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79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姚檀栋 《冰川冻土》2000,22(1):15-22
研究了乌鲁木齐河流域从下游乌鲁木齐站、中游跃进桥站和源头大西沟站降水中稳定同位素与温度的关系。揭示了内陆域系统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变化规律。在乌重木齐河流域,降水中的δ^18O随海拔增高而减小,δ^18O与温度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说明δ^18O是温度的可靠指标,在乌鲁木齐河流域,局地性降水的增加影响单个降水事件中δ^18与温度的关系。在是桥站和大西沟站,因局地性降水增加,所以单个降水事件中δ^18O  相似文献   
52.
青藏高原古里雅冰帽浅孔冰芯中(δ18O)max代表该区夏季风盛行时的温度状况,它与全球海温(SST)、北半球500 hPa高度之间的相关关系被分析. 对冰芯中(δ18O)max产生重要影响的海洋相关区均位于海洋的洋流区或洋流汇合区. 它们分别在赤道东太平洋、太平洋西风漂流、东印度洋热池、莫桑比克海流、北大西洋海流、加那利海流和大西洋赤道海流. 其中位于低纬度海洋相关区的SST与冰芯中δ18Omax呈负相关关系,即当这些海区的SST升高(或降低)时,古里雅冰帽浅孔冰芯中(δ18O)max减小(或增大). 位于中纬度海洋相关区的SST与冰芯中(δ18O)max呈正相关关系,即当这些海区的SST升高(或降低)时,古里雅冰帽浅孔冰芯中(δ18O)max增大(或减小);对(δ18O)max产生重要影响的500 hPa高度上的相关区分别位于中低纬度大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区和巴尔喀什湖长波槽区. 这些相关区的高度均与冰芯中(δ18O)max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当这些相关区的高度值增加(或降低)时,冰芯中(δ18O)max减小(或增大). 其影响机制表现为不同水汽来源向古里雅地区输送的差异. 欧洲脊和贝加尔湖脊的强度与(δ18O)max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当高压脊加强(或减弱)时,冰芯中(δ18O)max增大(或减小).它们对(δ18O)max的影响表现为长波槽脊的调整,从而间接地影响水汽向古里雅地区的输送.  相似文献   
53.
青藏高原中部水蒸发过程中的氧稳定同位素变化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作为青藏高原稳定同位素水文循环的一个重部分,1998年夏首次在青藏高原中部的那曲和安多两地同时进行了水蒸发过程中氧稳定同位素变化观测研究,模拟和实验结果都显示出大气相对湿度对水蒸发过程中氧稳定同位素变化的显著影响,模拟结果不显示剩余水中δ^18O与剩余水比率呈指数关系,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蒸发过程中剩余水中δ^18O与剩余水比率更接近于线性关系,这种关系可以定量地表示出来,从理论上与实验中都可以计  相似文献   
54.
章新平  姚檀栋 《冰川冻土》2000,22(4):289-297
青藏高原古里雅冰帽浅孔冰芯中(δ^18O)max代表该区夏季风盛行时的温度状况,它与全球海温(SST)、半半球500hPa高度之间的相关关系被分析,对冰芯中(δ^18O)max产生重要影响的海洋相关区均位于海洋的洋流区域洋流汇合区,它们分别在赤道东太平洋、太平洋西风漂流、东印度洋热池、莫桑比克海流、北大西洋海流、加那利海流和大西洋赤道海流,其中位于低纬度海洋相关区的SST与冰芯中δ^18Omax呈  相似文献   
55.
古里雅冰芯氧同位素地层学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檀栋 《第四纪研究》2000,20(2):165-170
在冰芯研究中,氧同位素比率不仅是气温的一种代用指标,而且其变化又是冰芯年层划分的依据之一。本文着重阐述了青藏高原古里雅309m冰芯中δ18O记录研究的一些结果。对于该冰芯上部120m,根据δ18O等的季节变化特征可划分出2000多个年层,这是该冰芯高分辨率气候环境记录恢复的基础。借助于放射性物质(36CI)测年等手段,建立了该冰芯下部的时间标尺。据此恢复了0.125Ma以来古里雅冰芯中18O记录,将其与深海沉积中的氧同位素变化相比较,可划分出阶段 1,2,3,4和5,其中阶段5又可划分出 5个业阶段,即a,b,c,d和e亚阶段。古里雅冰芯18O记录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其升高和降低的幅度都很大,这反映了青藏高原对于气候变化的响应是极为敏感的。5e时古里雅冰芯中δ18O所记录的升温幅度达5℃,高于全球平均升温值2~3℃。  相似文献   
56.
普若岗日冰原毗邻地区风沙地貌及其环境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川作用形成的大面积的冰碛物沉积及寒冻风化是高寒区风沙沉积的主要物质来源.风沙地貌的发育与高寒区环境密切相关,冻结作用使沙丘发育以加积作用为主,形成了高大的新月形沙丘.沙丘的侵蚀与移动主要发生在暖季,新月形沙丘运动速度相当缓慢,年平均水平移动量约1.8~0.5cm·a-1,加积速率约0.3~0.08cm·a-1.普若岗日冰原毗邻地区的环境变化主要受温度条件制约,沙丘腐殖质层沉积年代与我国东部沙区古沙丘、敦德冰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认为西南季风的强度对本区具有重要的作用.高原下垫面的变化造成太阳辐射差异,是引起西南季风强弱,造成高原腹地温度与降水随之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7.
从冰前风沙地貌初看普若岗日冰原的形成演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野外实地考察和室内样品分析表明,位于普若岗日冰原西侧冰川前缘带的大片风沙地貌,直接发育在冰碛之上,并以冰碛为主要物质来源,与冰川运动和冰原环境具有密切的联系,是相关冰川和冰原形成演化过程的良好反映与记录.结合沙丘沉积序列中的沉积构造测量、粒度分析及腐殖质夹层的14C测年等结果,初步得出:普若岗日冰原至少形成于18kaBP;冰原降水可能主要来自西风降水;18kaBP以来,冰原在总体上处于收缩过程,在约108kaBP来,冰原西缘的零平衡线的年均水平退缩速率约为088~102m·a-1,铅直升高速率约为24~32mm·a-1。  相似文献   
58.
普若岗日冰原表面运动特征观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冰川运动特征的分析研究有助于了解冰川的基本性质,是冰川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40a来,我国冰川学者先后对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以及横断山等部分冰川进行了冰川运动的观测研究[1~6],施雅风、黄茂桓等较为系统的总结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一号冰川的运动机理以及我国大陆型冰川运动的某些特征.这些分析观测的冰川类型均为山谷冰川或冰斗山谷冰川,而对冰帽型冰川的运动特征的观测分析甚少.  相似文献   
59.
水体蒸发过程中稳定同位素分馏的模拟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通过对非平衡条件下水体蒸发中稳定同位素分馏机制的分析, 模拟了蒸发水体中稳定同位素比率的变化及与温度、大气湿度的关系. 在瑞利模式中, 剩余水中的稳定同位素随剩余水比例f的减小不断富集, 富集的速率与温度呈反比. 在动力蒸发条件下, 稳定同位素的分馏不仅与相变温度有关, 而且受大气湿度和液-气相之间物质交换的影响. 在动力蒸发过程中, 相对湿度越小, 剩余水中稳定同位素比率随 f的变化越快. 当相对湿度较大时,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蒸发后的剩余水中的δ将不随 f变化. 蒸发水体达到稳定状态的速率主要取决于大气的相对湿度. 当温度约20℃时, 在瑞利平衡条件下模拟的蒸发线与全球大气水线较接近. 在非平衡蒸发条件下, 蒸发线的梯度项和常数项与温度和相对湿度呈正比.  相似文献   
60.
湿度效应及其对降水中δ18O季节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提出了湿度效应的概念,即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比率与大气的温度露点差ΔTd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两个气候特征完全不同的取样站乌鲁木齐和昆明降水中δ18O与温度露点差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尽管两站的δ18O与ΔTd的季节变化存在差异,但它们的湿度效应是显著的.利用稳定同位素动力分馏模型并根据500hPa月平均温度的季节分布对昆明站云中凝结物中δ18O进行了模拟,模拟的月平均δ18O与月平均温度的变化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说明昆明站云中凝结物中的氧稳定同位素具有温度效应.这个结果与地面降水中氧稳定同位素的降水量效应截然不同.昆明站降水中δ18O一定程度上指示大气的干湿状况,同时也间接地指示降水量的多寡或季风的强弱.湿度效应的存在,影响降落雨滴中稳定同位素蒸发富集的强度以及雨滴与大气之间稳定同位素物质迁移的方向.它不仅改变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比率的大小,也改变其季节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