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11篇
综合类   8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郑州市地热资源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清林 《河南地质》1999,17(1):30-37
根据近年来勘探研究成果,综合部分已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情况,对郑州市地热资源的赋存规律和成因进行讨论,郑州地热资源分南,北两区,南区为三李-郭小寨浅源热异常区,地热埋藏较浅(60~180m)温度较高(40~47℃)成因属隆起断裂型,北区为郑州市城区深源热异常区,地热埋藏较深(800~1300m及以下)温度相对较氏(38~45℃)成因属沉降盆地-构造断裂型,文中还对郑州市地热田的储,盖,通,源条件及共形  相似文献   
52.
电阻率成像法,是在普通电法装置的基础上,进行高密度的数据采集,形成一个高密度的、内容丰富的视电阻率剖面.通过地电数据分析、处理,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地质体的一些基本特征.本文对地电成像的原理、方法以及溶洞的形成机理作了简单阐述.卢氏县西虎岭风景区溶洞的探测与发现,对风景区的开发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以电阻率成像法的运用,使得解释工作更加方便与直观,并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3.
聊城市是山东省水资源比较紧缺的地区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06m3,水资源问题已成为聊城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科学调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以便实现水资源的最大效能,提高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依据聊城市水资源特点,系统分析了聊城市水资源状况,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4.
地下人防工程地面勘测定位的三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清林  黄邦武 《河南地质》1996,14(3):219-224
重力勘探,空腔谐振法和主动源电磁信号寻踪法三种地下人防工程地面勘测测定位方法,对主动源电磁信号寻踪法做了较详细的介绍,用上述方法对城市地下人防工程进行地面勘测定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并用实例展示了该方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5.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华北地区的重力场发生了明显的异常变化,说明在较大地震之前可以出现较大范围的反映明显的前兆异常(场兆)。目前华北地区重力场的异常变化仍然存在,可能意味看西部仍有发生7~8级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6.
深源地震与浅源地震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震源深度在100 km以下的地震余震较少.余震的发生率随主震震源深度的变化而发生强烈变化.为了解决主震震级的影响,把震源深度在100 km至300 km范围内主震的余震发生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处理后的余震数量比以前多一个数量级,但仍少于浅源主震的余震发生率.震源深度位于300 km至500 km范围内的主震其余震发生率尤其低,大约为100 km至300 km深度间主震的余震发生率的1/3.但是500 km以下深度余震发生率却突然上升,是深度在100 km至300 km范围内的二倍多.在对余震发生率反复测算的过程中,发现余震的原始数量、有余震的主震在地震中所占比例、余震所释放的地震矩占主震的百分比都存在着同样的变化情况.余震发生率与深度的相关性和以前提出的300 km深度附近地震的产生机制的变化是相对应的.而值得一提的是,在500 km以下深度中余震产生率的突然增加是与地震持续时间和复杂性的突然下降相对应的,从而表明在这一深度中破裂机制有了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57.
在对鹤壁地区的地震地质环境、地壳深部构造、新构造运动、地震活动性、地震危险性评估和场地条件等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结构易损性分析”法对该供电系统的建构筑物,生命线工程和电业设施进行了震害预测,给出了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震害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58.
选取山西测网内2002年至2004年的重力复测资料,研究了2003年11月25日山西洪洞ML5.0地震前后该区重力场的变化特征,认为重力场变化与洪洞ML5.0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山西地震带上断陷盆地内的活动断裂蠕动和地壳内部质量迁移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该区重力场发生变化,进而引起了该次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9.
根据近些年勘探研究成果 ,结合部分已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情况 ,对南阳市地热资源的赋存规律和成因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 :南阳断陷盆地为“热盆” ,南阳市位于“热盆”的边缘。地下热水主要赋存于第三系及以下的砂砾岩沉积层和大理岩裂隙中。成因是在沉积盆地型地热径流传导基础上 ,叠加以沿深大断裂带深部热水 (汽 )上升对流和放射性蜕变热的附加值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