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5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20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在详细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滇西梁河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两件钾长花岗岩样品中的锆石进行了阴极发光图像、微区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和U-Pb定年。结果表明,梁河地区钾长花岗岩锆石显示振荡环带的内部结构,指示其岩浆成因;两件样品的锆石具有较高的Th、U含量,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明显的的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的稀土配分模式,说明其壳源岩浆锆石特征;两件样品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是(60.7±0.6)Ma和(115.8±1.0)Ma,属古新世和早白垩世花岗岩。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腾冲地块在中生代晚期-新生代早期发生多期岩浆作用,揭示滇西三江地区特提斯演化的岩浆响应,为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地质演化的动力过程提供约束。  相似文献   
132.
阿尔泰乔夏哈拉铁铜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特殊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立娟  王登红  梁婷  周汝洪 《地质学报》2006,80(10):1572-1578
乔夏哈拉铁铜金矿床位于北准噶尔构造带北缘,与阿尔泰造山带内分布的近同一时代的蒙库和阿巴宫铁矿不同。其赋矿围岩为苦橄质火山岩,区别于与火山岩相关的各类铁(铜)矿。铜矿石异常富集稀土,平均含量可达736.26×10-6,在铁铜矿中也罕见,较为特殊。  相似文献   
133.
云开隆起金矿带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陈好寿  李华芹 《矿床地质》1991,10(4):333-341
首次测定了云开隆起金矿带河台、新洲金矿石英中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新洲金矿一条等时线年龄为(431±12)Ma;另一条年龄(133.1±12.5)Ma。河台矿区获3条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21.9±14.1)Ma、(129.6±6.1)Ma和(129.3±4.1)Ma。结合矿区岩石和矿物的U-Pb、Rb-Sr和K-Ar年龄以及矿石铅同位素年龄资料得出结论,自震旦纪以来(矿床围岩时代为震旦纪),本区经历了多期(主要是加里东期和燕山期)地质作用,包括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混合岩化作用,金矿的形成和演化与这些地质作用有紧密的关系,但成矿作用主要在燕山中-晚期。  相似文献   
134.
李聪  梁婷  陈永康  丁亮 《地质与资源》1992,28(6):526-534
锡矿是青海省找矿潜力较大的有色金属矿之一.青海锡矿成矿时代分布较为集中,主要为印支期和海西期.锡矿床与锡矿点主要分布于东昆仑成矿带,成因类型主要为夕卡岩型.结合前人研究与地质资料介绍了青海地区锡矿的成矿地质背景、资源概况、矿床成因类型、控矿因素、成矿时代以及锡矿成矿带的划分,总结了青海锡矿的成矿特征及成矿规律,并对青海锡矿下一步找矿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5.
新疆乔夏哈拉铁铜金矿的矿床成因及其成矿模式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新疆阿尔泰乔夏哈拉铁铜金矿床,与火山-沉积型铁矿床和矽卡岩型铁铜金矿床具有相似性.铁的主要来源为火山岩浆源,铜的来源为侵入体岩浆源和部分基性火山岩.铁矿石和铜矿石为两期成矿,属于不同的成矿机制,分别与火山-沉积作用和后期的热液叠加改造作用紧密相关.该矿床的成矿模式可概括为:在大量岩浆喷发、喷溢过程中,铁质在海水中富集并发生沉淀,形成似层状磁铁矿矿体;断裂的活动,致使中基性侵入体侵位,热液中的铜在一定环境中形成硫化物矿石,同时发生广泛的绿帘石矽卡岩化;矽卡岩阶段形成的磁铁矿叠加在原来的磁铁矿之上;断裂的再次活动,导致深部岩浆源含铜金矿液的上升,叠加定位于铁矿层及围岩新生裂隙带之中,形成浸染状和块状硫化物铜金矿石.研究表明,在准噶尔北缘向东南具有进一步找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6.
东天山白山铼钼矿区燕山期成岩成矿作用同位素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近年来对东天山地区有色、贵金属矿床成矿年代学研究表明,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海西期—印支期,成矿作用高峰期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笔者最近对白山铼钼矿区南西1.2 km处出露的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和含矿石英脉作了系统的年代学研究,分别获得岩体SHRIMP锆石微区原位U - Pb和谐年龄为181±3Ma(n=13,MSWD=1.10 ) ,含矿石英脉石英的Rb- Sr等时线年龄为187±7Ma(95 %可信度;MSWD=3.5 2 ) ,4 0 Ar- 39Ar坪年龄为182±1.6 Ma,三种不同定年方法所获得的年龄值基本一致,表明东天山地区存在燕山期成岩成矿事件,矿化作用可能与矿区内出露的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37.
陈家坝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为近年来在陕西勉(县)-略(阳)-宁(强)铜金镍矿化集中区新发现的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为了查明陈家坝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笔者开展了系统的C、H、O、S和Sr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陈家坝矿区的围岩的δ~(13)CPDB值范围-0.93‰~1.44‰,平均值为0.35‰,δ~(18)OV-SMOW值范围14.14‰~27.49‰,平均22.1‰,为沉积成因海相碳酸盐岩。脉石矿物白云石的δ~(13)CPDB范围在-0.53‰~-0.89‰,δ~(18)OV-SMOW值范围12.12‰~13.23‰,指示成矿流体中的CO_2主要来自岩浆水,少量CO_2来源于围岩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成矿流体中δD值范围-91‰~-72‰,δ~(18)OH矿流体以岩浆流体为主。成矿流体与围2岩的水-岩反应是导致该区铜铅锌2矿床中白云石和黄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矿物沉淀结晶的主要机制。矿石金属硫化物δ34S值范围4.88‰~8.90‰,平均值为7.37‰,介于岩浆硫与海水硫之间,且与矿集区内典型的徐家沟铜矿床矿石矿物δ34S变化区间重叠,表明硫主要来自于岩浆硫,部分硫来自海水硫酸盐。矿石中黄铁矿的初始锶同位素比值87Sr/86Sr比值为0.72,高于赋矿围岩锶同位素比值,接近大陆地壳的87Sr/86Sr比值(0.719),指示了成矿流体流经了雪花太坪组地层,并与其中具有高87Sr/86Sr比值的白云岩进行水岩反应及同位素交换。  相似文献   
138.
通过对市场上常见翡翠的矿物组成、岩石类型的研究可知,翡翠是由钠铝质辉石(硬玉、绿辉石、钠铬辉石)和少量钠长石、钠质闪石组成的一种矿物集合体,其岩石类型主要为钠铝质辉石岩。根据钠铝质辉石岩中端员组分的量比关系,翡翠又可划分为:纯硬玉岩、纯绿辉石岩、纯钠铬辉石岩及它们之间过渡类型岩石。在此研究基础上,将翡翠定义为"具有宝石学价值的钠铝质辉石岩"。  相似文献   
139.
以广西大厂超大型锡多金属矿田深部钻探ZK39-1钻孔获得的新鲜岩心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钻遇中下泥盆统灰岩样品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及矿化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各类样品的δ18OV-SMOW为12.07‰~24.31‰,钻孔深度1000 m以下岩心样品的δ18OV-SMOW明显偏低;δ13CV-PDB为-4.6‰~1.7‰,1000 m以下样品的δ13CV-PDB逐步降低。岩心碳、氧同位素组成负异常的部位同时也出现了矿化元素显著的正异常,由此推测1000 m深度以下存在热液流体活动。研究表明,钻孔岩心碳酸盐岩样品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规律可以提供蚀变作用及相关流体的重要信息,可作为一种重要的找矿标志,从而为深部找矿勘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0.
凤太矿集区位于秦岭泥盆系铅锌等多金属成矿带的中段,铅锌矿床主要产于中泥盆统古道岭组和上泥盆统星红铺组之间的硅质岩中。对区内三个典型铅锌矿床中S、Pb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铅硐山、八方山、银母寺3个铅锌矿床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范围较小,均不超过10‰。区内硫化物的δ34S值总体变化于4.3‰~13.2‰,指示S主要来自海水硫酸盐的还原作用。3个矿床矿石矿物的Pb同位素中206 Pb/204 Pb变化于17.775~18.180,207Pb/204Pb变化于15.457~15.805,208Pb/204Pb变化于37.977~38.670。各个矿床之间Pb同位素组成均有较大的重叠,暗示3个铅锌矿床具有相似的铅源。通过Pb同位素构造模式图解以及Δβ-Δγ分类图解分析表明,矿石铅来源于早古生代中期到末期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之下俯冲以及晚古生代扬子板块、秦岭微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的历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