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1.
粤北石漠化地区土壤侵蚀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土壤流失是石漠化最基本的过程之一。本文采用广东省阳山县江英镇实验小区的观测资料,分析粤北岩溶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侵蚀差异。结果表明,裸地表层的养分流失速度很快,其侵蚀量是无人为扰动的原始草坡的60余倍,耕地的侵蚀量平均也达到原始草坡的15倍左右。有植被覆盖的原始草坡地和耕地的侵蚀量均与次降水量的相关性更高,而裸地的侵蚀量与连续30分钟最大雨强的相关性高,这一观测结果表明地表植被抵御短期强降水侵蚀土壤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2.
四氯乙烯在不同地下水环境的生物共代谢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烨  潘涛  刘菲  李森  郭淼 《岩矿测试》2012,31(4):682-688
四氯乙烯是地下水中常见的污染物,采用生物方法进行处理的优点是可以实现无害化、无二次污染、处理成本低。四氯乙烯只能在厌氧条件下发生还原脱氯,目前对产甲烷环境下四氯乙烯的降解研究较多,而对较弱还原环境,如反硝化、铁锰还原和硫酸盐还原环境下四氯乙烯的脱氯行为研究甚少。本文采用批实验,研究了在不同地下水环境,包括反硝化、铁还原、硫酸盐还原、混合电子受体和天然地下水环境下四氯乙烯的脱氯性能。结果表明,铁还原环境的四氯乙烯脱氯效果最好,天然地下水环境次之,四氯乙烯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34%和84.71%,四氯乙烯很快转化为三氯乙烯,并可以进一步转化为二氯乙烯,四氯乙烯的降解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反硝化、硫酸盐还原、混合电子受体环境,四氯乙烯的去除以挥发为主,降解只占很小的比例,且最终的降解产物只有三氯乙烯。地下水中三价铁的存在,对于四氯乙烯脱氯起促进作用;而当地下水中硝酸盐和硫酸盐的浓度较高时,四氯乙烯脱氯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93.
激光跟踪仪是目前精度最高的移动式坐标测量系统,其实际测量精度是否符合标称精度,直接决定了测量精度能否满足需求精度,因此对仪器坐标测量精度的分析显得十分重要。坐标转换模型是反应多站测量坐标精度的理论基础,不同模型在反应仪器精度的准确性、精确性、稳定性和计算速度等方面有较大差别。本文对常用的坐标转换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是四元数模型具有算法严谨、抗奇异性、表达简洁、运算快速和易于实现等优点,适用于计算坐标转换精度。本文以Leica AT901_b激光跟踪仪为例,进行坐标测量精度分析。多次设站获取同一组目标点数据,每测站与目标点保持良好网形结构,数据处理时首先排除粗差并检验可靠性,然后采用四元数模型计算坐标转换参数,并通过最小二乘平差算法解算参数精度及坐标测量精度。另外,为了反应激光跟踪仪的坐标测量精度与目标点距离的关系,本文以Leica AT901_b为例进行实验,在测程内由远及近多次设站获取数据,计算坐标测量内符合精度并给出了目标点距离与坐标精度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94.
海草床生态监测的作用不仅在于探讨海草资源本身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更可通过海草监测,来评估所在海区的近海生态环境质量,或提示其它一些生态问题。在海草监测与保护方面,广西乃至中国仍远远落后于澳大利亚、美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广西北部湾而言,仍缺乏具有较强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的海草床生态监测方案。基于SeagrassNet监测方法,作者结合了近年来在广西开展的海草生态监测的经验,并针对广西北部湾海草生态系统的特殊性与典型性进行了部分改进,提出了适合于广西北部湾海草床的生态监测方案,是SeagrassNet在广西北部湾本土化的表现,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期为我国海草床的生态监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5.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特大潮差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辐射沙脊群中部条子泥两翼沿海自建的4座潮位遥测站的实测记录,2012年10月17日新条鱼港站观测到了9.39m的特大潮差,不仅证实了20世纪80年代小洋口海域9.28m的潮差记录的可信性,而且刷新了此海域最大潮差记录。基于移动驻潮波和动力地貌理论,本文采用潮位实测分析、二维水动力数值模拟和潮滩地貌遥感解译等方法,阐述了特大潮差的动力成因及其地貌响应机理,提出了条子泥二分水同步潮位跳绳效应,从理论上分析了该海域实测特大潮差的合理性。如若改变最大潮差统计方法,该海域最大潮位差可达9.62m,关于辐射沙脊群对重新认识辐射沙脊群及中国沿海极值潮汐特征更具有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96.
近35 a来中国北方土地沙漠化趋势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0  
王涛  宋翔  颜长珍  李森  谢家丽 《中国沙漠》2011,31(6):1351-1356
 以近35 a来中国北方的5期 Landsat MSS、TM/ETM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通过目视解译方法提取不同时期沙漠化土地现状数据,并进行了沙漠化发展趋势的分析。 2010年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达 37.59万km2,其中轻度沙漠化土地占33.80%,中度沙漠化土地占22.84%,重度沙漠化土地占22.16%,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占21.21%。 1975—1990年期间,沙漠化土地净增面积33 838.32 km2,增加速率为2 255.89 km2·a-1; 沙漠化程度加重面积41 662.48 km2,减轻8 383.20 km2,净加重面积33 279.28 km2。综合两者变化,沙漠化净发展速率为4 474.51 km2·a-1。1990—2000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净增速率为3 441.49 km2·a-1,净发展速率为5 370.06 km2·a-1。2000—2005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净减少速率为1 635.28 km2·a-1,净逆转速率为1 0071.02 km2·a-1。2005—2010年,净减少1 114.35 km2·a-1,净逆转7 552.21 km2·a-1。空间上沙漠化发展和逆转发生的区域主要在半干旱地区的农牧交错带。  相似文献   
97.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颁布实施快一周年了,在执行过程中,作者认为规范条文中压实系数的概念难于理解、路基压实度指标偏低,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中集料级配选择余地较小等,并对此提出修编建议。  相似文献   
98.
为解决沥青路面泛白,提高路面的耐久性,从沥青混合料中材料的选择、施工配合比和集料级配的性能检验、空隙率和压实度控制以及日常养护等方面探析了沥青路面泛白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9.
在GPS卫星精密钟差的预报中,短周期预报通常采用二次项拟合模型,长周期预报通常采用灰色模型,但这两种模型都只是考虑趋势项而没有考虑随机项,通过利用AR模型对钟差的随机项进行建模,并作为随机补偿,加入到二次项拟合模型与灰色模型中,以完善钟差预报的短周期与长周期模型。在算例中运用由IGS提供的精密钟差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使钟差预报的精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0.
海南岛西部沿海地区近70年来的生态环境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海南西部沿海地区具有干旱、风大、高温、多灾害的自然地理特点,生态环境具有脆弱性。近70年来本区生态环境变化很大,20世纪30年代呈典型的热带稀树草原景观,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小;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大面积的风沙化环境,生态环境恶化;此后,风沙化环境一直呈逆转趋势,1970年至2000年,人类重视对生态环境的建设,生态环境比较稳定。在本区生态环境的变化过程中,自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是其前提条件,而大规模的人类活动则是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经济建设和水利建设等人类活动对本区生态环境的变化起了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