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85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201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01.
苏洲  胡文宝 《物探与化探》2012,36(6):1024-1028,1039
无网格法是近几年来发展的一种新的基于变分原理的数值计算方法,由于在计算形函数中不需要划分网格.在力学、电磁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基于无网格法在大地电磁勘探正演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无网格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并利用广义变分原理推导出了相应的离散方程,编制了相应的程序,最后通过两个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检验了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02.
下扬子地区上二叠统大隆组黑色岩系是区域潜在的烃源层,但过去关注较少。为加深对该问题的认识,本文以新近在皖南地区发现的3条剖面为例,通过详细的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讨论了大隆组黑色岩系的发育特征及油气资源潜力。结果表明,宣城牛山、泾县蔡村和泾县昌桥三条剖面中大隆组黑色岩系均稳定发育,岩石类型包括硅质岩、钙质泥岩和硅质泥岩等。综合地层对比和沉积学研究结果,发现研究区在大隆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海进—海退的沉积旋回,黑色岩系主要发育于深水、还原滞留、欠补偿的海洋环境。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大隆组黑色岩系的有机质丰度高,有机碳含量平均在2.0%左右,有机质类型以II_2和III型为主,并普遍进入高过成熟演化,因此区域勘探应以天然气勘探为主。对比研究区大隆组黑色岩系与中新生代火成岩的分布关系,推测大隆组黑色岩系中有机质的高过成熟演化可能与华南中新生代大规模的岩浆作用影响有关,因此在未受/少受影响的地区(例如泾县—广德一带),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原油资源潜力。这些认识还可供区域黑色岩系基础地质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03.
为定量评估多元环境因子对红树林分布的影响,探索区域红树林生境适宜性和修复潜力的空间分布格局,本研究应用最大熵模型评估厦门湾红树林生境适宜性,叠加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分析红树林修复潜力。结果表明,在生物气候、地形、水质、沉积物、水文等5组环境变量中,影响厦门湾研究区内红树林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类型为温度、地形和水质。在单项环境因子中,离岸线距离、营养盐浓度、盐度等对厦门湾红树林生境适宜性的贡献度最大。适宜性和修复潜力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于九龙江河口、翔安下潭尾、海沧东屿等区域。与现存红树林的分布相对照,理论上还有约406.4 hm^2的高修复潜力区和1001.2 hm^2的中修复潜力区可考虑用于未来红树林修复。现有的保护区和修复工程已基本覆盖了上述大部分区域,未来厦门湾内的红树林修复选址可考虑泉州市安海湾沿岸、龙海市九龙江河口、漳州港沿岸和附近岛屿。本研究尝试采用新兴模型方法判断红树林的综合适生条件,并实现空间化、定量化的评估,其结果可为红树林修复选址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并为区域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04.
The central region of the southern Junggar basin (Northwest China) is a key exploration target in this petroliferous basin. As there are four sets of potential source rocks (e.g., Permian, Jurassic, Cretaceous and Paleogene sequences), petroleum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are likely complex. This study represents an attempt to understand this complexity in order to provide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for future regional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geological studies. Based on petroleum geology and geochemistry, i...  相似文献   
405.
研究烃类的热化学氧化对分析油气保存条件和探讨深部碳循环机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轻烃-MnO2-水体系为例,基于熔融石英毛细硅管和拉曼光谱分析技术的在线观测热液实验技术,对油气藏中常见的轻烃热化学氧化反应的发生温度和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轻烃热化学氧化温度随烃类碳数的增大而降低,从丁烷到十三烷,其反应发生温度从125℃降到约100℃,与热化学氧化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顺序一致。表明烃类热化学氧化需要的温度条件并不苛刻,在3000 m以下埋深且含有氧化性地层的沉积盆地中即可发生。实验结果与准噶尔盆地地质实例基本相符,油气充注中心区优先氧化高碳数烃类,远离充注中心缺乏液态烃的井区发生甲烷等轻烃氧化,烃类的热氧化过程受烃类氧化顺序和油气充注时空差异性两大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406.
在深层碳酸盐岩层系中,已陆续发现了塔河、普光、元坝、安岳等一系列大型油气田,并形成了碳酸盐岩“三元控储”等成储理论认识。近年来,四川和塔里木盆地相继在超过7 000 m甚至8 000 m的超深层中发现了优质碳酸盐岩储层。深层储层类型更加多样,控储因素中,相带、流体、压力和断裂,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内涵更为丰富。结合近期大量新的超深钻探资料,持续开展了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成储机理的研究。通过塔里木盆地塔河-顺北地区奥陶系和四川盆地二叠系栖霞组、茅口组的深化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构造破裂和多类型流体耦合改造储集体的成储机制;通过上震旦统四川盆地灯影组和塔里木盆地奇格布拉克组的系统分析,揭示了新元古代“白云石海”沉积环境、早期溶蚀和早期油气充注在成储与孔隙保持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开展含膏岩层系白云岩成储的物理模拟实验,揭示了膏盐岩封盖及超压、较为封闭的环境下,白云石重结晶作用显著改善了储集物性。深层-超深层储层发育机理新认识丰富了“三元控储”理论,有效引领了超深层,乃至特深层的油气勘探。断控和断-溶双控储集体、古老微生物丘滩相白云岩储层,尤其是寒武系厚层膏盐岩之下的微生物丘滩相白云岩储层,在中西...  相似文献   
407.
基于河南省119个国家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观测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逐小时大气再分析资料(ERA-5)、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资料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海温资料对2021年7月17~22日河南省发生的一次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水事件(简称“21·7”暴雨)的降水特征、大气环流和物理量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对比了河南历史上三次暴雨过程。结果表明:(1)“21·7”暴雨过程在1 h最大降水量、3 h最大降水量、6 h最大降水量、1 d最大降水量、3 d最大降水量和过程累计降水量方面均表现出显著极端性。(2)高层南亚高压与东海附近低涡稳定共存,中层副高稳定偏北偏强,与大陆高压形成对峙,使得天气形势稳定,为河南地区极端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背景条件。低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侧东风气流与台风“烟花”北侧的东风气流相叠加,使得西太平洋到河南地区形成深厚的水汽通道,继而为河南地区极端强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3)在“21·7”暴雨期间,河南地区水汽通量散度值为负且大部分地区的整层可降水量可达100 mm,整层水汽十分充沛。涡度和垂直速度场的大值区主要出现在太行山东麓临近...  相似文献   
408.
东海盆地A凹陷主要以低孔低渗储层发育为主,经生产实践证实,该类储层运用常规直井或低角度定向井(产能低)难以实现商业产能,因此,渗透率各向异性和储层“甜点”攻关显得尤为重要。碎屑岩储层各向异性特征普遍存在,基于全直径岩芯360°分扇区各向异性实验(渗透率、声波时差)结果表明:6个扇区的水平渗透率分布范围为(3.7~17.3)×10-3μm2,轴向90°渗透率为0.06×10-3μm2,渗透率各向异性分布范围为62~288,其中水平优势方向的渗透率是非优势方向的3~5倍,且渗透率高值与纵波时差、横波时差低值存在较小夹角。进一步利用成像测井资料与区域地应力分析证实,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与构造裂缝发育方向(渗透率优势方向)存在较小夹角,结合“甜点”储层展布形态,并垂直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布井有利于产能释放,助力低渗储层的经济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