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从水沙通量变化对大河三角洲河口海岸建造及地貌演化的影响机理角度,通过研究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统计模型、几何模型、沉积动力学模型,以及数值模拟模型四种方法在建立大河三角洲河口海岸演化机理模型研究中的各自特点和不足,提出了建立宏观尺度机理模型的初步设想,并对运用Lagrange余流建立海岸演化机理模型所涉及的余流场的尺度转换、总余流场的建立和表达、用长期余流场构建泥沙起动、输运和沉积条件模式以及一线模型与三维动力模式耦合等关键性问题,提出了初步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2.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hanges in the time series of water discharge and sediment load of the Yellow River into the Bohai Sea. To determ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brupt changes and multi-scale periods of water discharge and sediment load, data from Lijin station were analyzed, and the resonance periods were then calculated. The Mann-Kendall test, order clustering, power-spectrum, and wavelet analysis were used to observe water discharge and sediment load into the sea over the last 62 years. The most significant abrupt change in water discharge into the sea occurred in 1985, and an abrupt change in sediment load happened in the same year. Significant decreases of 64.6% and 73.8% were observed in water discharge and sediment load, respectively, before 1985. More significant abrupt changes in water discharge and sediment load were observed in 1968 and 199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discharge and sediment load into the Bohai Sea show periodic oscillation at inter-annual and decadal scales. The main periods of water discharge are 9.14 years and 3.05 years, whereas the main periods of sediment load are 10.67 years, 4.27 years, and 2.78 years. The significant resonance periods between water discharge and sediment load are observed at the following temporal scales: 2.86 years, 4.44 years, and 13.33 years. Water discharge and sediment load started to decrease after 1970 and h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since 1985 for several reasons. Firstly, the precipita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drainage area has reduced since 1970. Secondly, large-scale human activities, such as the building of reservoirs and floodgates, have increased. Thirdly,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have taken effect since 1985.  相似文献   
33.
机电设备事后性维修方式给产品的维修成本和维修工时带来了很大的浪费,而不科学的“定时” 预防性维修不但不能较有效地解决问题,反而可能给产品带来新的维修,确定合理的预防性维修周期可以有效降低维修资源成本。针对机电设备的特点,基于工程应用较广的威布尔寿命分布和贝叶斯条件概率开展分析,对预防性维修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研究,鉴别出适合开展预防性维修的对象,确定出预防性维修周期方法和预防性检测维修周期模型。研究表明,应用寿命统计特性数据确定的 2 种分别基于失效率和可靠度的预防维修周期模型可以有效指导开展预防维修,降低维修资源成本,为预防性维修提供科学的方法。所做研究对于帮助工程人员开展预防性维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4.
黄河入海泥沙悬移输送机制的控制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国胜  王海龙 《地理研究》2009,28(3):571-582
以三维斜压动力—悬沙模型ECOMSED联合第三代海浪模型SWAN及Grant-Madsen浪流耦合底边界层模型,对黄河入海泥沙悬移扩散的时空变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5项控制试验,初步揭示了不同动力因子对黄河入海泥沙悬移输送的贡献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纯潮流作用下黄河入海悬沙不能形成长距离输送。风海流作用下,绝大部分悬沙直接沉降在黄河三角洲的附近,只有非常小的部分发生长距离输送。风场作用下,黄河入海悬沙主要向北-西北方向输送,部分输往莱州湾的悬沙继续向北输送。环流作用下,悬沙输送具有明显的三维结构,分层结构与环流结构基本一致,而深度平均的悬沙输送通量与环流结构有较大的差别。浪流联合作用下的悬沙浓度变化与底剪切应力都呈现为10天左右的变化周期,表明其变化主要是由风应力所控制。  相似文献   
35.
1959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海平面变化与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蕾  李国胜  李阔  崔林林  任惠茹 《地理研究》2014,33(5):988-1000
验潮站资料的低空间分辨率与卫星数据的短时序是区域海平面变化研究存在的关键难题。本文结合卫星高度计海平面高度距平资料及验潮站数据,基于EOF和最小二乘法重建过去53 年(1959-2011 年)珠江三角洲海平面变化时空序列,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区域统一海平面变化时间序列。结果显示,基于EOF和最小二乘法的海平面高度场重建方法能很好地解决卫星高度计资料时间序列不长和验潮站分布稀缺时间不连续等问题,对于海平面变化研究,尤其是关于过去长期的变化过程及特征研究适用性良好。对统一海平面变化时间序列线性拟合显示,近53 年珠江三角洲区域海平面平均变化速率为4.08 mm/yr,且存在近期加速上升趋势。与单站研究相比,该方法较好地表达了区域海平面主要变化特征并剔除可能存在的噪音。径流及厄尔尼诺现象也对珠江三角洲海平面空间变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6.
何蕾  李国胜  李阔  张悦  郭腾蛟 《地理研究》2019,38(2):427-436
在全球增暖及海平面上升背景下,风暴潮极端事件愈加严重,修筑海防工程是沿海地区应对和适应风暴潮灾害的主要工程性措施。以珠江三角洲为研究区,基于风暴潮历史灾害数据,分析了风暴潮增水与社会经济损失的关联性;提出了定量评价工程性适应风暴潮灾害的经济损益理论关系模型;推算了未来极端事件情景下,珠江三角洲海防工程建设的适应效果。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风暴潮灾害的灾损率与增水呈显著正相关。海防工程建设高度在1.69~11.85 m内处于收益状态,其中5.22 m时收益最大。基于2030年、2050年以及2100年海平面上升叠加风暴潮情景,将海防工程设防标准定为应对2100年20年一遇风暴潮时的收益最大,标准定为应对2100年100年一遇风暴潮时收益最小。  相似文献   
37.
试论地貌圈概念、属性及其与其它地表圈层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貌圈作为地表圈层中的一个与人类生存、发展直接发生关系的圈层。它具有三维形态、物质结构及其运动与演化的四大属性,并在全球充分连续的基本圈层。主要以亚洲与邻区海陆地貌为例,通过地貌圈大中地貌以内动力为主而微地貌以外动力为主的成因概念及其形态、物质、运动与演化四大属性的基本事实,论证地貌圈存在的客观性及其在全球的连续性。论文在探讨地貌圈运动特征时,首次用岩石圈构造分层的现代概念,解析了现代板块边缘及其毗邻广大地区GPS所测试的地壳运动速度,普遍慢于以热点为参考架而确定的板块运动速度。最后,论文以地貌圈与其它地表圈层互相关系的简表,及其与内外环境圈的物质流与能量流等示意图,来呼吁加强地貌圈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这对推动地球科学及其与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冲绳海槽是一个构造上极其活跃的大陆坡边缘盆地,具有壮观的海底地貌形态。研究冲绳海槽地区构造作用与其地貌演化的关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冲绳海槽本身的地质演变历史,其意义非常重要。本文系根据1980年以来对冲绳海槽多次地质、地球物理调查所获得的一系列成果,结合前人已有的一些资料撰写而成。笔者拟将对冲绳海槽地区路作用与地貌演化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不足之处,恭请惠正。  相似文献   
39.
通过对陕渑煤田太原组与山西组数条剖面的实测,数十个微量元素及粒度分析样品的测试,数百块化石标本的逐层采集,经过对其岩性岩相、煤层煤质及古生物特征的综合分析,笔者认为本区太原组与山西组的界线应置于第16层砂岩(铁质细砂岩)的顶界面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40.
李国胜  廖和平 《地理研究》2013,32(9):1613-1622
发展中长时间尺度的海岸演化预测方法与机理模型,是目前国际海岸演化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和最具挑战性课题。本文系统性地回顾了近半个世纪以来不同时间尺度海岸演化模式的研究发展历程和成果,从动力机制和时间尺度两个方面对海岸演化机理模型存在的主要建模瓶颈问题进行了系统总结。通过对渤海湾西岸近一个半世纪以来海岸演化机制的初步分析,提出了以泥沙收支、环流输送、波浪掀沙以及波气候变化等要素作为年代际尺度海岸演化主要驱动因子,基于驱动力概化与统计升尺度有机衔接的年代际尺度海岸演化机理模型的动力—统计建模方法框架新思路,为推动海岸演化动力学理论体系和中长时间尺度海岸演化预测方法创新,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