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35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了更好的基于X波段双线偏振雷达,开展强对流天气的监测与预警、云内微物理过程等的应用研究,本文对该雷达的质量控制方法及云内水成物粒子识别方法进行了较系统的比较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 采用径向连续性检查的方法对差分传播相移进行相位退折叠后,其连续性明显提升。对差分传播相移进行滤波处理,其小波去噪明显优于滑动平均和中值滤波。经自适应约束算法进行衰减订正后,其值与S波段雷达差异减小,且强回波区回波强度增幅比弱回波区明显,可达5dBZ。(2) 基于模糊逻辑算法能较好地解决阈值重叠问题,有效识别毛毛雨(DR)、雨(RA)、干雪(DS)、干冰晶(DC)、湿雪(WS)、干霰(DG)、湿霰(WG)、小冰雹(SH)、大冰雹(LH)和雨夹雹(RH)10种水成物粒子。此外,环境温度的引入对解决0℃层以下液态与冰相粒子混合,以及其他粒子分布不合理的现象有较明显的帮助。至此,建立了一套基于检查径向连续性-小波去噪-自适应约束算法-加入环境温度的模糊逻辑算法的质量控制及粒子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62.
图们江是我国重要的国际性河流之一,受中国、朝鲜、俄罗斯三国政策、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三国的湿地景观截然不同。本文以我国国产高分辨率卫星GF-1和GF-2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对图们江口湿地的实地踏勘,建立了图们江口湿地遥感分类体系,包括湖泊、河流、沼泽、滩涂、坑塘、水田和水库共7类。采用目视解译方法,提取了图们江口湿地信息,对图们江口湿地现状和中、朝、俄湿地差异进行了分析。利用Fragstats景观分析软件,选取了斑块数(NP)、最大斑块指数(LPI)、斑块平均面积(MPS)、加权平均形状指数(SHAPE)、加权平均分形维数(FRAC)、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和香农均匀性指数(SHEI)等几个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图们江口湿地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湿地总面积为39 503.38 hm2,以沼泽和湖泊为主,呈现近日本海聚集分布格局。(2)俄罗斯湿地面积占各国研究区湿地总面积比例最大,朝鲜次之,中国最小;朝鲜湿地开发程度最高,湿地破坏较严重。(3)朝鲜湿地破碎程度在三国中最重,中国次之;朝鲜因水田开发较严重,景观规则度最高;中国湿地多样性较其他两国丰富。  相似文献   
63.
图们江是流经中国、朝鲜、俄罗斯3国的河流,3个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导致图们江口地区3国的土地利用程度也不尽相同。文章以我国国产高分辨率卫星影像GF-1和GF-2为数据源,采用目视解译方法,提取了图们江口土地利用/覆盖信息,对图们江口土地利用/覆盖现状及其中、朝、俄对比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图们江口地区的主要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为林地、草地、耕地、水域、沼泽等,其中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带;草地在俄罗斯的平原、丘陵地区分布较广;耕地主要分布在中国和朝鲜地区;沼泽在俄罗斯境内分布较广。(2)中国研究区内,林地面积最大,草地、耕地、水域面积较大,集中分布在平原地带;朝鲜研究区内,林地面积最大;俄罗斯研究区内,土地结构的主体为林地、草地、水域,与中国和朝鲜相比,结构比较均匀,自然景观保护最好。(3)朝鲜区域土地开发最为剧烈;俄罗斯区域土地开发强度最低;中国区域土地开发强度适中。  相似文献   
64.
利用1971~2013年台站逐日最高气温、平均气温站点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通过小波分析、Butter-worth带通滤波、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的低频振荡特征及其对长江流域高温热浪的影响.结果表明:201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均存在40~70d和10~20d的两...  相似文献   
65.
李晓敏  马毅  张杰  吕喜玺 《海洋通报》2020,39(6):717-729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已成为有效监测海岛动态变化的主要手段。本文以西沙群岛社区驻地海岛、领海基点所在海岛和自然保护区所在海岛为研究对象,利用 2005 年以来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分析了各类海岛的时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社区驻地海岛变化普遍较大,特别是永兴岛、赵述岛、筐仔沙洲和银屿,主要都是由于吹沙填岛和岛上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增多造成的,变化主要发生在 2012 年三沙市成立之后;领海基点所在海岛和自然保护区所在海岛相对较稳定,岛上地形、地貌及植被等基本保持原有的自然状态,变化区域主要分布在各个海岛的端头,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导致的。海滩岩对海岛起到了极大的保护作用,海滩岩发育好的海岛基本保持稳定状态,而没有海滩岩发育或海滩岩被破坏的海岛则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66.
本文基于CHRIS高光谱遥感影像,发展了一种结合地物光谱特征和多纹理空间特征信息,采用双全链接的8层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分类算法对滨海湿地高光谱影像进行遥感地物分类,并在黄河口滨海湿地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1)基于测试样本数据,联合光谱特征和K-L变换的纹理特征信息,采用DCNN模型方法展现了高的分类精度,精度高达99%;2)利用光谱特征和全纹理特征的精度比仅使用光谱特征和光谱特征联合K-L变换后纹理特征的分类精度低。利用K-L变换后的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的DCNN分类精度达到99.38%,相比于使用全纹理特征信息的精度提高了4.15%;3)基于验证图像,发展的DCNN分类方法精度优于其他算法,DCNN方法总体分类精度为84.64%,Kappa系数为0.80;4)相比于浅层分类方法,本文发展的DCNN模型分类算法保证了所有地物类型的分类精度更加均衡,保持了主要地物类型的分类精度几乎不变,同时提高了滩涂和农田的精度。基于DCNN模型,潮滩和农田的分类精度分别达到79.26%和56.72%。比其它浅层分类方法提高了2.51%和10.6%。  相似文献   
67.
本文应用辽东湾鲅鱼圈研究区赤潮高光谱遥感数据,针对互信息RX(Reed-Xiaoli)和传统相关系数RX等单源算法赤潮检测结果不稳定,可能出现漏检和误检的问题,提出基于互信息和相关系数的决策树RX赤潮高精度检测模型,结果表明:与单源算法相比,决策树RX算法赤潮高光谱遥感检测得到的ROC曲线较稳定;与经典的非监督和监督遥感分类算法相比,决策树RX算法的错分情况明显减少,检测精度较高,总体精度达96%以上;子空间划分得到的特征波段组合,能够在不降低赤潮检测精度的前提下,检测速度提高3倍;耀斑抑制后数据1的特征波段组合赤潮检测总体精度提高了1.82%。  相似文献   
68.
研究目的:优化湖南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路径,为相应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文献法、归纳演绎法、案例法。研究结果:(1)湖南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推进中存在着利用自身资源潜力筹集项目资金存在较多制约、现有政策对提高地方的积极性有限的问题(;2)在组织保障、资金支持、制度供给方面,浙江、湖北、四川、上海四个省(市)的一些做法可以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研究结论:为更好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湖南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改进该项工作,在省级政府层面加强工作统筹,进一步创新制度供给,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强化机制保障,鼓励探索不同的整治模式。  相似文献   
69.
基于高分五号卫星上搭载的世界上首个同时具有大刈幅、宽谱段的高光谱遥感载荷获取的遥感图像,以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为研究区,开展了对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的分类和制图。通过对比代表不同分类思想的SVM,SCM,ANN和MLC方法在全波段参与分类和特征波段分类中的结果,发现SVM分类方法在不同的数据中均能得到最好的分类效果,总体分类精度达到了94.23%。虽然利用特征波段的分类结果总体精度较全波段低(约3%),但更节省计算资源和计算时间。根据分类结果,在研究区内互花米草的分布面积达到了3 863.16 hm~2,占调查区域潮间带总面积的21.23%,但却占据了海岸线总长度的51.47%,其中121平台以北海岸线被100%占据,而该平台以南的海岸却几乎没有互花米草。结合现场调查数据和NDVI等植被指数的分析结果,发现互花米草的生长状态好坏与其淤泥底质的形成时间点相关,即越新形成的淤泥质潮滩上互花米草的长势越好,且好、中、差三种类型互花米草的面积比率是7∶4∶3,表明了该区域的互花米草仍有较为旺盛的生命力和入侵扩展能力。  相似文献   
70.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长期以来,黄河三角洲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相应的科技支撑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从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健康和高质量发展两个方面综述了面临的挑战情况,并进一步总结了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存在的问题,概括为“弱”、“散”、“偏”、“缺”四个方面;基于此,提出了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的对策建议,主要是建议成立一个能够提供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问题全套解决方案的研究平台,更有效地为黄河三角洲应用服务单位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