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36篇
海洋学   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1 毫秒
101.
载人潜水器在深海科学考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载人深潜技术是深海技术的前沿与制高点,也是深海科考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之一。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在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和应用上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先后掌握了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具备了在复杂海况下进行水下作业的能力,实现了对深海和大洋洋底的现场观察、探测和取样等。目前,深海载人潜水器的考察范围已经遍及全球大陆坡深水区、洋中脊、海山、海沟和洋盆等海底区域,获得了大量的深海地质、地球物理、生物、化学和环境方面的信息或样品,取得了一批重大的发现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深海科学的发展。我国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顺利完成了7 000m级海试,并于2013年开始开展了试验性应用,取得了丰硕的科考成果。本文简要介绍了世界载人潜水器的发展现状及其在深海科学考察中的技术优势,综述了国内外载人潜水器在深海地质学、生物学和物理海洋学等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2.
103.
定结地区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与糜棱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结地区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 ,发育有多方向、多尺度、多层次、多期次的韧性剪切带。在剪切带中 ,各种韧性变形组构极为丰富 ,表明剪切带岩石的变形主要为韧性变形机制所致。变形岩石类型为花岗质糜棱岩、长英质糜棱岩和硅质糜棱岩 ;由于岩石受糜棱岩化作用程度的不同 ,在韧性剪切带中发育糜棱岩化岩石、初糜棱岩、糜棱岩及超糜棱岩 ;剪切带岩石的变形温度为 2 0 8~ 5 5 9℃。  相似文献   
104.
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定结县幅、陈塘区幅 (中国部分 ) 1∶ 2 5万区域地质调查”( 2 0 0 1 30 0 0 0 92 31 )是受中国地质调查局委托 ,由武汉中国地质大学负责的地质调查项目。经过三年多的野外工作和室内研究 ,将地质调查与专题研究相结合 ,应用“3S”等新技术 ,圆满完成了填图任务 ,并取得了以下重要成果。1 地层古生物方面( 1 )建立了测区的岩石地层系统。( 2 )将测区内的古生界—中生界层序地层划分出 40个三级层序。( 3)在泥盆系凉泉组和波曲组之间找到一个重要的侵蚀面。( 4 )在古生界—新生界地层中采集到大量实体化石和遗迹化石。…  相似文献   
105.
从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看大陆构造研究动向李德威(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以大陆地质为主题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半数大会主题报告阐述大陆构造与动力学问题,有关大陆构造的专题达40多个,内容涉及大陆构造研究的前沿领域和诸多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6.
关于青藏高原隆升的时间有45 Ma、32 Ma、14 Ma等见解,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青藏高原腹地最大的红色盆地可可西里为例,从古新世—中新世时期的沉积、生物、火山岩的特征等诸多方面,阐述青藏高原显著开始隆升的时间、表现特点和作用,并认为中新世初期,青藏高原有一次强烈的降温事件;在物质组分上,以钙质粘土、埃达克(Adakitic)火山岩为主;生物上以寒冷、干旱标志的裸子植物为主的植硅体;中新世中期之后青藏高原全面抬升。  相似文献   
107.
本文针对板块构造学说不能合理解释的一些重大科学问题,采用系统科学和系统哲学的分析方法,研究开放复杂地球系统及其子系统的时空、物质和能量规律。作者高度综合了超洋陆、洋陆和大陆盆山系统几何学、运动学、流变学和演化史的基本特征,初步阐明了地球内部三个软流层四维非均匀层流及其多级垂平转换形成超洋陆、洋陆和盆山的统一动力学机制,强调热动力引起岩浆活动、固态流变是地球构造活动的主因,揭示了地球各子系统不同热状态下的物质运动规律,提出了南半球现代特提斯、未来超大洋-超大陆格局、西太平洋存在中、新特提斯及其相关古陆、北美西部裂陷成洋、地球三级非均匀层流导致地球磁场动态叠加和磁极移动、地热能取代碳能带动新产业革命等十大科学猜想。上述研究成果为创立全新地学理论奠定了基础,并为人类改善地球生态环境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8.
滇东南建水地区位于师宗-弥勒构造带的南段,区内出露一套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研究这套火山岩的形成时间和形成环境对认识滇东南构造格局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次对建水火山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两个样品的年龄分别为261.9±2.2 Ma(MSWD=0.80)、264.8±1.7 Ma(MSWD=1.12),属中二叠世晚期,代表建水火山岩的形成时间。建水玄武岩与安山岩具有低TiO_2含量(0.50%~0.88%)、高Mg~#(52.0~64.5)、弱富集LREE((La/Yb)_N=1.42~3.44)、富集LILE(Rb,Th,U,Pb)、轻微亏损HFSE(Nb,Ta,Ti)的特点,具典型岛弧玄武岩的特征;英安岩和流纹岩高ΣREE含量(139.5×10~(–6)~313.6×10~(–6))、富集LREE((La/Yb)N=4.16~9.78)和LILE(Rb,Ba,Th,U)、亏损HFSE(Nb,Ta)、强亏损Sr、Ti、Y等元素的特点与典型的岛弧流纹岩相似,但高钾(K_2O含量平均7.73%)、钙碱性(δ=0.93~2.94)、强过铝质(A/CNK=1.13~2.10)的特点使之区别于一般岛弧酸性火山岩,而具有一些上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S型花岗岩的特点。综合建水火山岩岩石组合、地球化学和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建水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弧后盆地伸展环境,是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玄武质岩浆结晶分异与上地壳混染作用的共同结果,与滇桂交界处岛弧火山岩、两广交界处岛弧玄武岩等同为哀牢山洋向北俯冲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9.
江西九岭南缘逆冲推覆体根带糜棱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西九岭南缘逆冲推覆体根带是由数十米至两公里宽的糜棱岩组成的韧性剪切带。内部可划分出糜棱岩化片麻岩、超糜棱岩、糜棱岩、初糜棱岩和糜棱岩化千枚岩等五个亚带。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应变测量研究了糜棱岩的变形特征。由透射电镜下糜棱岩的微型构造求得糜棱岩形成时的差异应力为33.6MPa。包裹体测温获得糜棱岩的形成温度为365℃。由此得到糜棱岩的应变速率为1.8×10~(-10)/s。这表明该推覆体根带的糜棱岩是地壳深部构造层次由位错机制控制的韧性变形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0.
造山带由于发生过多期强烈的构造运动,变质变形作用、同造山沉积作用等,再加上后期的改造作用,使得造山带地质记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而在地层、构造古地理存在一系列反序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