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宁夏1:50000红崖子、大坝站、青铜峡铝厂三幅新构造与活动构造区填图试点的基础上,按照新构造、活动构造和构造地貌等几个方面,初步总结了新时期的新构造与活动构造区填图技术方法。新时期新构造与活动构造区的区域地质调查应满足国家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多任务、多层次、多学科开展工作,面向大数据时代,形成海量数据、多方位、高效与高价值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华北克拉通北缘侏罗纪造山过程及关键时限的沉积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武-静乐盆地与浑源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中北部,侏罗纪地层序列完整,物源指向于阴山-燕山造山带中段,通过对盆地内侏罗纪沉积特征的研究,可以演绎华北克拉通北缘侏罗纪的造山过程。在盆地沉积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宁武-静乐盆地中侏罗统云岗组顶部的凝灰质泥晶碳酸盐岩及浑源盆地上侏罗统髫髻山组玄武-安山岩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合国际地层年代表推荐年龄及中侏罗统的沉积速率,对整个侏罗纪沉积序列转换的关键时限进行了限定。研究认为:中侏罗统云岗组底部砾岩沉积时期,侏罗纪沉积演化序列经历了早期湖进至晚期湖退的转换过程,暗示着区域应力场由早期的拉张向晚期的挤压转换,孕育着侏罗纪造山运动的开始,具体时限大约为168 Ma;中侏罗统云岗组顶部凝灰质泥晶碳酸盐岩沉积时期,沉积地层的颜色由其下的灰绿色突变为其上的紫红色,孕育着湖盆地形的突然抬升,区域氧化性增强,气候环境的突变,侏罗纪造山运动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具体时限为161.0~159.0 Ma;中/晚侏罗世沉积序列具有继承性的发育特征,随着湖盆地形的进一步抬升,侏罗纪沉积范围迅速退至造山带前缘,以砾岩沉积为主,为同期造山运动的产物,侏罗纪造山运动进入了高峰期,具体时限为159.0~153.0 Ma;晚侏罗世晚期,区域上以玄武-安山岩及凝灰质角砾岩沉积为主,侏罗纪造山运动进入了造山期后的调整阶段。  相似文献   
13.
以landsand-TM遥感影像资料提取为基础,详细解译了宁夏红寺堡盆地近30年来地表沙漠化的进程。进一步结合1:50000区域地质填图成果,系统建立了红寺堡盆地晚更新世区域地层对比格架,恢复了重要演化阶段的岩相古地理格局,地质与地球化学分析相结合,确立了区域沙漠化的物质来源。研究结果认为:1999年国家实施的西部生态移民战略使红寺堡盆地生态环境恶化得到了有效修复,区域沙漠化整体呈现出了稳中有降的变化趋势,但并未得到彻底的有效根治;地表沙丘沙脊的主体走向呈北西-南东向,与大罗山-牛首山构造带、烟筒山构造的主体走向基本一致,具有带状分布的格局;沙漠化物质来源主要受控于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三段湖退序列的疏松湖相砂,具有原地沙漠化的特征;地表风成沙与萨拉乌苏三段湖相砂在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上具有比较一致性的变化趋势,进一步说明了二者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亲源性。该研究成果对区域土地沙漠化的综合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孔洞充填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振宏  胡健民 《地质论评》2011,57(3):444-456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以碳酸盐岩溶蚀孔洞为主要的油气储集空间.通过100余口钻井300余个岩石薄片,以单个薄片的溶斑为研究对象,发现孔洞的充填程度在区域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东、西部地区发育的孔洞被完全充填,孔隙消失殆尽,而中部地区孔洞被部分充填,存在大量的剩余孔隙,为油气储集提供了有利空间.孔洞充填物主要为白云石、方解石以...  相似文献   
15.
宁武一静乐盆地侏罗系地层包括下侏罗统永定庄组,中侏罗统大同组、云岗组和天池河组,主要由粉砂岩夹泥岩组成.前侏罗纪古地貌背景和古流向相结合研究表明,物源区主要来自于北东方向的阴山一燕山造山带中段,对盆地内陈家半沟剖面24件碎屑岩样品的主量、稀土和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可以为演绎源区早一中侏罗世的物源属性和构造背景提供一定的依据.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①碎屑岩样品中CO2与CaO具有较好的相关性,δCe与δEu、δCe与∑REE、化学蚀变指数(CIA)与Th/U、CIA与Th/Sc不具有相关性,说明研究区侏罗系碎屑成分主要受控于源岩特征,不受化学风化作用及氧化一还原条件的影响;②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基本相同,LREE/HREE值高和明显的负Eu异常,表明早中侏罗世具有相同的物源,岩石以亲花岗岩、长英质为主,母岩碎屑主要来自于上地壳,尚没有地幔物质的参与,REE--La/Yb、La/Th--Hf、Co/Th--La/Sc、Th--Hf--Co、SiO2/A12O3-∑REE、K2O/Na2O--∑REE判别图解,也反映了相似的物源特征;③中侏罗世云岗期至天池河期,碎屑物质中CaO、CO:、Gd、成分变异指数(ICy)值以及(Gd/Yb)N值突然增加,表明源区处于快速隆升、剥蚀阶段,大量的古老沉积物质不断加入,这一变化可能与燕山运动的起始时限及造山过程存在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河套盆地西缘与北缘发育一系列山前台地,台地沉积物记录了盆地环境变化。高台地沉积物记录了“吉兰泰-河套”古大湖形成过程,而低台地记录了古大湖的消退过程。盆地东部与西部低台地沉积特征不同,东部低台地由全新世冲洪积物组成,西部狼山山前低台地由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14C年龄(15 260±60)a cal BP与(9 810±40)a cal BP)湖相沉积组成。低台地沉积特征及测年结果表明,1.5万年至1.0万年前后,河套盆地东部湖泊消失,而西部仍发育湖泊,古湖经历了自东向西的退却过程。古湖消退受盆地周缘断裂活动的差异性控制,1.5万年至1.0万年前后,盆地周缘断裂活动性总体上东强西弱,东部大青山山前断裂活动速率较高,大量碎屑物质进入盆地,呼和坳陷湖泊萎缩甚至消失,西部狼山山前断裂活动速率较低,进入盆地碎屑物质较少,临河坳陷大部分地区发育湖泊。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北段白云岩体主要发育于马家沟组马四段中,主要沿定探1井~鄂6井呈南北向展布,西部延伸至布1井~天2井一线,东部则到城川1井区,南北长约200km,东西宽约40-80km,总面积约10000km^2,最大厚度迭431m。通过岩相古地理环境分析、电子探针雾心亮边分析、碳氧同位素分析、包裹体分析以及微量元素分析。认为白云岩体形成的两个主要阶段为混合水白云岩化阶段和深埋藏热水白云岩化阶段。混合水来源主要是大气淡水与海水。热水的来源主要是早期封存在地层中的混合水以及后期构造运动引起的沿断裂和不整合运移的深部热液流体。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呈现出宽缓的盆缘含硬石膏白云岩坪与盆缘硬石膏白云岩坪相带,为孔洞型储层的成层发育、大面积展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部地区储层物性明显好于东部地区。本文从古岩溶地貌、古沟槽展布、压释水分布以及孔洞充填物类型的差异,系统分析了储层分布的控制因素。进而利用电子探针分析、同位素分析及包裹体测温,探讨了孔隙充填物的类型及形成环境。充填物中的白云石主要包括微成水微晶白云石、淡水白云石及马鞍状白云石三种类型,方解石主要包括微咸水粉细晶方解石、淡水方解石及铁方解石三种类型。微咸水微晶白云石和微成水粉细晶方解石主要形成于同生期层间岩溶发育期,淡水白云石及淡水方解石主要形成于裸露期风化壳岩溶发育期,马鞍状白云石及铁方解石主要形成于中深埋藏环境。  相似文献   
19.
构造坡折带.在陆相断陷湖盆的研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它对油气聚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但在海相盆地研究中还知之甚少.天1井和天2井同处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天环坳陷的天池构造上,两井相隔不远.天1井获高产气流.而天2井却未见油气显示.从高产气层段的岩性上来看,两井并未发生较大的变化.从孔隙类型来看.天1井以溶洞、溶缝发育;而天2井以晶间孔为主.次为裂隙和压溶缝,少量溶孔.多被充填.造成储集性能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两井分处于断裂坡折的不同位置,天1井位于坡折带之上,天2井位于坡折带之下,从而在沉积演化过程中受到孔隙流体的改造作用存在明显的差异.天1井的储集性能明显优于天2井,为后期油气运聚提供了有利的场所.  相似文献   
20.
自断裂坡折带顺斜坡向下常可形成一个垮塌 (滑塌 )—碎屑流—浊流的沉积序列 ,垮塌角砾岩的沉积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原始孔隙度 ,同沉积期后又为次生孔隙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断裂下降盘通常是聚集油气的有利部位。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在奥陶纪沉积时期处于断陷海盆的发育阶段 ,断陷海盆边缘的同沉积断裂相当发育 ,对海相沉积层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其滑塌和垮塌角砾岩主要是角砾灰岩 ,相当发育 ,构成良好的油气储集空间。天1井和天 2井的实例对比很好地证明了断裂坡折带对沉积层序的控制并进而控制了油气的成藏条件。盆地西缘是奥陶纪断裂坡折带的发育地区 ,储盖组合完整 ,油气远景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