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7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266篇
测绘学   73篇
大气科学   129篇
地球物理   169篇
地质学   581篇
海洋学   207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23篇
自然地理   10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马衔山玉”是近几年甘肃玉石市场上时常出现的一种玉石品种,由于数量少且价格昂贵。采用常规宝石学仪器测试、偏光显微镜薄片观察、红外光谱仪等测试方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马衔山玉”的主要组成矿物为透闪石,次要矿物主要为透辉石。马衔山软玉颜色多为青绿、黄绿色且籽料常见灰白色伴有“水草花”杂质的石皮。马衔山软玉透闪石颗粒细小,主要呈纤维交织结构,质地较新疆软玉稍差,油润度较青海、俄罗斯软玉强。  相似文献   
72.
根据2008年9月~2009年2月在胶州湾中部海域进行的逐月定点底拖网调查,对该海域秋、冬季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胶州湾秋、冬季共捕获大型无脊椎动物60种,其中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是主要的无脊椎动物类群;优势种组成具有较明显的月间变化,主要为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短蛸Octopus ocellatus、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等湾内定居性种类及洄游性较小的种类.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范围为1.998~4.669,自9月起逐月递减,11月达到最低值,随后又逐月升高,2月达到最高值;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范围分别为1.325~2.500和0.422~0.693,逐月变化趋势与物种丰富度指数基本一致.多样性指数与海域温度、盐度和深度等环境因子均无显著性相关.多元统计分析表明,胶州湾中部海域秋、冬季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可划分为2个时间组群;组群间群落种类组成结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3.
东南大西洋中低纬海域天气与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累积的气象资料、NWW3海浪模式和NCEP/NCAR再分析等资料,对东南大西洋中低纬海域9、10月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一种典型天气过程的高低空形势和海况进行了分析讨论,揭示了高空槽和槽后的地面冷高压东移对海况影响的过程和规律,为今后更好的做好作业期间的气象保障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4.
鲁西地区泰山群地层划分及其原岩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世进 《中国区域地质》1990,(2):140-146,156
  相似文献   
75.
鲁西地区早前寒武纪(变质岩区)基底褶皱主要型式为泰山岩群组成的向斜与TTG花岗岩组成的背形间列。基底断裂主要有下港—化马湾—南涝坡构造杂岩带;沂沭断裂带及数条大型韧性剪切带。受迁西运动、阜平运动和五台运动影响,使岩层发生多次变质变形作用。鲁西地块在2800~2300 Ma期间迅速增长形成。  相似文献   
76.
77.
关于全球规模的白垩纪-第三纪边界沉积物中铱富集的问题,似乎在Alvarez等提出的冲击说中得到了合理的解释。然而,某些批评者则倾向于完全排除地球外影响的另一种设想。他们将这种铱的异常富集现象归因于全球规模的火山作用。本文将这个关于K-T边界沉积中出现异常沉积而引起争论的问题进行了概括,其中包括了铱的富集、球粒和冲击石英的出现、在微化石中观测到^87Sr/^86Sr比值异常和黑烟灰的存在等问题。这样  相似文献   
78.
79.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