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重点对拉萨地块查曲浦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和工布江达地区岔萨岗岩组变质基性火山岩矿物特征、时代进行了研究。查曲浦组火山岩以中基性岩为主,具有从基性向酸性演化的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放射性生热元素U和Th,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Ti,轻稀土元素明显富集,具有类似于俯冲带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岔萨岗岩组变质基性火山岩发育石榴石、角闪石等变斑晶,前者以铁铝榴石和钙铝榴石为主,后者包括镁质普通角闪石、铁质普通角闪石、韭闪石和铁阳起石等,它们是在高压、相对低温环境下形成的。变质基性火山岩中的锆石为具有新壳和老核的复合型锆石,新壳不具振荡环带结构,Th/U比值小于0.1,系后期构造-热事件形成;SHRIMP定年结果显示,新壳的U-Pb年龄分为2组:8个测点加权平均年龄为237.7±7.1 Ma(MSWD=1.3),与早中三叠世造弧运动对应;6个测点加权平均年龄为273.4±5.5 Ma(MSWD=0.15),与早中二叠世造弧运动对应;4个测点年龄值在304~346 Ma之间,为混合年龄,反映变质基性岩原岩时代至少为石炭纪。在以上基础上,结合前人资料,认为拉萨地块古特提斯洋在早中三叠世时期还在俯冲,于晚三叠世消亡。  相似文献   
22.
西藏中冈底斯带出露大面积早白垩世则弄群火山岩。措勤地区则弄群火山岩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61.91%~74.28%),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等,并具Sr负异常,同时具有高的初始Sr同位素(0.707 89~0.710 17)和低的Nd的同位素(-3.4~-9.3)特征,与壳源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类似。在εNd(t)-(87Sr/86Sr)i图解上,措勤地区则弄群火山岩所有样品均投于第四象限,而且都分布在上地壳与雅鲁藏布江MORB型亏损地幔混合线附近。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则弄群火山岩形成于岛弧环境。综合已有研究成果以及最新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认为措勤地区则弄群长英质火山岩很可能是幔源基性岩浆的热量促使地壳物质脱水发生重熔的产物,其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很可能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南向的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3.
对措勤地区则弄群熔结凝灰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所测的2件熔结凝灰岩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12.7Ma±1.0Ma和108.6Ma±1.6Ma。根据已有的年代学数据、地球化学资料和最新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认为中冈底斯北部的则弄群火山岩很可能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向南的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4.
碰撞前增生楔带的岩浆活动在世界许多缝合带均较强烈。为证实雅鲁藏布江带是否存在碰撞前增生楔岩浆活动,本文报道了朗县英云闪长岩岩株的地质特征,以及岩石学、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数据。结果表明,朗县岩体变形较弱,侵位于强烈变形的蛇绿混杂岩中(蛇绿岩年龄(145.7±2.5)Ma),时代为(92.58±0.72)Ma(MSWD=1.8),岩石属于钙碱性系列,高镁、富钠,相容元素(Cr=71.48×10-6~86.74×10-6,Co=22.32×10-6~23.52×10-6,Ni=33.51×10-6~36.31×10-6)含量高,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和放射性生热元素Th、Pb、U、K、Sr等,明显亏损Nb、Ta、Zr、Hf(Ti)等非活动性元素,轻稀土明显富集,重稀土亏损(LaN/YbN=6.95~7.44),具有不明显的铕异常,δEu值为0.82~0.91,εNd(t)值变化于2.68~3.23。在以上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朗县英云闪长岩体形成于增生楔岛弧环境,与雅鲁藏布江洋俯冲-消减带向南迁移密切相关,是90 Ma的洋脊俯冲地球动力背景下亏损地幔和增生楔熔体混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25.
甘肃西部昌马地区金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区内金矿特征及地质背景的分析,认为鹰嘴山、寒山、车路沟一带的金矿分别为受脆韧性剪切带改造的蚀变岩型金矿、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的蚀变岩型金矿和受断裂破碎带控制的金矿,它们分别形成于加里东晚期、华力西中期和华力西晚期--印支期.指出:发育于寒武纪火山岩和加里东期基性超基性岩中的韧性剪切带,是寻找受脆韧性剪切带改造的蚀变岩型金矿的有利地段:寒山一带的脆韧性剪切带被近EW向断裂叠加的部位,是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的蚀变岩型金矿成生的有利地段;发育于车路沟花岗闪长岩体外接触带的NNW向断裂,是寻找受断裂破碎带控制的金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26.
林子宗群火山岩是在青藏高原南部广泛发育的新生代火山岩,形成于新特斯洋闭合向印度-亚洲大陆碰撞过渡的背景下,其底部典中组火山岩的年龄对限定印度-亚洲大陆的碰撞时限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林子宗群火山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拉萨地块东部林周盆地及其附近,其中部和西部的火山岩研究较少,系统的年代学研究则更少.对拉萨地块中段查孜地区的一条林子宗群典中组火山岩剖面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了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70.7±1.4 Ma、69.9±1.5 Ma、68.3±1.2 Ma.结合前人资料,对拉萨地块林子宗群火山岩年代学进行了区域对比,结果显示其底部火山岩的年龄沿东西走向存在一定的差别,中段年龄略早于东段和西段,表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中段略早于东部和西部.   相似文献   
27.
阿根廷北部的法拉里拉地区发育着一套中新世中晚期的岛弧型喷出侵入岩系 ,同时产有安第斯造山带最丰富的铜金多金属矿 ,其岩浆岩和矿床的产生背景用传统的汇聚型板缘岩浆模式是难以解释的。作者认为该区自中新世以来一直是地球动力异常区 ,且该区铜、金元素的富集作用贯穿于整个中新生代 ,此种强烈的成矿特征与独特的地球动力学环境之间有一种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8.
冈底斯在晚二叠世是否隆升长期存在争议。通过详细的地层和古生物工作,报道了西藏昂仁县孔隆地区发现的连续海相沉积剖面,将下拉组分为2个岩性段,下部岩性以生屑灰岩和微晶灰岩为主,产珊瑚化石Wentzelella typica和Neokueichowpora gemina,■类化石Rugososchwagerina,Neoschwagerina sp.和Nankinella sp.,时代为中二叠世沃德期—卡匹敦期。上部岩性以硅质结核灰岩和结晶灰岩为主,在其中发现牙形石Neogondolella cf.leveni,Hindeodus typicalis,Clarkina orientalis,Clarkina longicuspidata等,时代为吴家坪晚期。将下拉组时代修订为中二叠世沃德期—晚二叠世吴家坪期,并推测其顶部的时代可能进入晚二叠世长兴期。认为冈底斯西部在中二叠世—晚二叠世为连续的海相沉积环境,中、晚二叠世之交不存在构造隆升事件。冈底斯西部在晚二叠世及三叠纪为古陆的观点,需要被重新考虑。  相似文献   
29.
查孜正长岩体是拉萨地块中段新发现的中新世钾质-超钾质侵入岩,岩性主要为中粗粒石英角闪正长岩和斑状石英正长岩,有暗色包体发育.对两种正长岩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两种岩石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0.37±0.24 Ma、11.06±0.39 Ma,代表它们形成于中新世,是拉萨地块后碰撞岩浆作用的产物.查孜正长岩具有相对高钾(K2O=6.75%~7.39%)、低镁(MgO=1.44%~2.97%)的特征,K2O/Na2O>1,属钾质岩;具有与超钾质岩石相似的微量元素特征,强烈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亏损Nb、Ta、Zr、Hf、Ti、P等高场强元素(HFSE)和重稀土元素(HREE),但Cr(22.7×10-6~64.6×10-6)、Ni(18.9×10-6~46.6×10-6)含量明显偏低.其中,斑状石英正长岩的SiO2含量相对较高,但MgO、K2O、Cr、Ni、REE和Y等元素含量比石英角闪正长岩的低.综合分析认为,查孜正长岩主要形成于岩浆混合作用,是富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超钾质岩浆与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酸性岩浆混合的结果,两种岩石的地球化学差异主要是岩浆混合的程度和比例不同导致的;它的形成可能与岩石圈地幔的减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0.
青藏高原中部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简称SYMZ)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其构造属性存在很大争议,制约了对青藏高原多岛弧盆系构造演化的理解.根据新的地质调查资料、研究成果并结合分析数据,系统总结了该蛇绿混杂岩带的地质特征,讨论了其构造演化过程.一系列新资料及新认识表明SYMZ是分割北拉萨地块和中拉萨地块的一条独立的蛇绿混杂岩带,是特提斯构造域多岛弧盆系的组成部分.在狮泉河、拉果错、阿索、永珠、凯蒙等地发育比较典型的蛇绿岩组合,高精度年代学数据指示洋盆主体发育于178~160 Ma,比班公湖-怒江洋盆主体发育时限(188~162 Ma)要晚10 Ma左右,阿索一带蛇绿岩残片记录洋盆一直持续到113 Ma.SYMZ侏罗纪基性岩具有MORB型(洋中脊玄武岩)和IAT型(岛弧拉斑玄武岩)火山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属于洋内弧型和洋中脊型蛇绿混杂岩;早白垩世基性岩具MORB和火山弧玄武岩的双重特性,指示其很可能形成于SSZ的构造环境,不同于同时期班公湖-怒江特提斯受地幔柱热点影响的洋盆性质.同时,在拉果错、永珠、凯蒙等地区识别出侏罗纪前弧玻安岩及玻玄岩系列,一致指示SYMZ洋壳发生过洋内俯冲.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构建了SYMZ特提斯洋的时空格架及构造演化历史,认为经历了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洋盆裂解-扩张、中-晚侏罗世洋内俯冲、早白垩世俯冲消减和早白垩世末期洋盆消亡四个阶段,为特提斯洋的构造演化及大地构造过程再造提供了重要的地质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