形态 ,应该作为本区铜金矿床成矿预测的重要找矿信息和预测标志。详细的岩石学研究及时空关系显示 ,才溪二长花岗岩是这两个岩浆子系统之间的过渡产物 ,其年龄 ( 13 3Ma)应该是本区中生代区域挤压向区域拉伸转换的时间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