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57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400篇
综合类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近年来铁矿石价格的一涨再涨时中国的铁矿资源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矿山的开采品住降低,一些原来不具经济意义的已查明的铁矿资源变得可以开采利用;另一方面,一些过去不认为是铁矿的含磁铁矿岩石成了可以开发利用的超贫磁铁矿资源.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河北和辽宁的超贫磁铁矿资源为例,对其类型、特征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勘查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62.
西藏曲水县达布斑岩铜(钼)矿床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锆石LA-ICP-MS微区U-Pb测年技术,对冈底斯成矿带东段曲水县达布斑岩Cu(Mo)矿床北部达布矿区含矿斑岩体、南部显角囊含矿花岗闪长斑岩岩体进行了年代学研究,通过对3件岩体样品中单颗粒锆石的分析,达布主矿体花岗闪长斑岩样品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6.5±0.05Ma(n=15,MSWD=3),达布主含矿体二长花岗斑岩样品年龄为16.1±0.13Ma(n=15,MSWD=1.03),南部显角囊矿体花岗闪长斑岩年龄为16.2±0.04Ma(n=13,MSWD=0.0064)。对达布矿床斑岩Cu(Mo)矿床主矿体中4件辉钼矿样品,显角囊矿体中6件辉钼矿样品,分别进行了Re-Os同位素测试,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4.6±0.50Ma(MSWD=0.35,主矿体)、14.8±0.23Ma(MSWD=1.3,显角囊)。结合前人研究以及本次测年结果认为:1)达布斑岩铜(钼)矿床岩体侵位的年龄应限定在16Ma左右,成矿时代为14Ma左右,成矿时间差小于0.86Ma,与区域上"成矿瞬时发生"的成矿规律是一致的;2)矿床产出于印度-亚洲大陆板块后碰撞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63.
陈毓川 《岩矿测试》2011,30(4):391-392
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自然灾害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正在面临的现实问题。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环境安全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目标。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64.
盘古山钨铋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东段的赣县-于都钨多金属矿集区,为一赋存于隐伏岩体外接触带的石英脉大型钨铋(碲)矿床.笔者采集了该矿区内2条不同地质产状黑钨矿-石英脉中的辉钼矿样品,进行了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试,获得其等时线年龄为(157.75±0.76) Ma(MSWD=0.99)和(158.8±5.7)Ma(MSW...  相似文献   
65.
中国钼矿主要矿集区及其资源潜力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钼矿是中国的优势矿种之一,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分布。矿床成因类型以斑岩型、矽卡岩型和热液脉型为主,成矿时代以中生代和新生代为主。新世纪,随着科技进步,钼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大,带动了中国钼矿的勘探和开采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找矿新突破,特别是在非传统的钼矿产区发现了许多大型和超大型钼矿,使中国钼矿资源量有了大的突破,基本上改变了过去"南钨北钼"的原有格局。本文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钼矿资源特点,并综合考虑岩浆、构造、地层、流体、成矿时代等因素,初步将中国钼矿划分为17个大的矿床集中区(矿集区),简单介绍了矿集区的基本地质特征和成矿特征,给出了几个最重要矿集区的区域成矿模式,同时根据已有资料和找矿新进展,对主要钼矿矿集区进行了资源潜力分析,并对中国钼矿找矿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6.
为了探讨玄武岩铜矿成矿流体的特征,对滇黔交界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3个成矿期次铜矿石中石英和方解石的气液包裹体进行了激光拉曼成分研究和均一温度、盐度测定,对古石油包裹体通过荧光显微镜进行了成分鉴定。结果表明:第1、2期次成矿流体主要为盆地卤水,其气液包裹体气液比小(一般5%~10%),w(NaCl)为8%~22%,气相为甲烷,液相为水,无子晶及液相CO2,均一温度为80℃~260℃;第2期次成矿流体除盆地卤水外,还有以古石油为代表的有机流体,古石油包裹体由液态烃、固体沥青和气相组成,均一温度变化大(30℃~290℃),液态烃以荧光性强的芳烃为主;第3期次成矿流体具有大气降水成因,其气液包裹体气液比一般为5%~10%,w(NaCl)〈4%,无子晶及液相CO2,均一温度140℃~270℃,但以小于200℃为主。从第1期次到第3期次,成矿流体盐度逐渐降低,特别是第3期次的盐度非常低,但温度变化不明显。本区最重要的自然铜沉淀富集成矿是第2期次不同性质成矿流体混合或成矿流体与有机流体混合、有机质的还原的结果。  相似文献   
67.
利用SHRIMP锆石U-Pb定年方法测得赣南柯树岭-仙鹅塘云英岩-石英脉型钨锡多金属矿床柯树岭区段钻孔中的新鲜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251.5±6.6Ma和202±15Ma。柯树岭花岗岩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ΣREE较低(<80.16×10-6),与华南典型含铌钽矿化花岗岩ΣREE含量低的特点一致,是岩浆高度分异演化的产物;锆石εHf(t)值为-14.5~-1.3,Hf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3.21~2.55Ga,表明该岩体起源于太古宙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Al/(Mg+Fe)-Ca/(Mg+Fe)图解表明该岩体主要来源于变质杂砂岩和变质泥岩的部分熔融,但也混有一些变质玄武岩和变质英云闪长岩,两个正的εHf(t)值(+2.4和+3.0)显示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捕获了幔源残留锆石。包括柯树岭在内的华南印支期花岗岩是于后碰撞或碰撞晚期,在以被动侵位机制为主和挤压应力松弛的间隙环境中侵位的,为加厚地壳局部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68.
豫西银家沟硫铁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河南省银家沟硫铁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华熊地块内,是东秦岭地区最大的硫铁多金属矿床,以其硫铁储量大及共、伴生元素复杂区别于东秦岭其他以钼为主的矿床.成矿的全过程可以划分为矽卡岩期、硫化物期和表生期,包括磁铁矿阶段、脉状石英-辉钼矿阶段、石英-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闪锌矿阶段、网脉状石英辉钼矿阶段、石英绢云母-黄铁矿阶段、方解石-方铅矿闪锌矿阶段和玉髓褐铁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银家沟矿床主要发育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W型)、含CO2三相包裹体(C型)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S型).钾长花岗斑岩的石英斑晶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341~>550℃之间,盐度介于0.4%~44.0% NaCl eqv之间,属H2O-NaCl-CO2体系;脉状石英-辉钼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382~416℃之间,盐度介于3.6%~40.8% NaCl eqv之间,属H2O-NaCl体系;石英-方解石-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闪锌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318~436℃之间,盐度介于5.6%~42.4% NaCl eqv之间,属H2O-NaCl体系;网脉状石英-辉钼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321~411℃之间,盐度介于6.3%~16.4% NaCl eqv之间,属H2 O-NaCl体系;石英-绢云母黄铁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326~419℃之间,盐度介于4.7%~49.4% NaCl eqv之间,属H2O-NaCl体系.银家沟矿床成矿流体主要为高温、高盐度流体,总体上属于H2O-NaCl±CO2体系.成矿热液的δ18 OH2O值为4.0‰~8.6‰,δ18 Dv-SMOW值为-64‰~-52‰,表明成矿流体来自岩浆水.矿石金属硫化物的δ18 SV-CDT值介于-0.2‰~6.3‰之间,平均为1.6‰,具深源硫特征,硫主要来自分异很差的由火成物质组成的下地壳,官道口群白云岩亦提供了部分重硫.矿床金属硫化物的206 Pb/204 Pb值介于17.331~18.043之间,207 Pb/204 Pb值变化于15.444~15.575之间,208 Pb/204 Pb值变化于37.783~38.236之间,总体上与银家沟岩体的铅同位素范围一致,暗示铅主要来自矿区内的燕山期中酸性岩体,地层在成矿过程中亦提供了少量物质.银家沟矿床属斑岩-矽卡岩型,形成于中生代EW向构造体制向NNE向构造体制转变阶段,成矿流体多期次的沸腾作用是矿质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69.
西藏嘎拉勒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矽卡岩矿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嘎拉勒铜金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是该带上新近发现的十分重要的矽卡岩(斑岩)型铜金矿床,其金资源量已达大型以上规模。矿区内出露地层有白垩系朗久组及捷嘎组,并发育大量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矿体主要产于灰白色花岗闪长岩与白云岩或白云质大理岩的接触带矽卡岩内。矽卡岩主要呈层状、似层状、港湾状及不规则状等产出;矽卡岩矿物主要为橄榄石、蛇纹石、辉石、金云母、透闪石、绿帘石、水镁石等;靠近内接触带可见石榴子石;金属矿物主要有磁铁矿、自然金、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辉钼矿等。电子探针分析表明,矿区内矽卡岩矿物中的橄榄石主要为镁橄榄石,辉石主要为透辉石,云母主要为金云母,由此构成的矽卡岩矿物组合为典型的镁质矽卡岩;与之伴生的钙质矽卡岩矿物石榴子石主要为钙铁榴石。矿区中的矽卡岩在空间上具有较好的分带性,其表现为从内接触带至外接触带经历了镁橄榄石-透辉石相至金云母-透闪石相的渐变过渡演化,表明矿区矽卡岩具有从高温至低温的矿物组合演化序列;与矽卡岩分带相伴随的矿化分带,表现为深部的铜(钼)矿化过渡到浅部的铜金矿化。矿区最新勘查成果显示,在深部已发现少量斑岩型矿化,显示存在统一的矽卡岩-斑岩成矿系统的可能性,深部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