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新一代天气雷达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分析及未来发展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11  
李柏  古庆同  李瑞义  曹俊武  王旭 《气象》2013,39(3):265-280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展大规模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以来,已初步形成一个对大、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的天气雷达业务网,并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利用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网获得的大量实例资料分析了新一代天气雷达在实际应用中对大尺度天气系统如:冷锋、温带气旋、江淮切变线、低空急流、台风,中尺度天气系统诸如强对流天气系统的飑线、阵风锋、冰雹和雷暴高压,以及对我国产生重要影响的梅雨锋暴雨的监测能力。同时分析了现有天气雷达业务观测模式中的扫描策略、雷达适配参数设置以及雷达技术体制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在不对现有雷达技术体制和结构做重大改变前提下,有针对性提出了:(1)改进现有业务观测模式:一是增加晴空模式和RHI垂直扫描模式增强对晴空回波以及垂直结构精细化探测能力;二是增设高山观测模式增强对边界层的探测覆盖能力。(2)改进雷达适配参数,采用相位编码技术和双PRF技术,把距离不模糊作为第一优先原则,来解决多普勒脉冲雷达体制下的距离与速度模糊问题。(3)增强雷达对弱回波探测能力,提高雷达的时空分辨率。(4)充分利用雷达网的组网技术,开展协同观测实现对大、中、小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时间与空间同步观测。(5)利用双偏振技术,进一步提高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的精度以及对相态的识别。并在上述5方面改进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雷达技术升级改造的初步方案。展望了未来天气雷达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2.
李峰  李柏  唐晓文  张林  李瑞义 《气象》2020,46(2):245-256
对美国近20年龙卷探测雷达技术和观测研究进行了文献调研,文献表明美国龙卷探测雷达研制目标主要为实现快速扫描、获取高时空分辨率和高精度的资料,目的基本达到,雷达体扫时间达到10秒级更新,在雷达近距离范围内分辨率可达到10 m,甚至更低,这些都使得采集龙卷精细化结构和细致连续演变过程成为可能。美国雷达发展采用多种技术体制和扫描策略并进,双极化、相控阵、大气成像等技术方面不断改进与应用,效果良好。基于先进雷达,美国进行了大量的龙卷观测试验,取得了丰富成果,对龙卷的结构和演变规律刻画得越来越精细和准确。许多成果已经转化为概念模型,形成重要的龙卷监测与预报指标、预警信号,并在业务中实施,提高了龙卷预警能力。高频次高精度的龙卷雷达探测资料的数值模式应用也明显缩短了资料同化周期,同时提高了对龙卷等对流尺度系统的模拟能力。参照美国的成功经验,我国应汲取其技术成果,尽快选定雷达发展技术体制,加快业务雷达技术升级和高性能龙卷探测雷达研制,组织龙卷科学观测试验,采集龙卷精细数据,开展科学研究,探索中国的龙卷结构和活动规律,为构建龙卷监测预警业务提供基础的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23.
研究移动三维激光测量系统在高速公路竣工测量中的应用方法,介绍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制定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技术流程,分析比较成果数学精度,总结出该方法的优缺点,对公路竣工测量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
多普勒天气雷达组网拼图有效数据区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正常情况下, 由于天线仰角和地球曲率原因, 雷达波束位置在远距离处要比近距离处高。当雷达电磁波能量被部分阻挡时, 回波强度观测值低估; 被完全挡住时, 探测不到地物后的目标。该文利用高分辨率地形高程数据计算波束阻挡率, 确定组网拼图有效数据区域以及波束部分阻挡时的回波强度订正方法。根据业务观测模式VCP11及VCP12的14个仰角值, 在标准大气假定下, 对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已建多普勒天气雷达组网的数据有效区域进行计算, 绘制出海拔1500 m, 3000 m和6000 m高度上有效区域图。分析结果表明:CAPPI数据有效范围比等射束高度图更能反映出多普勒天气雷达业务观测范围; 若采用VCP12模式观测, 与采用VCP11或VCP21模式观测相比, 不仅增加低层探测密度, 而且可扩大雷达实际探测距离, 其回波数据更适合于组网拼图。  相似文献   
25.
江淮气旋发生发展中尺度系统特征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中尺度模式MM5对发生在江淮流域的气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用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动力协调资料、HUBEX试验期间的加密观测资料进行江淮气旋的中尺度诊断研究。结果表明:从大尺度角度看,江淮气旋的生成可分为静止锋上的波动和倒槽锋生两种类型,但从中尺度角度分析,它们具有如下共同特点:(1)它们的生成源地均在大别山西侧,大别山地形均使得气旋发展增强,移速减慢。(2)在发展阶段,700hPa层以下的温压场的斜压结构是气旋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冷平流与暖平流呈现西北-东南的偶极子型时,气旋发展;当冷暖平流偶极子呈东西型时,气旋发展进入成熟期。(3)气旋中的中尺度雨带与Wave-CISK湿条件对称不稳定区有密切关系,辐合上升区出现在气旋暖锋前部和冷锋后部50-100km范围内。  相似文献   
26.
多普勒雷达资料四维变分同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多普勒雷达资料的四维同化。阐述多普勒雷达资料四维同化的主要过程及其基本思路。着重论述多普勒雷达资料四维变分分析系统(4D-VDRAS)的原理和方法,以及价值函数,共轭方程、伴随方程和多普勒雷达数据处理、Barnes插值技术和4D-VDRAS的应用。  相似文献   
27.
国产双偏振天气雷达差分反射率测量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喆  李柏  赵坤  邵楠  步志超  王崇文 《气象科技》2016,44(6):855-859
双偏振天气雷达对气象目标差分反射率(Z_(DR))的精确测量是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双偏振升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采用机外仪表、机内测试信号、太阳、小雨等方法对双偏振天气雷达系统引入的Z_(DR)偏差进行测量的原理,分析了影响Z_(DR)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即发射机、接收机和方位旋转关节引入的Z_(DR)动态偏差。比较了各种标定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以南京大学C波段双偏振雷达为例,给出了采用机外仪表、太阳、小雨方法对雷达系统引入的Z_(DR)偏差的实测结果,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3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Z_(DR)测量值随方位角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因此随着双偏振雷达的长期运转,方位旋转关节的影响不可忽略。本文对未来我国双偏振雷达的业务运行和组网观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8.
刘瑶  李柏鹏  亢玮 《测绘通报》2011,(10):41-44
针对机载SAR数据的X波段成像处理进行研究,设计出一种用于生产实践的快速有效的流程方案。介绍雷达信号成像处理的主要步骤,并根据SAR成像软件需求,编写出自动提取主要雷达参数以及用于质量检查的软件。项目生产实践表明,该成像处理流程过程简捷,使用方便,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符合实际的大规模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29.
雷达资料在登陆台风“桑美”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国内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反射率因子及径向风资料引入ARPS-3DVar同化系统进行同化,针对2006年登陆浙江苍南并造成严重影响的超强台风“桑美”,探讨多普勒雷达资料同化对台风模拟初始场和预报场的改进作用。结果表明:利用ARPS-3DVar同化雷达资料可以明显改善6 h同化窗口内的降水、风场和回波结构,并能提高模式对中尺度雨团位置、强度的模拟能力;雷达资料初始场同化后模拟的台风涡旋和台风眼结构与位置更加接近实况,各物理量空间分布结构更具有明显中尺度特征,从而改善了台风路径和降水的预报。但模拟过程中台风强度模拟偏弱,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30.
多普勒雷达反射率与径向风资料在数值模式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CAPS (Center for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Storm)研发的ARPS (The 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模式及数据处理系统ADAS (ARRS Data Analysis System)和3DVar (3-D Variation)系统分别同化多普勒雷达反射率与径向风资料,分析二者在改进模式初始场和预报效果中的作用.通过模拟2003年7月安徽省一次强降水过程,得到如下结论:径向风资料调整初始风场,在积分进行后,对水汽场也有所调整;反射率资料调整初始水汽场,积分开始后,对风场也有调整,其中后者较显著.从预报的3小时降水来看,两个同化试验得到的落区位置与实况都有出入,反射率同化试验得到的预报面积比实况偏大,但二者都比非同化试验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