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9篇
  免费   353篇
  国内免费   413篇
测绘学   135篇
大气科学   230篇
地球物理   368篇
地质学   906篇
海洋学   186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120篇
自然地理   12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刘笋  蒋明镜  付昌  朱俊高 《岩土力学》2018,39(3):933-942
为研究结构性砂土静力触探的宏微观力学特性,在10 g重力场中生成一个净砂地基;将一个考虑胶结厚度的微观胶结接触模型引入到净砂地基中以生成结构性砂土地基;用一定速率移动探杆以模拟结构性砂土中的静力触探过程,其中,探杆由4面刚性墙组成。结果表明,随着贯入深度的增加,锥尖贯入阻力逐渐增大,增长速度逐渐减慢,在达到临界深度后贯入阻力在某一定值附近波动;锥尖部位有明显的力链集中现象,力链的集中程度和范围会随着贯入深度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和扩大;静力触探过程中,探杆两侧的土体经历了明显的加载和卸载过程,且土体主应力方向发生偏转;离探杆越远,主应力偏转速度越慢,最终偏转角越小;不同深度处平均纯转动率(APR)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而APR最大值会随着土体深度而逐渐增加;探杆的贯入会使土颗粒间胶结发生破坏,胶结的破坏形式主要有拉剪破坏和压剪破坏两种,而拉剪破坏数目要比压剪破坏数目多。  相似文献   
952.
红外图像杂噪音抑制是图像识别的重要技术基础.阐述如何对传统分形技术进行改进并将多重分形理论引入红外图像的噪音抑制,提出一种基于奇异性分析的红外图像消噪方法.在图像经过多重分形分析后,通过对多重分形谱相关的Holder指数进行特征化处理来实现图像消噪.这种方法可以在尽量保留信号奇异性(如边缘,纹理等)相关信息情况下,使得图像平滑,噪声消除,是红外图像消噪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53.
2001年8月,北海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城北郊撂荒多年的8900多亩闲置土地上,组建成立北海市工业园区,目标是要用3-5年左右的时间,全部盘活利用自1992~1993年北海大开发时旧开发区遗留的已征闲置用地,培育北海四大支柱产业,推动北海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园区成立短短3年来,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招商引资,目前已引进项目80多个,投资额超过60亿元,初步形成了恒基伟业北海科技园、国发海洋生物制药科技园、索普卡网络计算机生产基地等多个高新  相似文献   
954.
955.
况忠  包平  吴开彬  蒋开源 《中国岩溶》2019,38(6):883-888
岩溶石漠化是困扰中国西南岩溶地区发展的一种脆弱的生态环境,为了解贵州纳雍地区岩溶石漠化的改善情况,基于Landsat数据利用改进增强型植被指数模型(GEVI)方法提取了2003年和2015年的岩溶石漠化信息,分别为540.06 km2和390.99 km2,并将两期岩溶石漠化信息进行叠加分析和对比研究,发现该地区岩溶石漠化面积减少了149.07 km2,改善率(减少率)达12.88%,尤其是原成片分布的石漠化区域(如朝阳谷、滥坝和猫场等地)多呈碎斑状缩小,且发现研究区岩溶石漠化位置有自南西向北东迁移的现象,迁移面积为289.47 km2,以中度岩溶石漠化为主,说明治理与破坏同步,防治形势仍很严峻,但岩溶石漠化总面积减少,生态状况呈良性发展态势,反映出近年来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956.
阿斯塔那古墓群是新疆发现的最为重要的历史时期遗址之一,一直以来备受学术界关注。由于吐鲁番盆地气候炎热干燥,阿斯塔那古墓群保存下了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其中包括颇为少见的各种泥俑。文章利用红外光谱、纤维旋转实验和显微形态观察等方法对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彩塑泥俑的马尾装饰物进行了科学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纤维来自于原产于近东、地中海沿岸的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同时,结合出土文书,探讨了唐代吐鲁番地区亚麻的栽培利用状况,为深入认识亚麻传入中国的时间和路线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7.
蒋憬 《地下水》2019,(1):181-183
为研究甘肃省60余年来水资源状况变化,确保水资源评价成果的可靠性,需对径流控制站上游引水量、耗水量等按实际情况进行还原计算,形成天然河川径流量系列,并建立与面平均降水的双累积关系,对流域下垫面条件改变导致的入渗、径流、蒸发等水平衡要素的系列变化进行一致性修正。本文以渭河甘肃段秦安水文站为例,通过对单站径流量和秦安站控制流域面积内34处雨量站资料逐年计算,并点绘秦安站面降水量与径流的双累积关系曲线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渭河流域秦安站多年平均(1956-2016年)实测径流量2. 799亿m3,还原后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3. 172亿m3,多年平均还原水量0. 373亿m3,消耗水量主要用于农业灌溉与工业生产;秦安站径流还原修正前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3. 172亿m3,修正后1. 871亿m3,修正量1. 301亿m3,减少41%,修正后径流系列可作为第三次甘肃省水资源调查评价的径流系列。研究结果为满足新时期水资源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58.
晚中生代期间医巫闾山地区经历了早期的高温韧性变形和晚期的低温脆韧性变形,并最终形成了变质核杂岩。该变质核杂岩中发育多个中-晚侏罗世花岗岩体,通过分析花岗岩体的岩浆组构及围岩中变形组构的特点,确定该期次的岩浆活动与高温韧性变形同时发生,且这些岩体就位于中部地壳的高温韧性剪切带内。岩浆就位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部分熔融与垂向运移阶段(D1)、水平运移阶段(D2)和固态变形阶段(D3)。尖砬子岩体的主量、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岩浆为埃达克质岩浆,并具有过铝质和由钙碱性向高钾钙碱性过渡的特点。岩石的Th/U比值和碱性组分含量较高,Mg、Cr、Fe2OT3含量较低,岩浆锆石εHf(t)值=-29.5~-23.3、TDM2=2.51~2.18 Ga。这些特点指示岩浆来源于古老的华北陆块下地壳的部分熔融,表明岩浆具有从地壳深部向地壳浅部运移的过程。中-晚侏罗世岩体的产出形态、岩浆组构及磁组构的优选方位,表明岩浆在就位于中部地壳的过程中受到围岩剪切作用的控制,发生强定向的水平流动,形成了NE-SW向延伸最长、垂向最短的扁纺锤状岩浆房。对比中-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两期同构造岩浆就位机制,发现岩浆就位机制与围岩构造环境关系密切。同为下地壳部分熔融并向浅部运移的两期岩浆活动,岩浆就位机制差异很大:中-晚侏罗世岩浆就位于中部地壳的强剪切部位,就位过程中岩浆以侧向流动为主、气球膨胀作用为辅;早白垩世岩浆就位于浅部地壳的弱剪切部位,岩浆以气球膨胀作用和底辟作用为主。岩浆就位过程中不但受到围岩剪切作用的控制,岩浆房的扩张也会挤压围岩,使围岩叶理的产状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对构造性质的判断。  相似文献   
959.
秦皇岛滨海区地貌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关分析是数理统计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将相关分析试用于秦皇岛市滨海地区河流与海岸地貌要素的定量研究中,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对恢复该区新构造运动图景、探讨现代海岸动态提供了依据。实践表明,相关分析是地貌学定量研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60.
在冻结岩石中钻进时,使用压缩空气作为冲洗介质较之使用钻井液有很多优点。给出了冷却空气洗井钻进时井内温度的简化计算公式,按照这些计算公式可以确定空气洗井时井内任何时间、任何深度的温度和代表性关系曲线。井内温度的分布与进入钻杆柱内空气的初始温度有直接的关系,从空气压缩机中出来的压缩空气的温度很高,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冷却和干燥,给出了冷却和干燥的方法和手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