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0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27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攀枝花机场地形及地质条件复杂,在修建过程中实施了大量的挖填方工程,填方边坡形成的沉降变形和滑坡成为机场主要的工程病害。本文阐述了机场北东角滑坡的基本特征及成因,综合反分析演算和试验结果确定了滑动面的抗剪强度参数,并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在滑坡推力计算的基础上,对滑坡整治方案进行对比论证,从而确立了以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框架、削坡减载和地表防排水为主的综合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72.
多层地基土中水泥土搅拌桩强度计算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保全  李天斌 《岩土工程技术》2007,21(6):271-274,278
深层水泥土搅拌桩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设计中,规范只是对于单一地层给出设计要求但是没有给出多层地基土中桩抗压强度的计算、检验方法,通过具体的工程实践,建立了多层地基中无侧限抗压强度计算式并对其效验。  相似文献   
73.
根据泥石流堆积体的地质特征, 结合都汶高速公路福堂隧道工程背景, 建立三维数值模型, 分别进行隧道穿越泥石流堆积体时无支护状态、设计支护状态和优化支护状态下以及泥石流堆积与侵蚀条件下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泥石流堆积体内开挖隧道时, 拱顶沉降是隧道变形的主体部分, 并直接导致了地表的沉陷及隧道边墙的收敛变形; 在采用超前注浆并加长锚杆长度的措施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处治后, 隧道衬砌的变形及地表沉陷明显降低, 表明处治优化是有效的; 隧道拱顶上方泥石流覆盖层的厚度小于14m时, 隧道处于明显不安全状态, 泥石流覆盖层厚度大于42m时, 围岩形成自稳体系。  相似文献   
74.
在综合汶川震区都汶公路次生地质灾害特点及公路特性的基础上,采用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此公路次生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综合预测。按照无危险、低危险、中危险和高危险对公路沿线四十个点单元和线性单元进行分类评价。  相似文献   
75.
大型滑坡灾害往往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开展滑坡灾害全过程数值模拟研究对滑坡风险定量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更新拉格朗日控制方程的物质点法,基于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下的理想弹塑性模型,考虑孔隙水压力效应推导等效内摩擦角,建立深圳“12 ·20”滑坡二维物质点法数值模型,再现了该滑坡失稳、运动和冲击过程。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结合物质点的相对位移识别滑裂面,对滑坡运动过程中特征物质点速度变化进行分析,并参考泥石流冲击压力计算方法对滑坡运动物质的冲击压力和冲击荷载进行了初步计算。结果表明,物质点法模拟分析获得的深圳滑坡滑裂面形态、失稳和运动特征、冲击强度和堆积形态等与实际观察结果吻合较好,是再现滑坡稳定—失稳—运动—冲击—停积全生命周期的可靠数值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76.
鄂尔多斯西缘北段大型陆缘逆冲推覆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尔多斯西缘北段是一个自中生代末以来形成的、结晶基底和早古生代大陆边缘沉积盖层同时卷入的巨型陆缘逆冲推覆构造体系。根据区域地层发育、变形岩石属性、冲断层几何学以及它们与联冲断层的关系,大体上可以分为不同形成阶段的3个冲断层构造组合,包括9个次级构造单元(B1—B7,BN,BS)。受冲断层运动自西向东的一致推进,整体呈现一个局部被近东西走向联冲断层切错、向东凸出的弧形:前端为陆缘褶皱冲断带;中部表现为一系列"原地"或"异地"推覆体和冲断席,发育低角度滑脱层和双冲构造;后部又被最晚期的冲断体叠置。侏罗-白垩纪为逆冲推覆构造的主要发展阶段,经历了3期主要的冲断层作用。第Ⅰ期发生在侏罗纪末,沿阿拉善—华北两类不同性质结晶基底之间的主滑脱面发生大规模冲断层作用,形成桌子山—岗德尔山褶皱冲断带。第Ⅱ期冲断层作用的持续位移,形成了具有上、下两个构造层的石嘴山—尖山大型异地推覆体,主滑脱面为石炭纪煤系地层,其中发育典型的双冲构造。新生代(距今65Ma)以来,印度—欧亚板块挤压碰撞和青藏高原早期向北推挤,加剧了鄂尔多斯西缘逆冲推覆构造的进一步发育,第Ⅲ期冲断层作用在东部陆缘褶皱冲断带形成了苏海图反冲构造的同时,在西部将异地推覆体下部的奥陶系再次推至地表。第Ⅰ期和第Ⅱ期冲断层作用累计位移幅度可能达到60~80km,第Ⅲ期冲断层作用的位移幅度为8km。相邻冲断席之间位移矢量的差异,通过近东西走向的联冲断层得到了调整。  相似文献   
77.
四川省东南与重庆市交接部为多山地区,且年平均降雨量较大,造成该地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危害较为严重.对该地区的滑坡进行监控量测,确保通过该地区的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介绍了几种监测设备在徐家坝滑坡监控量测中的应用,通过实测数据分析,确认了该滑坡经过治理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8.
张天龙  曾鹏  李天斌  孙小平 《岩土力学》2020,41(9):3098-3108
相较于极限平衡法,强度折减法在计算边坡稳定性系数上有许多优势,但更大的计算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边坡可靠度分析中的应用。为了有效地减少可靠度分析中数值模型的计算次数,以减轻使用强度折减法所带来的计算压力,引入了基于主动学习径向基函数(ARBF)代理模型的高效分析方法:利用主动学习函数在极限状态面附近搜索训练样本更新代理模型,加快模型训练的收敛速度;采用线性核径向基插值函数简化模型参数优化过程,建立简洁、稳定的代理模型。此外,为了充分发挥主动学习代理模型的优势,提出针对土质边坡特性的初始采样策略。当得到稳定的代理模型后,结合蒙特卡罗模拟计算边坡的系统失稳概率。作为对比,基于两个典型边坡算例,测试了两种经典的可靠度方法:主动学习克里金模型(AK)和二次响应面法(QRSM),论证了引入的主动学习径向基函数代理模型在计算效率上的高效性和计算模型上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9.
李天斌  王兰生  徐进 《山地学报》2000,18(2):171-176
采用地质力学模拟方法 ,再现了铜街子水电站浅生时效构造的形成演化过程。研究表明 ,它是区域性剥蚀卸荷过程中因岩体中残余应变能释放、时效变形而在浅部岩体中形成的一种垂向卸荷型变形破裂迹象。  相似文献   
80.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岩石工程建设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地下工程埋深也越来越大,工程地质研究者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对一些建在前所未有深度的岩石地下工程(如深达2500m的锦屏Ⅱ级电站输水隧洞)进行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时,岩体结构是否仍起制约作用?对一些重大岩石工程的长期(如长达200a以上)稳定性问题,应如何预测?本文将就上述两个科学问题进行讨论,为相关岩石地下工程的设计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