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1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248篇
测绘学   126篇
大气科学   109篇
地球物理   148篇
地质学   759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12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31.
依据区域构造层次划分,采用构造筛分法,层层深入,层层筛分,确定发生于各个不同时代地层/岩层内的断裂活动的同期及叠加的应力场特征。综合所有的同期应力场特征及辅以叠加的应力场特征来验证,从而确定了一个连续的、完整的断裂活动的应力场演化序列;结合区域构造变形特征分析,阐明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的构造演化。应力场分析显示:晚三叠-早侏罗世应力场为北北西—南南东或近南北向挤压,属古特提斯构造域,断裂发生同造山走滑;早白垩世早期,应力场为北西—南东向挤压,断裂发生左行走滑运动,中国东部处于西环太平洋构造域;早白垩世晚期—古新世(始新世),区域发生北西—南东向伸展作用,断裂处于伸展断陷作用阶段;新生代,受区域上近东西向的挤压作用影响,断裂发生挤压逆冲兼右行走滑作用。  相似文献   
132.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主要含气区74个天然气样品碳、氢同位素分析, 天然气可分为6类, 即: ①与陆相煤系有关的煤成气; ②与三叠-侏罗系湖相泥岩有关的煤成气; ③与海相沉积的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有关的油型气; ④与海相-海陆过渡相烃源岩有关的油型气; ⑤石炭系海陆过渡相烃源岩与中生界腐殖型有机质形成的混合气; ⑥塔西南坳陷有机热解气与少量深部气形成的混合气. 不同类型天然气中甲烷氢同位素组成受源岩沉积环境(有机质类型)和热成熟度双重因素控制, 其中沉积环境(有机质类型)为主要控制因素, 其次为热成熟度; 在源岩热演化程度相近时, 甲烷氢同位素组成主要与其源岩沉积环境(有机质类型)有关. 随着气源岩热演化程度的增高和/或烷烃气碳数的增加, 烷烃气氢同位组成呈逐渐变重的趋势; 重烃气氢同位素组成(d D2, d D3)主要受源岩热成熟度控制, 其次为源岩沉积环境. 烷烃气氢同位素系列局部倒转与细菌氧化、不同类型天然气混合和/或同一类型不同热成熟天然气混合有关. 在油型气中, d D1>d D2可能与硫酸盐还原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3.
柴达木盆地东部涩北气田是我国发现的最大生物气田,为了揭示其充注-散失过程与生物气富集规律,利用不同深度生物气组成和稳定碳同位素分馏现象,结合成藏地质模式分析,用扩散模型计算了其成藏以来的生物气散失量,并与现存储量相加得到充注量.涩北生物气田为多储盖组合叠置的背斜气田,其深部储层为气源直接充注、浅部储层接收下伏气层扩散来的生物气为间接充注.提出的某一储层相对散失量(散失量与充注量的比值)可以表征生物气富集程度,当相对散失量<0.6,有利于生物气富集并形成高效气藏,相对散失量>0.6则不利于生物气聚集、或者形成低效气藏.  相似文献   
134.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天然气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在上、下古生界都有找到千亿立方米以上的大气田,中生界也找到一些气藏.通过对上、下古生界和中生界200多个气样的组分及碳同位素的对比分析,对不同层位天然气的类型进行研究,并分析其气源.上古生界天然气烷烃碳同位素值较重,显示煤成气的特征;各气田天然气发生单项性碳同位素倒转,这主要是同源不同期煤成气混合的结果.下古生界天然气δ13C1值重,δ13C2和δ13C3值较轻,属于煤成气为主油型气为辅的混合气;有多项性碳同位素倒转,更有少见的δ13C1>δ13C2,这是由于高(过)成熟阶段的煤成气和油型气混合造成的.中生界天然气碳同位素值较轻,显示油型伴生气的特征;少数气样发生δ13C3>δ13C4倒转是由于细菌氧化作用和不同期次油型气混合所致;丁烷碳同位素出现δ13iC4>δ13nC4,与上古生界相反,这可能是与干酪根类型不同有关.通过δ13C1-Ro的判别以及奥陶系碳酸盐岩有机碳含量低,否定了奥陶系碳酸盐岩是下古生界油型气的主要来源,认为下古生界油型气主要来自上古生界海相石灰岩,可能有少量奥陶系碳酸盐岩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5.
位于大别造山带东侧扬子板块上的洪镇变质核杂岩, 其下拆离盘韧性剪切带叠加在元古代董岭群变质杂岩之上. 该韧性剪切带现今剖面上分别呈背形或反“S”形, 但具有一致向南西缓倾的矿物拉伸线理. 露头构造、显微构造及石英C轴组构皆指示该韧性剪切带具有上盘向南西的运动方向. 糜棱岩中石英与长石的动态重结晶型式指示其为角闪岩相韧性剪切带, 原先形成于中地壳环境. 该变质核杂岩形成于早白垩世(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124.8±1.2) Ma), 在区域北东-南西向拉伸中沿向南西缓倾的韧性剪切带发生拆离运动. 随后洪镇花岗岩体的侵位(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121.7 Ma)使该韧性剪切带弯曲、抬升, 形成变质核杂岩. 洪镇变质核杂岩揭示, 区内早白垩世岩浆活动是发生在区域伸展背景下, 扬子板块东部在晚中生代也经历过岩石圈减薄.  相似文献   
136.
1975年中国海城7.3级地震波及整个朝鲜半岛,乃至日本九州地区. 本文系统收集了该震有关资料,并通过整理分析勾画出其烈度分布,以探讨该震的震害特点. 在半岛的北部, 除局部地区为Ⅵ度之外,大部分地区为Ⅴ度区,其震害情况与相同烈度的典型特征基本相符; 半岛南部大部分地区为Ⅳ度区. 然而,韩国首尔等大城市,除高层建筑强烈振动之外,还有人出现眩晕症状等特别的感觉,个别街区变压器跳闸造成一时停电. 这些可能是大震的长周期波在远场的效应所致.   相似文献   
137.
吉林省蛟河市境内大石河新生代玄武岩中含有丰富的地幔橄榄岩包体,详细的岩石学与矿物学研究显示,这些包体的主要岩石类型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方辉橄榄岩,未发现石榴石橄榄岩。岩相学及地球化学资料显示它们都是经历过熔体抽取而形成的岩石圈地幔残留。矿物平衡温度计算发现,本区的这些地幔橄榄岩包体来自地下40~60km 深度,且下部以二辉橄榄岩为主,而上部以贫单斜辉石的二辉橄榄岩和方辉橄榄岩为主,显示明显的岩石圈地幔分层现象。Sr-Nd-Hf 同位素资料反映这些地幔包体均表现为亏损性质,而 Re-Os 同位素资料确定上述岩石圈地幔形成于中元古代,明显老于上覆地壳的新元古宙时代,反映壳幔年龄上的解耦。因此我们推测,该区曾经历过华北克拉通类似的早期岩石圈地幔的整体丢失事件,然后形成于其它地区的中元古宙岩石圈地幔在本区增生。  相似文献   
138.
小兴安岭东部地区位于中亚-兴蒙巨型造山带的东段,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古亚洲洋构造域和环太平洋中生代构造域的交汇部位,是东北地区发展历史较长、构造岩浆活动较复杂的造山带之一.  相似文献   
139.
加快贫困山区的经济发展,必须找到一条与山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好路子。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新宾满  相似文献   
140.
采用伊万诺夫湿润度公式,算出各点湿润度并界定其与自然植被带的对应关系,而后算出代表点的天然牧草气候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利用3—10月湿润度和牧草气候生产力,建立草地小网格区划模型,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全市草地依次分为5种类型区。对进一步了解全市草地资源分布,分区分类指导草原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对提高草地资源开发利用的计划性和科学性,因地制宜安排牧业生产,趋利弊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