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5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178篇
测绘学   70篇
大气科学   193篇
地球物理   142篇
地质学   517篇
海洋学   71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17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5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61.
The latest dataset from the SCS(South China Sea)Monsoon Experiment is used to investigatethe features of abrupt change in some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before,during and after the summermonsoon's establishment in 1998 and explore its onset characteristic process.We have arrived at apreliminary conclusion that the 1998 Asian summer monsoon is established first in the SCS as earlyas May 23,which is representative of the earliest indicator of the conversion from a winter into asummer monsoon situation in Asia;the continued retreat eastward of the western Pacificsubtropical high from the SCS region has direct effect on the SCS summer monsoon establishmentbecause the withdrawal favors the release of unstable energy,responsible for the sudden onset ofthe monsoon.Our tentative investig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eastward extension of the westerly andrainfall band from the equatorial Indian Ocean into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and the southwardspreading of an active South-China stationary front,acting a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id and lowlatitude systems,are likely to be the characteristic events contributing to the subtropical high'seastward retreating and the summer monsoon's onset over the SCS.  相似文献   
962.
青藏高原气象要素场低频特征及其与夏季区域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1995~1998年中日季风实验期间拉萨等4个高原自动天气站观测资料,结合1995/1996年NCEP/NCAR逐日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原气象要素场低频位相结构特征及其与我国夏季不同区域降水的关系。发现夏季低频感热和低频潜热具有同位相30~50d振荡,当低频感热增强,则同期高原降水量减少;反之,则高原降水量增加,代频 纬向风传播分析发同1995/1996年冬季高原是低频振荡的汇,200hPa低频纬  相似文献   
963.
八卦庙大型金矿床含矿岩石中斑点成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从成矿地质背景,含矿层特征和多期成矿等方面阐述了八卦庙金矿岩石中斑点的物质组成及其特征,指出秦岭泥盆纪含矿岩石中斑点状构造为矿流体多期作用的结果且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可作为金矿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964.
965.
使用紫金山天台13.7m望远镜上新安装的SIS系统,对64个高色指数IRAS源和水脉泽源进行了CO同位素^13CO和C^18OJ=1-0的搜寻,并对部分源作了成图观测,结果在6原中全部测到了这一谱线对,而^13CO的辐射一般较强,说明与稠密分子区成协,其中约60个源为首次作CO同位素谱线对巡测,用高期拟合导出了天线温度、线心速度和谱线全半宽,对辐射强度、谱线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66.
甘肃荒漠区濒危植物绵刺生理生态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0,他引:12  
通过调查发现,甘肃境内的绵刺生长于河西走廊北部海拔1 000~1 800m,降水60~180 mm,土壤为灰棕荒漠土的沙砾质戈壁上,分布面积约为48 402.74 hm2,群落组成成分分属11科37属,以戈壁荒漠区系成分占优势(45.83%),亚洲中部草原成分次之(35.42%),古地中海成分也占有一定比例(20.83%),可分为5类15个群丛组。绵刺解剖结构表现出叶片薄,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值较小,主脉和导管不发达,抵御干旱的能力不强,以"假死"休眠方式逃避干旱是其抗旱的主要特色。因而认为绵刺并不是"进化"了的真正的旱生植物,而是起源于中生植物。其"旱生"特征是长期适应荒漠干旱环境而产生的一种被动忍受胁迫的非常缓慢的应变演化。绵刺耐盐碱、耐瘠薄、耐风蚀沙埋,生态适应性强。在全部的生态因子中,对土壤水分的依赖性和敏感性最强,同时对土壤质地、土壤盐分也有较高的要求,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要求不严。绵刺濒危过程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自然环境剧烈变迁、气候严重旱化和土壤严重剥蚀是最主要、最直接的致濒原因;第二阶段发生在近代和现代(人类历史时期),过牧、超采地下水、樵采等人为因素是主要的致濒原因。  相似文献   
967.
2003年淮河流域强降水大尺度环流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分析了 2 0 0 3年淮河流域 6~ 7月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并与历史同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2 0 0 3年淮河流域梅雨期经历了 7次强降水过程 ,降水总量和洪水流量都超过 1991年 ,但小于 195 4年 ;雨带稳定、暴雨集中和突发性强是 2 0 0 3年淮河降水的突出特点 ,也是造成淮河流域全线超保证水位的原因。同时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 2 0 0 3年淮河强降水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及其成因分析后发现 :中高纬度两槽一脊的稳定维持 ,副高脊线持续稳定在 2 2~ 2 5°N之间 ,淮河流域恰好位于高空急流的右前方 ,低空急流的左前方 ,是造成 2 0 0 3年 6~ 7月淮河流域连续性暴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68.
近日,伊春市国土资源局会同市公安局联合对全市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进行了专项检查。结果显示:两部门密切配合,加强矿山企业爆炸物品管理,从源头遏制非法采矿,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69.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DSA)造影对比,评价增强CT在急诊腹部及盆腔创伤中检测活动性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间急诊收治的腹盆部创伤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腹盆部增强CT,并于受伤24h内行DSA造影或栓塞治疗,将CT与DSA图像(金标准)对比,得出CT诊断活动性出血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结果:期间共有33名患者同时行增强CT及DSA造影,其中10名患者增强CT与DSA均未发现出血,其中20名患者增强CT和DSA均阳性,有1例增强CT阳性而随后DSA未发现出血,2例增强CT阴性而随后DSA证实有出血。与DSA对比,增强CT诊断出血的灵敏度(SE)、特异度(SP)、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90.9%、90.9%、95.2%和83.3%。结论:增强CT对诊断腹盆部创伤患者活动性出血有较高灵敏性及阳性预测值,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较好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70.
近十年来台风暴雨研究的若干进展与讨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近10年来国内外台风暴雨研究的进展简要归纳如下:高低空急流、西风槽等对远距离台风暴雨有重要影响;涡旋Rossby波说和重力惯性波说仍然是螺旋雨带形成理论的两种不同观点;地形、海岸线等不同的下垫面特征对台风暴雨有不同的作用;暴雨的异常分布;台风系统可以触发中纬度地区降水,也可以中断梅雨.同时对台风暴雨中尺度系统的源和汇、螺旋雨带的形成理论、台风暴雨异常分布的机理和暴雨的定量预报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