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48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天气预报专家系统是通过编制计算机程序来模拟预报工作者分析、制作天气预报的逻辑思维过程而建立的人工智能系统.知识库是预报专家系统的核心.本文选择服务要求迫切、预报难度极大的暴雨,建立预报专家系统知识库,以期达到暴雨预报客观、准确、快速的目的.在近两年边建库、边试用的预报服务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一、建立知识库的几个原则知识库中知识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优劣以及表达是否适当,是专家系统预报效果好坏的关键.本文掌握了以下几个原则.(一)考虑形成暴雨的各种条件,运用多方面的预报信息,根据总体综合性原则,建立因子库和预报规则.过去的预报指标大多是从天气图上总结的,一般只能反映形成暴雨的形势背景和影响系统,部分条件可以粗略地反映水汽输送情况.本文又补充了两方面内容.一是分析使用多年,效果较好的能量经向剖面图,以了解暴雨发生前的环境物理条件,大气的温湿特征及  相似文献   
102.
李双林 《测绘通报》1993,(3):13-15,32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城市土地规划建设和管理及其各相关专业已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往那种将所采集到的测绘信息以线划固化在规定比例尺的图纸上,以满足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在CAD中已缺乏灵活性。  相似文献   
103.
鲁西地块上分布着一系列的北西向乃至北西西向拗陷带。从火山活动、沉积相和地质构造特征方面分析,具有明显的中、新生代裂谷性质。自北向南主要由泰安—莱芜、新泰—蒙阴和泗水—平邑裂谷组成,中间隔以新南山—孟良崮和蒙山隆起带,统称鲁西裂谷系。它是继承前晚侏罗世的古老扭性或压扭性断裂带而持续活动的。主要裂谷活动阶段有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初生裂谷阶段和早第三纪的再生裂谷阶段,间夹以晚白垩世和晚第三纪—第四纪的扭性或压扭性为主的构造作用阶段。产生裂谷的力源主要是地幔上隆效应以及由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和印度板块的府冲、碰撞作用导致的区域应力场效应。  相似文献   
104.
利用中国160站月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对比分析了在2009/2010年中部型El Ni?o和1997/1998年东部型El Ni?o背景下,黑潮及其延伸区海温异常对东北地区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东亚沿岸自南向北异常“反气旋-气旋-反气旋”环流的偏移是导致这两年东北夏季降水不同的关键。2010年这一异常环流型比1998年整体偏东偏北,使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纬度西风槽以及东北亚阻塞形势也偏东偏北,造成冷暖空气交汇于东北南部,降水西南多而西北少;1998年异常气旋中心位于松-嫩流域,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配合偏强的水汽输送,降水表现为区域性增强。观测与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两类El Ni?o事件中黑潮及其延伸区异常海温的差异是形成东亚沿岸异常环流位置偏移的主要原因:(1) 受2009/2010年中部型El Ni?o的异常下沉气流比1997/1998年偏北的影响,前者异常暖海温位于黑潮延伸区,后者位于黑潮区;(2)2010年夏季黑潮延伸区的异常暖海温通过加强Rossby波活动使得东亚高空西风急流北进东扩至日本以北,1998年黑潮区暖延伸区冷的海温分布使得急流偏南、偏弱,对应急流南北两侧的异常反气旋、气旋也随之偏北,东北亚阻塞随之偏北偏东。  相似文献   
105.
对北黄海盆地LV井中、上侏罗统烃源岩及上侏罗统原油(油砂抽提物)进行常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和碳同位素测试,分析研究烃源岩和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原油的来源问题。测试结果显示,侏罗系烃源岩达成熟-高熟阶段,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中侏罗统烃源岩有机碳含量较高,但生烃潜能、氯仿沥青“A”及总烃含量低值,属于差的烃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总体偏重(-24.4‰~-23.5‰),与原油碳同位素特征(-29‰左右)差异显著,排除与原油的母岩关系。上侏罗统烃源岩有机碳含量较中侏罗统低,但生烃潜能、氯仿沥青“A”及总烃含量高值。上侏罗统烃源岩抽提氯仿沥青“A”碳同位素(-26‰~-21.5‰)特征、单体烃碳同位素分布模式及甾萜烷生物标志物特征都与原油相似,综合分析认为原油应该来源于上侏罗统中干酪根类型较好、母质为混源的成熟烃源岩。  相似文献   
106.
张仲石  李双林  王会军  郭正堂 《地球科学》2022,47(10):3569-3579
随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蓬勃兴起,大气科学学科正步入地球系统科学的新时代,学科交叉必然产生新的增长点.大气科学的发展经历了观测-理论-模型的三个阶段,很好地践行了“数据-模式驱使科学”的研究范式.然而,地质学具有更深远的时空复杂性,需要更长时间的数据积累.目前,地质学正面临着研究范式由观测向理论和模型的转变.大气科学与地质学的交叉将为这一转变提供经验和启示.同时,大气科学与地质学的交叉,需要研究气候系统上边界(大气顶的太阳辐射)和下边界(固体地球形态)变化导致的大气和海洋环流的响应.研究这些问题,将成为发展同时统辖“分钟、小时”直至“地史”的时间尺度的大气科学理论的关键,也是未来地球系统模式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大气科学专业,作为推动大气科学与地质学交叉的排头兵,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07.
城市用地现状调查是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的重要内容,本文论述了武汉市用地现状遥感综合主数字化建库的生产研究,从而证明了采用遥感技术进行城市用地现状调查具有投资省、工效高、使对信息加工处理更方便的优点。本文还从城市用地现状的变化趋2分析中说明了采用高新技术,切实保护耕地及市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8.
基于对断面域前寒武纪基底、古生代碎屑岩和花岗质岩石的化学组成分析,结合区域成矿和构造演化特征,建立了断面域前寒武纪和古生代两个不同时间域的地球化学分区。通过地球化学分区与构造演化的关系研究,探讨了地球化学区形成的构造过程。  相似文献   
109.
东海陆架HY126EA1孔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李双林 《海洋学报》2001,23(3):127-132
HY126EA1孔沉积物稀土元素总量(∑REE)变化范围不大,分布范围为123.45~187.12μg/g,平均值为164.07μg/g,接近于全球沉积物平均稀土元素含量(150~300μg/g)的下限,高于黄海、东海表层沉积物的平均含量,低于渤海、南海表层沉积物的平均含量.各类沉积物以及不同时期同类沉积物的稀土元素标准化曲线的变化趋势非常一致,表明这些沉积物具有相同的物源区.∑REE,δEu和δCe在垂向上具有明显变化,反映了沉积物源区气候环境的阶段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对南黄海北部14个站位的1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有机碳、GC-FID和GC-MS-MS测定,探讨沉积物有机质中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及地球化学意义。研究区表明,沉积物有机碳含量较高,正构烷烃呈双峰分布,具有明显奇偶优势、平均L/H为0.36,说明沉积物中陆源高等植物贡献占优,分析对比表明其沉积物可能主要来自古黄河输入。类异戊二烯烃Pr/Ph均值0.46,表明有机质沉积于强还原环境;Pr/C17和Ph/C18值均小于1,并且随深度有减小的趋势,反映了研究区微生物的降解作用。甾类化合物C29豆甾烷>C(?)胆甾烷>C28麦角甾烷,说明萜类化合物和甾类化合物主要为陆相输入。较高OEP值、高丰度的藿烯和莫烷及甾烷S构型含量均反映了现代沉积物中有机质未熟-低熟特征,但由于原始母质影响和微生物发育,Ts/Tm和C31αβS/(S+R)、C32αβS/(S+R)、C33αβS/(S+R)和C29αββ/(ααα+αββ)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