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86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318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5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煤成油地球化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第藩  卢双舫 《地学前缘》1999,6(Z1):183-194
重点评述与煤成油理论及勘探实践有密切关系、并在近几年取得重要进展的煤成烃演化模式、煤的生油能力及排油研究3方面的问题。指出:石油地质化学家已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煤成烃模式、阶段因地而异的复杂性;建立判别煤系源岩生油能力的标准是煤成油研究中最为重要的进展之一,其中以依据总生烃潜量(S1+S2)、氯仿沥青“A”和总烃含量与有机碳的相关关系建立的判别方案比较实用和有效;比较系统地评述了(与工业性煤成油气聚集有重要关系的)煤成烃排出问题的4种主要研究方法。进展、存在的问题和分歧。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对指导煤成油勘探有重要意义的煤系源岩的分布预测、倾油性的进一步判识及排出问题定量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2.
第13届亚洲遥感会议于1992年10月7日至11日在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市青年文化中心举行。出席会议的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213人;其中蒙古85人、中国39人、日本36人、泰国17人、非亚太地区国家代表18人。会议由蒙古遥感与地学信息中心主任桑德(Saandar)和亚洲遥感协会秘书长村井(Shunji Murai)教授共同主持。蒙古科学与教育部长和泰王国诗琳通(Sirindhorn)公主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出席会议的还有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遥感部主任何昌垂先生.  相似文献   
123.
124.
岩体概况苏联肯皮尔赛含铬铁矿超基性岩体位于哈萨克斯坦的阿克秋宾州,乌拉尔的南端。岩体内的铬铁矿首次发现于1920年,经过多年工作于1937年找到了第一批铬铁矿床。岩体出露总面积近1000平方公里;长度沿着与断裂带方向一致的近南北方向延伸约82公里;宽度在平面图上变化很大  相似文献   
125.
干酪根类型划分的X图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X-diagrammatic method and the classification index for kerogen are suggested on the basis of pyrolytic analytical data on 416 samples from 14 wells from continental sediments in China. The evolution of kerogen types during petroleum formation and geochemical eharaeters of standard humic kerogen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6.
“广西冶金204队”创造的“多色一次套印”已为地质勘探提交设计报告图件广泛使用,它不仅提高了工效,而且使色采均匀程度也大大提高一步。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运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抓着主要矛盾,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使印色工作提高了一步。现将我们改进的几个方面,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27.
关于松辽和华北中、新生代沉积相的某些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第藩  李晋超 《地质论评》1982,28(3):217-227
我国东部中、新生代的松辽和华北诸沉积盆地与西北典型的内陆沉积盆地相比较,无论在地层岩性、沉积矿物或是在古生物组合上,都有显著的区别,但又并非海相沉积。因此,一些地质工作者对该区沉积相的认识常各持己见,争议颇多。譬如,对于松辽盆地中下白垩统主要生储  相似文献   
128.
The Jiyang Sag and the Liaohe Basin are the two important areas where immature oil resources are distributed in China. From these two areas immature-low mature to mature 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or carbon isotopic analysis. The extracts of source rocks are dominant in the Jiyang Sag while crude oils are dominant in the Liaohe Basin. The maturity index, Ro, for source rocks varies from 0.25%(immature) to 0.65% (matur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within this range of Ro values the extracts of source rocks and crude oils, as well as their fraction components, have experienced observable carbon isotope fractionation. The carbon isotopic values tend to increase with burial depth, the oils become from immature-low mature to mature, and the rules of evolution of oils show a three-stage evolution pattern, i. e. ,light→heavy→light→heavy oils. Such variation trend seems to be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two hydrocarbon-generating processes and the main hydrocarbon-forming materials being correspondingly non-hydrocarbons and possessing MAB characteristics, lower thermodynamic effects and other factors. In the process towards the mature stage, with increasing thermodynamic effects, the thermal degradation of kerogens into oil has become the leading factor, and correspondingly the bond-breaking ratio of ^12C-^13C also increases,making the relatively ^12C-rich materials at the low mature stage evolve again towards ^13C enrichment.  相似文献   
129.
自第七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召开以来 ,已经过去四年。在这期间 ,我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重要进展 ,获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特别是SHRIMP_Ⅱ锆石微区定年技术和LA_MC_ICP_MS分析技术为我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同位  相似文献   
130.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