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7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岔路口斑岩钼(锌铅)矿床是在大兴安岭北段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钼矿床,伴有一定规模的锌铅矿化,钼矿体呈拉长穹窿状,空间上呈上锌铅下钼的分带特征。钼成矿作用与晚侏罗世细晶斑岩和花岗斑岩的关系最为密切,矿化呈网脉状、脉状和浸染状产出,发育多期_多阶段脉体。根据形成温度、穿插关系、矿物组合和蚀变晕特征可划分出14类脉体,成矿前表现为石英±钾长石±磁铁矿±赤铁矿±硬石膏脉体(共4类),成矿期发育辉钼矿脉、钼铅锌过渡脉以及锌铅脉体(共7类),成矿后发育萤石、石膏和碳酸盐等脉体(共3类)。脉体内萤石的持续发育且早期硬石膏、磁铁矿、赤铁矿等矿物的存在,指示成矿流体具有高氟性质且早期具高氧化特征;脉体两侧蚀变晕从钾长石/黑云母→钾长石+绢云母→绢云母+黄铁矿→绢云母的变化,表明成矿流体具有从碱性向酸性演化的特征。高温脉体穿插低温脉体这类反切脉体的存在,反映岔路口矿床成矿流体具有多期脉动涌入的特征。成矿系统内脉体倾角研究表明,产状较平缓的脉体主要环绕成矿岩体分布在外围,高角度的放射状脉体(倾角60°)主要形成于成矿岩体的顶部;且高角度脉体与高品位矿体密切相关,矿体品位高的区域同时也是脉体集中发育区。脉体_蚀变_矿化的系统研究可指示矿床的剥蚀深度,岔路口矿区地表仅出露黏土化带和青磐岩化带,产出黏土矿物脉、碳酸盐脉等低温脉体,钻孔显示金属矿化自上而下具有Ag—Pb_Zn—Mo的分带,表明岔路口矿床的剥蚀程度较低,保存完整。  相似文献   
12.
锡-银多金属成矿系统的基本特征、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锡-银多金属成矿系统主要产于主动大陆边缘、板内伸展和造山后伸展等构造背景中。全球典型成矿带包括玻利维亚南部带、俄罗斯远东Sikhote-Alin带、我国大兴安岭南段、南岭和欧洲Erzgebirge地区。成矿相关岩浆岩主要为浅成中酸性侵入体或次火山岩体,包括流纹英安-流纹质火山/次火山岩、石英斑岩、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等,并与同期火山岩和碱性基性岩脉密切共生。岩浆源区不仅有大量地壳物质的参与,还普遍存在不同比例地幔物质成分的加入。围岩蚀变由早到晚、由成矿中心向外依次发育电气石化/云英岩化、绢云母化、伊利石化和高级泥化,金属矿化组合相应的依次为Sn(-W)→Zn-CuPb-Sn→Ag-Pb-Zn-Sb-Sn→Ag-Sb-Pb,锡矿化产于电气石和云英岩化带内,银矿化产于伊利石化和高级泥化带内。以银为主矿体多在浅部呈多条陡立脉状产出,以锡为主的矿体在深部呈大脉状和热液角砾岩体产出,也可呈浸染状或细网脉状产出(此时称为斑岩型锡矿)。此类矿床还常伴生In、Cd、Ga等矿化,主要产于闪锌矿、黄铜矿和方铅矿为主的硫化物成矿阶段。对成矿金属起源的研究显示锡可能主要来自中上地壳富锡的变质沉积岩,但银的来源尚无明确解释,沉积岩、地幔、围岩地层可能都有贡献。岩浆较低的氧逸度条件和富Cl的成分有利于形成富锡和其它金属的成矿流体,成矿早期流体常具有较高的盐度,伴随温度的降低和天水流体的稀释过程,流体由早期的高温高盐度逐渐演化到晚期的低温低盐度,并伴随不同金属的依次沉淀,这一过程中,可能多期次流体的叠加作用对大型矿床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本类型矿床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1)普遍存在的壳幔相互作用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明确,地幔物质可能是重要的热源、硫和金属的来源;(2)火山作用与成矿之间的关系及其所起的作用;(3)在同一锡-银多金属成矿带中,富锡贫银、富银贫锡、富锡又富银这三类矿床之间的成因联系如何?造成它们金属组合差异的原因如何?可能需要从岩体侵位深度、矿床剥蚀程度、成矿流体性质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4)不同金属元素的起源与耦合成矿作用,Sn-Ag-In等重要的成矿元素可能不是相同的起源,其进入流体的时间及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也是有差异的,它们在同一矿床中耦合成矿的详细过程与机制尚不清楚,原位微区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硫化物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原位分析和面扫描技术可能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手段。上述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助于提高对锡-银多金属矿床成矿过程的认识,还可为相关矿床的勘查找矿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东宁县金厂金矿围岩蚀变和成矿年代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厂金矿床位于黑龙江省东宁县境内,构造上位于显生宙兴蒙造山带东端,隶属松辽地块.由于缺乏精确可靠的成矿时代和深入的热液蚀变研究,导致前人对该矿床的类型存在不同认识.为深入认识该矿床的类型和形成时代,文章对矿区18#矿体的7个钻孔岩心进行了详细的热液蚀变矿物组合分带和成矿时代研究.结果表明,该矿体在水平方向上和垂向上均存在较为明显的蚀变分带现象;从底部到顶部分别发育钾长石化带、绢英岩化带和青磐岩化带.该分带现象与典型的斑岩型矿床的垂向蚀变分带特征一致,暗示该矿床应为斑岩型;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和花岗斑岩脉中的绢云母单颗粒Rb-Sr同位素测年结果分别为(107±5) Ma和(110±3 )Ma,表明成矿时代发生在110 Ma左右.这与花岗斑岩脉中锆石获得的(113±2)Ma 的U-Pb年龄一致,进一步支持该矿床类型为斑岩型金矿的结论.根据目前矿区矿体剥蚀情况来看,斑岩体尚未出露,深部仍有很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
石湖金矿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华北克拉通太行山中段,与石英闪长玢岩脉存在密切的成因联系。通过对矿区内石英闪长玢岩脉锆石进行激光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单颗粒锆石微区U-Pb同位素测年,获得了年龄为(130.5±1.4)Ma(MSWD=1.8,N=34),时代为早白垩世。该岩石具高硅、富碱、富铝等特征,属钙碱性系列,具有弱的Eu正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Cs、Rb等,亏损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Nb、Ta、Zr、Hf、Y、Yb等。具有高Sr低Y、Yb的特征,以及较高的Sr/Y、(La/Yb)_N比值,具有类似于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岩石特征,埃达克质岩石与金矿密切相关。因此,太行山中段埃达克质石英闪长玢岩脉与金矿具有重要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伊犁盆地郎卡地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铀矿地质勘查中对沉积相研究存在的问题,以钻孔岩芯精细研究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测井、地震、粒度等分析资料进行沉积相标志、沉积相展布及沉积演化等进行综合研究。研究成果表明研究区西山窑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2种沉积相。西山窑组下段沉积时期,研究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分流河道砂体叠置连片分布;西山窑组中段沉积时期,湖平面上升,全区基本演化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沉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呈条带状展布;西山窑组上段沉积时期,研究区整体呈现出湖退过程,辫状河三角洲进积,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水下分流河道在三角洲前缘亚相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石湖金矿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华北克拉通太行山中段,与石英闪长玢岩脉存在密切的成因联系。通过对矿区内石英闪长玢岩脉锆石进行激光等离子体质谱 LA-ICP-MS单颗粒锆石微区 U-Pb同位素测年,获得了年龄为(130.5±1.4)Ma(MSWD=1.8,N=34),时代为早白垩世。该岩石具高硅、富碱、富铝等特征,属钙碱性系 列,具 有 弱 的 Eu正 异 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K、
Cs、Rb等,亏损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 Nb、Ta、Zr、Hf、Y、Yb等。具有高 Sr低 Y、Yb的 特 征,以 及 较 高 的 Sr/Y、(La/Yb)N 比值,具有类似于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岩石特征,埃达克质岩石与金矿密 切 相 关。因 此,太行山中段埃达克质石英闪长玢岩脉与金矿具有重要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7.
青海玉树地区的东莫扎抓和莫海拉亨铅锌矿床是"三江"北段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铅锌矿床的典型代表,处于玉树逆冲推覆构造带的前锋带位置.本文利用单矿物闪锌矿和共生矿物组合黄铁矿与方铅矿Rb-Sr等时线方法以及共生矿物组合闪锌矿与黄铁矿Sm-Nd等时线方法测定东莫扎抓矿床的成矿时代为34.7~35.7 Ma,平均为35 Ma;利用单矿物闪锌矿和共生矿物组合闪锌矿与方铅矿Rb-Sr等时线方法以及单矿物萤石和共生矿物组合方解石与萤石Sin-Nd等时线方法测定莫海拉亨矿床的成矿时代为31.8~33.9 Ma,平均为33 Ma,表明2个矿床的成矿时代基本一致,为同期同源成矿作用的产物.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建立了2个矿床的构造控矿模式.此外,本文获得的玉树地区典型铅锌矿床的成矿时代与"三江"南段兰坪盆地和"三江"北段沱沱河盆地铅锌矿床的成矿时代相近,证明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受逆冲推覆控制的长达1 000 km的狭长地带有望成为一条巨型Pb-Zn成矿带.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报道内蒙古中部白乃庙地区侵入古生界徐尼乌苏组沉积地层中的石英二长闪长岩脉的锆石LA-ICP-MS 法U-Pb定年结果。测试结果显示大量锆石为捕获锆石并获得了从古元古代1.9Ga到中元古代1.26Ga左右的谐和年龄。其中中元古代年龄可划分为1.7Ga, 1.6~1.47Ga和1.26Ga等三个不同阶段;前两阶段年龄分别与华北克拉通化之后初始裂谷和非造山岩浆作用以及白云鄂博裂谷中火成碳酸盐的侵位时代相对应;而1.26Ga的年龄则与全球格林威尔构造-岩浆热事件时代相吻合。结果表明华北北缘存在中元古1.26Ga左右岩浆热事件。该结果为进一步认识华北北缘地壳演化及华北板块是否参与过罗迪尼亚超大陆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9.
锂同位素在地质学、地球化学研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壳-幔相互作用过程的锂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已经成为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的热点之一。锂同位素在自然界中的变化较大,δ7Li 值为-45‰~+45‰。锂同位素分析手段目前主要有TIMS、Ion Probe、SIMS、MC-ICPMS等4种技术,其中MC-ICPMS仪器的出现,使锂同位素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自然界中很多地质作用过程均能使锂同位素发生分馏。目前,锂同位素已在陨石和宇宙化学、陆壳风化过程、洋壳热液活动及蚀变、板块俯冲及壳幔物质循环、地表水地球化学、卤水来源与演化、热液成矿作用等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将成为地球科学中具有巨大应用前景的一种新的地球化学手段。文章对锂同位素在大陆裂谷环境碳酸岩研究中的应用作了较全面介绍,内容包括研究意义、锂含量和锂同位素组成以及取得的主要认识,比如蚀变作用、岩浆分异作用、地壳同化作用和扩散分馏作用均未对碳酸岩、硅酸盐的锂同位素组成造成影响、俯冲作用和地壳循环均没有明显影响地幔的锂同位素组成、地幔温度条件下锂扩散模拟表明地幔中的锂更均一等等。最后简单对比了大陆裂谷环境和碰撞造山环境两类碳酸岩在锂同位素组成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黄铁矿热电性特征在冀西石湖金矿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黄铁矿热电性测量方法在石湖金矿找矿实践中的应用。黄铁矿是主要的载金矿物,可分为4个阶段。热电性测试研究得出如下结论,黄铁矿的导型组合从Ⅰ=〉Ⅳ成矿阶段的变化为P〈N=〉P≥N=〉P〉N=〉P≤N;在矿化地段,由上而下,αP减小,αN增大;P%减小,N%增大;用电导型分布(P%)和αP均值所作矿物学填图反映的结果基本一致,从中可以取得有关黄铁矿的形成温度、矿体的相对埋深、矿体特征,深部远景等标型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