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
72.
基于MODIS温度产品,着重分析了2000-2020年格陵兰冰盖夏季表面温度和表面融化范围的年际变化趋势;联合IMBIE(冰盖物质平衡对比实验)数据分析表面温度对于冰盖物质平衡的影响;进一步讨论了大气环流对于格陵兰冰盖表面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格陵兰冰盖夏季表面温度和融化范围趋势较为一致,2000年初期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2012年达到峰值,随后波动下降;整个研究阶段北部区域是增温速率最大的区域,高于其他任何区域两倍,东南部和西南部是温度最高的区域却具有最小的增长率;格陵兰冰盖夏季表面温度、融化范围以及物质平衡之间都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同时格陵兰冰盖夏季表面温度每上升1℃,会导致其物质损失增加74.29Gt·a;最后,经过对北大西洋涛动(NAO)和格陵兰阻塞指数(GBI)指数的分析得到,格陵兰冰盖夏季表面温度受到GBI的影响要强于NAO的影响,冰盖夏季表面温度和NAO呈现出负相关(r=-0.64,P<0.05),和GBI呈现出正相关(r=0.77,P<0.05)。  相似文献   
73.
内蒙古白云鄂博地区阿木山组砂岩的碎屑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早二叠世阿木山组的碎屑锆石主要由古生代(354~479 Ma)和元古宙(934~1 941 Ma)及少量的古元古—新太古代(2 330~2 688 Ma)碎屑锆石组成。结合该组模式剖面的实测和?蜓化石再研究,笔者认为,阿木山组含934~1 941 Ma碎屑锆石的砂岩物源来自于佳蒙地块,而非华北板块;含有Sphaeroschwagerina化石带的阿木山组应当属于佳蒙地块的大陆边缘沉积。这一认识对于研究西拉木伦河缝合带和古亚洲洋的构造演化、以及将内蒙古草原—松花江地层区划归佳蒙地层大区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李想  尹骥  卫佳琦  韦马季 《中国岩溶》2019,38(4):591-599
高度超过150 m的高层建筑,对地基基础的承载力要求较高,一般采用桩筏基础型式。位于深覆盖岩溶地区的桩基础,应充分发挥岩溶上覆地层的承载力,避开岩溶发育的不利地段,达到桩基优化的目的。文章结合深覆盖岩溶地区一高度为177 m的高层建筑项目,详细介绍了桩基优化设计、大面积工程桩施工以及桩端后注浆施工情况。项目采用桩端后注浆工艺并运用长短桩设计理念,将桩长由原设计的40 m优化至核心筒区域28 m及非核心筒区域23 m,试桩检测结果和塔楼沉降观测结果表明,单桩竖向极限抗压承载力和基础刚度均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且基础差异沉降较小,说明桩端后注浆技术能有效提高桩基承载力和基础刚度,采用长短桩设计理念可显著控制差异沉降,深覆盖岩溶地区可利用后注浆技术,充分发挥灰岩上覆地层的承载力,来规避穿越岩溶区域的桩基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75.
风成沉积地层化学元素记录的毛乌素沙地气候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乌素沙地位于东亚季风边缘区,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和沙漠变迁的理想场所。选取沙地东缘风成砂/古土壤/湖沼相沉积序列,以常量化学元素含量及比值变化揭示了全新世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常量化学元素氧化物含量在全剖面上呈SiO2 > Al2O3 > K2O > Na2O > Fe2O3 > MgO > CaO,且在不同沉积相中含量存在差异;常量化学元素氧化物与<63 μm粉黏组分及磁化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Al2O3、Fe2O3、MgO三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且与粉黏组分、低频磁化率(Xlf)也呈显著正相关性,表明<63 μm粉黏组分、Xlf可以反映夏季风的强弱;全新世气候变化存在多次暖湿冷干波动,10.39 ka BP之前出现3次快速的气候颤动,表现为3层风成砂与3层湖沼相互层沉积,指示存在3次冬夏季风交替变化;10.39~9.34 ka BP、8.68~8.29 ka BP、2.72~1.34 ka BP为3次明显的冬季风势力增强、风沙活动加剧的相对冷干气候;在9.34~8.68 ka BP、8.29~2.72 ka BP、1.34~0.62 ka BP为3次明显的夏季风盛行、降水增多、生草成壤的相对暖湿气候;0.62 ka BP之后与现代气候状况相近。化学元素及其比值反映出毛乌素沙地具有千百年尺度的气候波动,并与北半球其他地区气候变化有着良好的对比。  相似文献   
76.
康志军  谭勇  李想  卫彬  徐长节 《岩土力学》2016,37(10):2909-2914
围护结构最大侧移所在深度是衡量基坑变形的重要指标之一,而目前鲜有关于其对周边环境变形影响的研究。基于工程实测数据分析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系统地研究了基坑围护结构最大侧移深度对邻近桩基础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和坑外深层土体位移场的影响。经研究发现:围护结构最大侧移的下移会导致坑外土体位移场扩大,进而降低相应区域的桩基础承载力,导致邻近桩基础建筑物发生显著的不均匀沉降。不同深度的土体经历复杂的竖向位移,且位移形态与围护结构最大侧移深度密切相关。随围护结构最大侧移深度的逐渐下移,坑外土体位移场向深层土体发展,且主要影响范围相应地扩大。在实际工程中,根据基坑周边环境合理地控制围护结构最大侧移所在深度,可有效降低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7.
基于MicroStation平台地名数据采集更新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作为地理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空间定位的作用。本文基于MicroStation平台和高分辨遥感卫星影像,详细阐述了地名数据采集更新原理、地名分类与编码,地名数据采集更新系统的系统结构、数据库设计、系统功能,以及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78.
湖南地区,尤其是湘中—湘南区域奥陶系烟溪组是我国新发现的页岩气勘探层位,该地层具有岩性变化大、有机碳含量高、成熟度高的特点。通过野外露头资料、钻井资料分析表明烟溪组岩性以硅质岩和碳质页岩为主,砂质页岩和砂岩次之。根据岩性、沉积构造以及纵向上岩石组合特征分析,认为烟溪组沉积相类型多样,包括深水盆地相、浅水盆地相、浅水陆棚相和浊积扇相等。研究表明:深水盆地相分布在湘南,浅水盆地和浅水陆棚相分布在湘中中部,而浊积扇相分布在湘中西北部、北部和东部等区域,沉积相的分布规律决定了烟溪组页岩气的勘探方向。横向上,湘南深水盆地硅质岩和碳质页岩TOC含量较低,而湘中浅水盆地相碳质页岩TOC含量高、厚度大,是烟溪组最有利的勘探区域;纵向上,烟溪组第三岩性段碳质页岩有机质丰度最高,脆性矿物含量高,是页岩气勘探的“甜点”层位。  相似文献   
79.
松南西部斜坡区层序地层格架中的油气勘探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相盆地层序的发育是在湖盆蓄水量周期性变化条件下实现的。层序发育过程实际上是代表在湖水进-退的背景下湖泊冲积沉积作用彼此消长的过程。油气成藏与烃源岩的形成及储集体的发育有关。三维层序地层格架为烃源岩和储集体的配置提供了约束,形成了各种类型的圈闭,从勘探角度可称为油气勘探模型。松南西部斜坡区划分出2个巨层序、4个超层序和8个层序。层序Ⅵ由湖进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和湖退体系域组成,本文即以此为例,论述层序地层格架中的油气勘探模型。模型Ⅰ、Ⅱ、Ⅲ分别对应于湖退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和湖进体系域,其中湖进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可作为主要的烃源岩,而湖退体系域可提供储集岩。  相似文献   
80.
为了对地球磁异常网格第3版(EMAG2v3)海平面数据的质量进行评估,搜集整理了东南亚Sulu海和北极Kolbeinsey脊南段2个区块约30万km2的航磁异常数据,应用克里金插值法、相关分析法进行数据的对比分析.其中克里金差值法用于比较2个区块的航磁异常数据与EMAG2v3海平面数据的横向分辨率,而相关分析法是为了计算相关系数,进而判断二组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程度.通过对航磁异常数据与EMAG2v3海平面数据之间相关系数及差值特征的综合分析,探讨了EMAG2v3海平面数据中Sulu海和Kolbeinsey脊南段2个区块磁力数据的质量.研究结果表明,EMAG2v3海平面数据适用性较强,但和航磁数据相比,其横向分辨率仍然较低,故认为EMAG2v3海平面数据的质量总体不高,对于较大比例尺的磁测工作,最好是依靠航空测量和海洋测量的数据,其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