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87篇
测绘学   55篇
大气科学   115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276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152.
天娇  庞忠和  李义曼  周晓成 《地质学报》2022,96(5):1752-1766
地热气体是地球内部物质和能量的信息载体,是地热研究的重要对象。地热气体主要包括CO2、H2S、H2、CH4、N2、O2等常量气体和He、Ne、Ar、Kr等稀有气体。这些组分的来源有幔源、壳源和大气源。经过100多年的研究,人类对地热气体的化学成分与同位素组成特征,如2H、13C、34S、3He、 4He、20Ne、39Ar、40Ar、85Kr、81Kr等,获得了基本认识并应用于不同来源气体混合关系,控热构造,热储温度,流体循环,热源构成等问题的研究。此外,气体研究也在地热开发过程中的腐蚀结垢防治和减碳贡献评估等方面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在地热气体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未来需要统一样品采集、贮存和测试方法,建立相应的技术标准,进而建成归一化标准的地热气体大数据。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的重大需求牵引下,进一步探索地热气体定年、伴生资源成因、控热构造识别等方面的发展,进而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地热能科学可持续开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3.
正断层生长和侧向连接是最基本的三维地质构造问题,深入剖析其三维时 空演化过程对理解沉积盆地内正断层系统的形成与演化至关重要。 南海扩张时间和影响范围一直是国内外地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发育大量正断层,并覆盖有高精度二维地震反射剖面,成为研究上述问题的理想地区之一。本研究以陆丰凹陷为研究对象,开展三维构造解析和建模研究,为正断层系统三维时 空演化过程提供一个实例。研究结果表明:陆丰凹陷主控断层F1的生长和连接过程主要分三个阶段:晚白垩世—早古新世,两条断层分别形成并以孤立断层模式分别向两侧生长;早古新世—早渐新世,断层发生侧向连接作用合并为F1断层,连接处发育侧断坡;晚渐新世—中中新世,F1断层继续向两侧生长。基于F1断层定量分析(生长指数和断距),发现F1断层活动强度表现为先增加然后突然降低,其转折时间对应于T60界面,~23 Ma,较好地对应了西北次海盆扩张终止时间,说明南海北部扩张已经影响到陆丰凹陷。结合前人对珠江口盆地构造变形和演化研究,初步认为南海北部扩张波及的范围已跨过陆丰凹陷向大陆方向继续延伸,其北部边界可能对应于华南大陆南缘的滨海断裂带。本研究可为正断层系统三维生长过程研究提供案例,同时为南海扩张过程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4.
利用常规观测、自动站逐时雨量及EC细网格等资料,分析2010-2018年6-8月天山北坡71次短时强降水过程时空分布特点、温度对数压力图(T-lnP)形态及其关键物理参数等,并对其分类,通过集合箱线图分析各型物理参数特征,归纳总结预警阈值。结果表明:天山北坡短时强降水主要受低槽(涡)及其分裂短波影响,多发生在沿山、山地迎风坡、戈壁湖泊绿洲交界等地附近,6月出现最多,7月和8月相当,午后至夜间发生概率较大。T-lnP温湿廓线形态主要可分为整层湿(I型)、上干下湿(II型)、上湿下干(III型)和干绝热(IV型)等4型,其中IV型33次为最多,占总次数46.5%,其次是III型28次,占总次数38%,第三是I型8次,最少II型仅3次。在分析关键物理参数集合箱线图各区间值基础上,以25%百分位作为建议预警最低阈值,总结提炼关键物理参数阈值为T850 -500≥23℃,地面至700hPa露点温度平均值≥1.5℃,CAPE≥110 J?Kg-1,CIN≥30 J?Kg-1; 0~6km垂直风切变≥6.5 m?s-1,暖云层厚度≥1.1 km,K指数≥24.3℃,SI指数≥-1.3℃,抬升指数(LI)≥-3.9℃及A指数≥-9.8等,并给出各型组合物理参数。  相似文献   
155.
156.
吉林省大黑山条垒南段古生代晚期─中生代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林建平  万天丰 《现代地质》1994,8(4):467-473
根据大黑山条垒南段的地质建造及构造形变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将本区古生代晚期一中生代构造演化史划分为3个构造阶段,即海酉一印支期、燕山期和四川期。不同时期的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和应力场等特征不同:海西-印支期以SN向挤压为主;燕山期为NW-SE向挤压,平均差应力值为112.5MPa;四川期最大主压应力轴呈NNE-SSW向,平均差应力值为101.4MPa。四川期为本区构造格架基本定型的时期。  相似文献   
157.
陈伯民  惠小英 《高原气象》1994,13(4):394-403
本文用Cressman逐步订正法和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资料对高原地区1979年6-8月中60个是次的FGGEⅢb级资料相对湿度场进行了订正和分析,然后利用一有限区域数值模式,选择两例高原低涡过程,用订正前后的FGGEⅢb相地湿度资料分别作初始湿度场进行了72h和48h预报试验。结果表明:高原地区相对湿度的高会位于其东南部,然后向西北逐渐递减,低值区位于高原西部。FGGEⅢb相对湿度场能较好地反映高  相似文献   
158.
框—桁抗震体系的基本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9.
许泊天 《气象》1977,3(2):19-19
为了做好春播期气象服务工作,1972年,我们以群众经验为线索,建立了一套春播期天气型的长期预报指标,经过近四年的试用,效果较好。 春播期天气型的划分 8月下旬至4月上旬是我区水稻育秧的关键期。我们将这一时期的天气划分为4个型。 A型: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1℃的日期在春分以前;春分以  相似文献   
160.
天行 《地质论评》1959,19(8):346-346
易门、峨山一带出露的几个花岗岩株,一直被人们看做是燕山期的产物。最近,我们在易门赵普发现这里岩株上复的禄丰层底部,有以花岗岩物质为砾石材料的底砾岩。禄丰层以北70°东-北75°西走向,向南10°-25°倾斜,并且极为稳定而平整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