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169篇
测绘学   79篇
大气科学   86篇
地球物理   90篇
地质学   485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91.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的重要途径,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该文对宁阳县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结合宁阳县实际提出了今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92.
在野外露头观察和岩心描述的基础上,结合测井、地震和三维电法资料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新近系和第四系共发育冲积扇、冲积平原、扇三角洲和湖泊4种沉积相类型;每一种沉积相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若干沉积亚相和微相。新近纪吉迪克期,古近纪形成的湖泊开始向南部退缩,扇三角洲分布在山前地区;新近纪康村期基本继承了吉迪克期的沉积格局,扇三角洲的分布范围较吉迪克期大;新近纪库车期,构造抬升导致湖泊快速萎缩,山体隆升并遭受剥蚀,为冲积扇的形成提供物源,从山前到盆地中心依次为冲积扇、冲积平原和湖泊;第四纪,湖泊完全消失,以冲积扇沉积为主,冲积平原仅分布在西盐水沟-东盐水沟一线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793.
基于被动微波辐射传输方程,结合De Jeu建立的透过率与微波极化差异指数的通用关系式,以及Smiths建立的地表温度与大气总可降水量的经验关系,构建了一套基于AMSR-E影像的地表温度半经验反演模型,该模型无需借助其他辅助数据,便可从AMSR-E 6.9GHz和10.7GHz两个波段的亮度温度模拟得到地表温度变量。对2009年我国地表温度进行实例模拟和验证,结果显示,该地表温度模型的平均反演精度达到2.54℃(R2=0.79),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被动微波遥感地表温度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794.
在陕南镇巴下寒武统西蒿坪段和水井沱组下段的碳酸盐地层中含有大量保存完好、类型多样的海绵骨针化石。基于形态描述法,对海绵骨针化石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及产地与层位判断。结果表明:根据与其共生的小壳化石和三叶虫等生物地层学资料,发现这些海绵骨针化石属于筇竹寺期;该区海绵骨针类型不仅包含有形态规则的二轴四射骨针、三轴六射骨针、三轴五射骨针,而且还有形态不规则的四轴四射骨针、五轴五射骨针、尖头星状骨针、二歧分叉式骨针等;其中的四轴四射骨针、五轴五射骨针、五刺尖头星状骨针、二歧分叉二射式骨针为本次发现的新类型,极大地丰富了海绵骨针的类型。陕南镇巴筇竹寺期海绵骨针化石的数量以及分异度快速增加,充分说明海绵动物在陕南地区寒武纪早期开始大量繁盛并且迅速演化。  相似文献   
795.
中国西南山区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随着开发规模的日益扩大,天然气井逐步转向山区这类地质环境恶劣的地区。本文以西南山区某气井为原型,在详细阐明井场区地质环境背景特征的基础上,首先对井场出现的典型地质问题——地下采空区进行定性判断和分析;之后选用F lac-2D有限差分软件,对井场加载前/后地下采空区可能造成的井场地基应力和变形特征,采用双洞和采空区这2种计算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井场加载前/后地基最大位移量为2 mm,地基局部地段出现拉应力区,但总体上地基稳定。研究结论将为后期建设中井场建筑物的优化布局及基础的选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96.
基于异常复电位2.5维CR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基于异常复电位2.5维复电阻率法的正演计算技术。首先给出了二维地电断面、三维交流双点电源复电阻法的变分问题;然后利用有限单元法求解变分问题,在矩形网格中增加2条对角线形成三角网格对研究区域进行剖分,在单元中对复电位和岩、矿石复电导率进行线性插值,将变分方程化为线性代数方程组;最后,求解线性方程组,得到各节点的异常复电位值,并根据选定的测量装置计算出地表的视复电阻率,进而计算出复电阻率的振幅、相位或复电阻率的实、虚分量。通过理论模型的计算检验算法的有效性后构建模型算例,给出了其不同测量装置下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797.
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项目黔普地1井是部署在黔西南凹陷青山向斜的一口页岩气地质调查井。介绍了该井的工程与地层概况,重点阐述了该井的钻探施工技术;结合实钻地层及测井数据对钻井施工质量进行了分析评价。通过合理的钻探设备选型、井身结构优化、钻进取心工艺配合、泥页岩抑制性钻井液体系优化和钻进参数的合理搭配,提高了钻进效率,钻井质量满足地质要求,有效地完成了钻井施工任务,以期为同类型页岩气调查井的钻井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98.
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传播时流体对波的传播有很大影响,利用孔隙介质中的平面波反射系数可以较好的进行描述。本次研究采用基于渐近分析理论的法向反射系数渐近方程,通过建立上层饱和含油、下层饱和含气和上层饱和含气、下层饱和含油的砂岩可渗透孔隙介质模型,开展反射系数频散特征研究,对比分析基于等效介质、孔隙介质和渐近分析三种理论在饱含油气可渗透分界面上法向反射系数频散特征,并对比分析基于孔隙介质和渐近分析理论的反射系数频散对渗透率的敏感性。研究表明:在地震频带(0~100 Hz)内,该反射系数渐近方程在上层饱和含气、下层饱和含油可渗透界面上反射系数增加15%,变化明显;当渗透率从低渗透率到高渗透率时,其反射系数增加12%,也有明显变化。从而可以用来识别上层饱和含气、下层饱和含油可渗透界面。因此,基于孔隙介质渐近分析的反射系数方法可用于研究饱含油气可渗透界面上反射系数频散特征,从而为油气识别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和依据。  相似文献   
799.
赤泥是从铝土矿中提取氧化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残渣。赤泥的产率取决于氧化铝在铝土矿中的品位,据统计每生产1t氧化铝产出的赤泥为0.6~2.5t。由于赤泥的产量大,无论开放或封闭型堆放都将造成环境问题,且占用土地;同时,对于封闭型或赤泥库堆放,赤泥库的建造和维护将提高氧化铝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赤泥中含有多种有价金属和组分。因此,已有相当多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在开展,以寻求有效的方法和技术从赤泥中提取有价金属和利用赤泥作为原料生产不同产品。然而,由于赤泥本身含高碱、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等,已开发的技术应用非常有限。文章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评述,另外,就利用赤泥对将来研发方面,提出综合全回收和消耗掉赤泥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800.
以《中国援助柬埔寨乡村供水项目》水井施工为例,介绍了综合物探测井在解释含水层的重要性;结果表明,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均为正向偏移形成的异常、自然电位均为负异常,视电阻率的均表现为低阻异常,利用这三种曲线组合能很好的解释含水层。对于隔水层,三种曲线均表现为正异常,而与含水层对比有很好的极差响应。根据测井解释成果与地质水文资料结合分析,主要的含水层为基岩裂隙水为主,其次为第四系与基岩接触带,本文分别解释了具有代表性磅清扬省CACW-61钻孔和磅士卑省CACW-379钻孔,为后续水井成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