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0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27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利用MTS815程控伺服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对千枚岩进行不同围压下的三轴压缩试验,研究围压对千枚岩变形破坏特征和能量演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围压下,千枚岩破坏模式为张-剪复合型破坏,随着围压升高,破坏模式转变为剪切破坏;弹性应变能曲线和耗散能曲线的交点k为能量分界点,k之前表现为能量积聚,k之后表现为能量释放;总能量与轴向应变关系曲线在加载初期呈下凹曲线,能量增速升高,加载后期呈上凸曲线,能量增速降低;特征应力点的总能量和储能的弹性应变能均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围压对岩石内部裂纹扩展和峰后能量释放均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02.
一系列深埋长大隧道工程在我国西部涌现,深埋隧道围岩的岩爆成因机制及监测预警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微震监测作为岩体微破裂空间监测技术在隧道工程岩爆预警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微震数据存在的波动性(时间序列)、离散性(空间分布)和误差,利用震源参数随施工循环的演化特征评估岩爆发育过程并非足够稳定、有效。基于3种微震监测易于获取且紧密联系的震源参数(地震能量、地震矩和视应力),扩展建立了用于岩爆评估与预警的EMS方法。该方法定义了地震能量、地震矩、视应力3种评价指标,并获得了3种评价指标间的关系;将3种评价指标用于岩爆预测,并进行了岩爆等级评估;同时还给出了微震路径与震源参数空间的概念。最后,将EMS方法应用于巴陕高速米仓山隧道的岩爆灾害实例,对岩爆里程段微震事件簇(微震事件聚集区域)内岩体累进破裂和岩爆发育过程进行了评估,实现了简易有效的微震数据日常处理与岩爆灾害评估预警。  相似文献   
103.
宁夏天景山—米钵山的马家沟组为一套台地碳酸盐岩沉积,米钵山组为一套台地前缘斜坡重力流沉积的碎屑岩夹泥质岩、碳酸盐岩。两组地层中主要氧化物和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时空演变规律。聚类分析表明,两组地层地球化学特征既有独立性,又有相关性。各组内部纵向上地球化学演化既有阶段性,又有一定的旋回性,表现为大多数元素和参数的同步增加或减少。这种时空演变规律与地层宏观特征相一致,与沉积环境相关连。  相似文献   
104.
李天斌 《西北地质》1999,32(2):12-18
贺兰山北北东向反“S”型构造,由一系列褶皱、断裂组成,相互平行,略显斜列。构造形迹多表现为压扭性,且以压性为主,兼有反扭。对其构造特征、力学成因和成生发展史,前人仅有定性描述。本文从弹性力学角度半定量一定量来求解该问题,并给出一个数学-力学模型,较圆满地解释了贺兰山北北向反“S”型构造的力学成因。  相似文献   
105.
以现代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实践为依据,分析、总结和论述了工程地质研究中的系统思维观,即复杂性的思维观、开放性思维观、动态过程思维观、层次性思维观和整体性与综合性思维观。  相似文献   
106.
李天斌 《地质通报》2000,19(1):14-19
宁夏天景山—米钵山奥陶纪马家沟组为一套台地碳酸盐岩沉积,米钵山组为一套台地前缘斜坡重力流沉积的碎屑岩夹泥质岩、碳酸盐岩。两组地层碳酸盐岩主要氧化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时空演化规律,地球化学特征既有独立性,又有相关性,与岩石宏观特征相一致,与沉积环境相关联。  相似文献   
107.
二郎山隧道洞壁位移应力测试与信息化施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洞壁收敛位移及围岩岩体二次应力的测试分析,提取信息,并及时反馈信息,从而完善设计、正确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108.
四川华蓥山山体裂缝,近年来已成为该地区可能构成重大地质灾害的潜在威胁。本文对山体裂缝的基本特征、成因机制作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深入系统研究这一地质现象的设想和目前情况下防治对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9.
我国西南山区的铁路和公路隧道在遭遇高地应力、软岩和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条件时常发生挤压大变形灾害,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从隧道工程勘察设计期的实际需求出发,考虑该阶段预测指标的易获取性,以隧道埋深、围岩级别、等效洞径和岩石强度作为预测指标;搜集建立了以我国西南地区隧道工程为主的包含151组大变形案例的数据库.采用贝叶斯网络模型建立了不完整数据条件下隧道挤压大变形灾害概率分级预测模型,通过十折交叉验证确定模型准确率为76.52%.基于该模型研发了一款大变形分级预测软件平台,并在九绵高速公路白马隧道开展应用,预测准确率达71.11%.本研究成果可为我国西南地区类似地质环境条件下隧道勘察设计期大变形灾害预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0.
宁夏清水河谷盆地广泛发育全新世冲积层,构成二—三级阶地,主要为一套粉砂质土、亚砂土夹砂砾石层。内含丰富的孢粉计90余属种,自下而上建立3套孢粉组合。经区域对比,其年代地层分别相当于下、中、上全新统。古气候经历了寒冷干燥—温暖偏干—干旱的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