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2篇
天文学   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快速提取因输变电线路工程施工造成的走廊内原有地理环境的变化,以锡盟—山东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为例,借助遥感变化检测技术,对获取的输电线路走廊设计阶段航空影像和施工阶段无人机影像进行变化检测分析;并结合植被覆盖范围和房屋拆迁图快速提取了施工通道内植被变化、房屋拆迁等信息,可为施工现场规范化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为推进索道标准化设计实施,确保工程沿线索道架设的质量与安全,需对沿线地形和杆塔情况开展索道设计工作。在前期数据成果的基础上,充分整合线路多源信息,开发了辅助索道方案优化设计平台。该平台以二三维一体化的形式展现平台数据,实现对多条索道参数的快速统计与分析,辅助索道设计人员在室内完成索道架设方案的设计与优化,为索道施工建设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并在川藏联网工程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33.
东北地区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分析研究当前区域性耕地资源数量与质量的变化格局和态势, 研究其耕地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东北地区为例, 利用“3S”技术, 着 重应用GIS 空间分析优势, 首先分层次开展耕地自然质量评价、耕地利用质量评价与耕地综 合质量评价, 分析耕地自然质量、耕地利用质量与粮食单产的关系, 研究区域耕地数量变化 引起的耕地综合质量空间分布变化; 然后从耕地数量、耕地质量、作物种植制度等方面, 探 讨东北地区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为本地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 制定科学合理的粮食生产发展规划提供借鉴, 为其他地区开展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垃圾渗滤液污染晕中污染物的衰减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实验室土柱模拟实验,研究垃圾渗滤液污染晕中不同污染物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迁移转化规律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渗滤液污染晕中,TOC浓度随距离增加而降低,其初期去除率为99.87%。随着时间的延长,TOC浓度升高,末期去除率仅为55.21%,而且其在地下环境中的迁移能力较强;铵氮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在初期与TOC相似,其去除率达99.58%,但后期其浓度随距离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随着时间的延长,铵氮浓度不断升高,但其迁移能力不及TOC,末期去除率仍高达90.21%。  相似文献   
35.
为了应对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响应"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战略定位,通过系统辨析经济核心区的概念与内涵,及其与土地节约集约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在人口、产业与土地资源时空匹配的基础上,经济核心区作为国家经济增长、人口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理应成为国家和地区实现节约集约的关键和推进主体;并据此对经济核心区土地节约集约的内涵、我国土地节约集约的几个基本认知进行了系统梳理,同时指出粗放式经济增长与扭曲房地产市场、土地规划不科学、土地产权和义务的混乱、土地供应与管理的不完善等因素,是造成我国经济核心区土地非节约集约利用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问题,中国要在"新常态"下实现经济核心区节约集约用地,需要从机制创新、规划创新、技术和标准创新、以及监督管理创新等层面予以切入与落实。  相似文献   
36.
通过实验室土柱模拟实验,研究垃圾渗滤液污染晕中不同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和生物地球化学降解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在前28 d的增长速度较快,平均每天增长1.7×105个;TOC在土壤中以“梭形”向前迁移,而且微生物的增长对其衰减具有明显的影响;NH4 -N在土壤中以“活塞式”向前推进,其衰减和微生物的增长在短期内未见明显的关系;TOC在土壤中的迁移速度比NH4 -N的迁移速度快,TOC的迁移速度约为3.0 cm/d,而NH4 -N的迁移速度约为2.4 cm/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