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4篇
大气科学   137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大尺度低空急流附近的水汽输送与暴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利用1977—79年华南前汛期的暴雨实验资料,分析研究了大尺度低空急流附近的水汽输送及其对暴雨的贡献。研究表明,与低空急流相联系的暴雨的生成,主要是由于低空急流之下水汽的横向辐合,而不是低空急流所在层的水汽辐合。低空急流之下的水汽由急流左侧向右侧输送,在暴雨区上升,而后在低空急流之上向右侧输送并下沉,从而构成一中尺度的水汽输送环流圈,它与大尺度环流圈同相叠加,有利于暴雨的维持。由于摩擦作用,在低空急流之下的边界层中风向随高度顺转,这是水汽横向输送的主要原因,因此,暴雨可在低空急流左侧的任何位置生成。  相似文献   
12.
华南沿海五月份海陆风温压场特征与降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分析了华南沿海1978年5月份与海陆风相对应的温压场特征。结果发现,海陆风风向与温度距平和气压距平等值线近于垂直,由冷高指向暖低。在沿海地区,温压梯度最强,海陆风也最大。从海陆风温压场建立至海陆风形成时间短促。海陆风对温压梯度具有削弱作用,因而海陆风制约了海陆风本身的发展。此外,本文还发现,海陆风辐合场与华南沿海降水中心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高低空急流耦合对长江中游强暴雨形成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对1998-07-22T08-14发生于武汉附近的一次强暴雨过程的分析发现,这次强暴雨发生于南方暖区与北方冷空气脱离的孤立系统中,副热带经圈环流上升支是暴雨发生的大尺度背景场,它的低空入流和高空出流对大尺度雨区的生成与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边界层南风急流、低空西风急流和高空西风急流上下的耦合作用是强暴雨发生的重要原因.925hPa上边界层偏南风急流是暴雨区所需水汽的最大提供者和暴雨区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的触发者,850hPa上低空偏西风急流的主要作用是建立和维持了暴雨区中低空的对流不稳定,200hPa上中纬高空西风急流的主要作用是建立和维持了暴雨区高空的条件对称不稳定,三者上下耦合使得中低空对流上升运动得以向上发展和加强,从而产生强暴雨.  相似文献   
14.
使用1998年美国NCAR再分析的逐日资料,研究了1998年夏季青藏高原大气低频振荡的源、汇特征。青藏高原对于纬向风的低频波来说,有时是低频振荡的源区,有时是汇区。通过计算低频涡度的通量散度,进一步研究了低频涡源、涡汇特征。青藏高原在不同时间和不同部位,低频涡源、涡汇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传播特征也不尽相同,青藏高原上空100hPa低频涡源、涡汇受到了南亚高压的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1998年我国东部大陆夏季风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徐国强  朱乾根 《气象》2002,28(3):8-13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OLR资料,研究了1998年我国东部大陆夏季风的特征。结果指出,1998年夏季副高脊线的平均位置偏南,华南地区和长江流域的夏季风较强,强对流维持时间长;华北地区的夏季风较弱,对流比常年偏弱;我国东部大陆夏季风存在明显的低频振荡现象。  相似文献   
16.
极区大气臭氧变化对中国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首先利用TOMS资料分析了南北极区大气臭氧总量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南北极区的臭氧减少都是春季下降最快 ,然后通过数值试验得到 ,极区大气臭氧减少将造成高低层温度差值分布大致相反 ,由于臭氧减少也将使我国的大气环流形势和降水分布特征发生改变。在我国的不同区域 ,各气象要素的变化也具有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17.
年代际气候变率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对年代际气候变率的研究工作和主要结果作了综合评述,并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景作了一定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首先分析了河套华北地区旱涝的前期异常环流,然后探讨了这种异常环流形成的机制,最后采用了OSU-AGCM作了大西洋地区热源异常强迫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大西洋地区海温异常强迫激发的定常波向上、下游的能量传播,造成的前期秋冬季环流异常与河套华北地区的夏季旱涝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近40年东亚夏季风及我国夏季大尺度天气气候异常   总被引:75,自引:21,他引:75  
施能  朱乾根  吴彬贵 《大气科学》1996,20(5):575-583
定义了一个反映东亚夏季大尺度季风强度的指数,计算了夏季逐月及季的东亚季风指数(1873~1989年)。用近40年资料研究了东亚夏季风与我国夏季大尺度天气的关系。指出,强夏季风时,我国夏季大范围高温。东亚夏季风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则表现在夏季雨带的南北位置上。强夏季风时,雨带偏北。夏季雨带位置偏南均与弱季风有关。长江中下游夏季的涝年与弱季风有关,而强夏季风时,长江中下游经常是旱年。最后,研究了强、弱夏季风年时的北半球500 hPa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强度是造成我国夏季气温、降水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在局地强对流天气中重力波的存在已为大家所公认。但在大范围的降水区中是否也存在着重力波呢?二宫等曾指出在日本梅雨期间存在着波长约为150公里,周期约为3小时左右的中尺度降水系统,他们认为这种中尺度系统具有重力内波的性质。李麦村也论证了重力波对暴雨的触发作用。我国的许多暴雨中分析,主要着重于分析暴雨雨团。这种雨团有时仅单个地活动,有时则成群地活动,每个雨团都具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