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质学   14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 毫秒
11.
藏北羌塘盆地独雪山地区,在原先认为不整合于早侏罗世火山岩系之上的“中侏罗统雀莫错组”中, 新近发现了一套早侏罗世淡水双壳类祁阳蚌(Qiyangia)组合,表明羌北盆地存在早侏罗世沉积地层,其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的粗碎屑岩→灰岩→细碎屑岩夹灰岩,下侏罗统与中侏罗统为连续沉积。据此资料,该区侏罗系目前采用的岩石地层单位系统及地层的对比认识存有问题,文章对此套早侏罗世沉积的岩石地层划分方案进行了讨论, 指出雁石坪地区的侏罗系岩石地层系统作为等时的地层单位运用于羌北盆地北西部并不适宜,羌北盆地已有的地层系统格架有必要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2.
阿尔金南缘构造带西段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变质岩系为一套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的中浅变质岩系,并形成绢云母-白云母带、黑云母带和石榴石-角闪石带3个递增变质带。通过对石榴石-角闪石带变质作用p-T轨迹的深入研究表明,其经历了3个阶段变质作用:即经历了俯冲碰撞深埋到30~35 km深度的中高压变质作用(M1),压力可达7.27×108~9.63×108 Pa;随后经历了快速抬升所导致的近等温降压变质过程(M2),压力降至4.1×108~5.62×108 Pa;晚期经历了降温降压退变质作用(M3)。整个过程为顺时针方向演化的p-T轨迹,其地质动力学过程属于较典型的板块俯冲碰撞→抬升模式,表明阿尔金南缘构造带的地质构造演化经历了俯冲碰撞及碰撞后的快速抬升过程。  相似文献   
13.
阿尔金构造带西段花岗质片麻岩侵入到下元古界阿尔金群和长城系巴什库尔干群、蓟县系塔昔达坂群中,主要由黑云二长—钾长花岗质片麻岩组成。其主量元素特征表明,岩石具有富硅和富铝的特征,w(Al2O3)、w(TFeO)、w(TiO2)、w(MgO)、w(CaO)、w(P2O5)与w(SiO2)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而w(K2O)与w(SiO2)呈正相关关系,反映它们为同来源和同时代的产物。其w(K2O)/w(Na2O)=1.16~2.65,A/NCK大部分为1.05~1.18,里特曼指数δ=1.31~2.01,表明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其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总体呈右倾斜的"V"型特点;洋中脊花岗岩(ORG)标准化蛛网图上显示出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而高场强元素Hf、Ta、Nb和Zr则具不同程度的贫化现象,显示出同碰撞花岗岩的特征;在R1-R2构造环境判别图上样品点落于同碰撞花岗岩区。其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为(1035±77)Ma,表明阿尔金山地区存在有1000Ma左右格林威尔(Grenville)期碰撞造山作用的岩浆活动记录,说明塔里木板块和柴达木微板块之间在新元古代早期曾经存在板块的汇聚碰撞,这对于研究阿尔金地区乃至整个西北地区中元古代到新元古代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长城系巴什库尔干群斜长角闪岩主要分布于阿尔金构造带西段北缘,一般呈似层状、透镜体状夹于云母石英片岩、变粒岩、石英岩、黑云二长片麻岩、大理岩等中。通过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斜长角闪岩的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岩类,并形成于两种构造环境:一种斜长角闪岩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显示出LREE明显富集,具有类似大陆(板内)裂谷火山岩特有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另一种斜长角闪岩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略富集(近平坦)型,与洋中脊玄武岩类非常相似。表明在长城纪时期,阿尔金构造带西段北缘主要处于板内大陆裂谷环境,随着大陆裂谷的进一步扩张,局部地区已形成初始洋盆环境。  相似文献   
15.
蓝闪石+硬柱石是羌塘中北部红脊山地区首次发现的呈北西—南东走向展布的硬柱蓝闪片岩带中典型的低温高压变质矿物组合。蓝闪石呈浅蓝灰色,纤柱状;硬柱石无色,多呈团块状,较均匀地与蓝闪石混杂分布。电子探针分析表明,蓝闪石主要为铁蓝闪石和青铝闪石,硬柱石为较典型的硬柱石。硬柱蓝闪片岩呈(透镜状)构造岩块分布,与围岩呈断层接触,原岩主要为变质玄武岩及少量辉(长)绿岩、基性火山碎屑岩,围岩为变质砂岩、板岩和少量碳酸盐岩。红脊山硬柱蓝闪片岩带伴有构造混杂岩发育,二者共存构成红脊山地区北羌塘甜水河陆块与南羌塘查多岗日陆块之间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16.
蓝闪石 硬柱石是羌塘中北部红脊山地区首次发现的呈北西-南东走向展布的硬柱蓝闪片岩带中典型的低温高压变质矿物组合.蓝闪石呈浅蓝灰色,纤柱状;硬柱石无色,多呈团块状,较均匀地与蓝闪石混杂分布.电子探针分析表明,蓝闪石主要为铁蓝闪石和青铝闪石,硬柱石为较典型的硬柱石.硬柱蓝闪片岩呈(透镜状)构造岩块分布,与围岩呈断层接触,原岩主要为变质玄武岩及少量辉(长)绿岩、基性火山碎屑岩,围岩为变质砂岩、板岩和少量碳酸盐岩.红脊山硬柱蓝闪片岩带伴有构造混杂岩发育,二者共存构成红脊山地区北羌塘甜水河陆块与南羌塘查多岗日陆块之间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