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30篇
天文学   1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通过首都圈地区宽频带数字地震波形反演, 获得了2004年发生在该地区的51次中小地震的矩张量解, 由此确定了这些地震的标量地震矩、 矩震级、 双力偶分量和补偿线性矢量偶极分量的大小以及断层面参数和应力轴参数, 并通过数值试验对反演结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2.
Relative to the Wutai Mountain and Heng Mountain areas, the Lliang Mountain area has been poorly documented geologically. In Geology of Shanxi Province[1], the detailed stratigraphic division was conducted in the L黮iang Mountain area. It was considered t…  相似文献   
83.
新生代地外物体撞击事件诱发的古气候环境灾变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论述新生代以来65、34、15、2.4、1.0、0.7MaB.P.六次重大撞击作用的地质地球化学证据基础上,详细地讨论了撞击作用诱发古气候灾变的过程和机制,认为撞击作用产生的尘埃、炭黑和气溶胶可产生短期的快速降温效应,温度最低可降至225K;撞击后大气中CO含量的下降则可导致最大时间尺度为105a的地球气候的寒冷期。目前撞击界线层中的氧同位素记录所反映的古气温变化支持本模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84.
通过对山西吕梁山东西两侧的界河口和西榆皮地区变基性火山岩的系统采样和测试分析,其常量、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特征表明该区的变基性火山岩形成于类似现代大陆裂谷的构造环境中.Sm-Nd,Rb-Sr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表明,界河口群变基性火山岩形成于2600Ma的壳幔分异事件中,在新太古晚期(2500Ma±)遭受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改造,使岩石的Sm-Nd体系发生了重设.而在古元古代晚期(1800Ma±)由于吕梁运动的影响,使岩石的Rb-Sr体系又一次发生变化,因其强度较小而未涉及Sm-Nd体系.该区所获得的1600Ma±的年龄值,可能与克拉通内局部的岩浆活动有关.研究结果不支持吕梁群生成于太古代的观点,而应该是古元古代时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85.
86.
地震台阵的概念产生于1960年代.最初的目的是检测和识别地下核爆炸.随着时间的推移,台阵资料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如:地震台阵在地球表面稠密的空间采样使台阵资料能够应用于地球内部速度结构细节的研究、区域尺度的高分辨率层析成像、小尺度地幔结构研究以及核幔边界与内核的各向异性研究.  相似文献   
87.
简述了50m口径射电望远镜射频(Radio Frequency,RF)信号光纤传输的设计方案;并对光纤传输链路的性能指标进行了分析、计算和测试,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最后初步讨论了光纤传输链路对整个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从数据的类型和产品格式说明开始,对绕月探测工程中的科学探测数据的管理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数据存储架构和软件结构的分析,指出数据存储的软硬件环境;通过数据存储和备份策略的分析,指出数据存储的可靠性.这些存储与管理方法将为更好地管理数据并向外界提供检索和获取服务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9.
以嫦娥二号(CE-2)DOM数据为几何纠正和色调调整底图,采用SIFT自动匹配算法实现影像精纠正,并提出一种基于直方图匹配思想的线性变换色调调整方法,最终完成嫦娥三号(CE-3)着陆区高分辨率窄角相机(LROC-NAC)影像快速拼接,为着陆点周围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综合分析提供数据.结果表明,该方法解决了LROC-NAC高分辨率影像快速拼接关键问题,实现了色调连续、纹理清晰、地物完整的拼接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0.
绕月探测工程的初步科学成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嫦娥一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个月球轨道探测器, 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绕”、“落”、“回”发展战略的第一步. 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2009年3月1日受控落月于52.36°E, 1.50°S的丰富海区域, 在轨运行495天, 比预期一年的工作寿命延长4个多月, 一共获得了1.37 TB的原始科学探测数据, 在此基础上目前已生产出约4 TB科学应用数据产品. 通过对这些科学探测数据的初步分析和应用研究, 已经获得了包括“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在内的一系列科学成果, 圆满实现了预期的各项科学目标, 为推动我国月球科学和天体化学的研究和后续月球探测工程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