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57篇
地质学   156篇
海洋学   4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23.
24.
李克让 《铀矿地质》1991,7(6):335-337
通过铀矿综合区调,在化尖地区发现伟晶状花岗岩脉群长约8—17km,宽约2—4km,特别在尖扎附近分布集中。主要矿石矿物为晶质铀矿、铀石,铀矿化主要富集在伟晶状花岗岩内黑云母集中区、伟晶状花岗岩脉与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接触带处。  相似文献   
25.
引言现代矿物学的迅速发展,使矿物学在实际资料、成因理论、技术手段、实验数据等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和进展。从而促使传统矿物学分化产生了许多新的分支学科。本世纪二十年代起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以研究矿物形成和变化条件为立足点的成因矿物学即是其中之一。由于它在解决社会生产力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上和许多地质科学问题中具有重要的理  相似文献   
26.
在古城襄阳东南隅,绿影壁巷的东端,有座大型彩色石雕照壁,因是用青绿色石料雕砌而成,故称绿影壁。 我国古代大凡豪门贵族的私宅,正对大口都有一堵遗壁,建在大口外称照壁,建在门内称影壁。这绿影壁原是明襄王府门外的照壁,本应称绿照壁,只因明襄王府早已不存在了,也就无所谓门内、门外之分,只是襄阳人习惯称绿影壁,故而沿用。 襄王府是何时建?据《襄阳县志·沿革》载:明襄王瞻善系仁亲第五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被封,宣德四年(1429年)王府设长沙。正统元年(1436年)王府迁移襄阳城内东南隅,重新营建,占…  相似文献   
27.
本文运用已建立的二维时变云模式[1],就中低空风垂直切变对对流和云微物理过程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为此设计了五种方案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中低空风切变较小时,容易爆发对流;中低空切变不超过某一值时,对流发展缓慢,但最终会爆发强对流;一旦中低空风切变超过某一值时,则对流发展不起来。另一方面,中低空风切变可加强各云微物理过程及地面降水量。  相似文献   
28.
何宏让  陈家华 《气象科学》1996,16(3):215-224
本文对已有的二维时变的深对流型模式进行了部分修改和补充,尤其对于云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进行了一些改进,使原有的对暖云、雹云和雪云都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依据建立的模式,就低空风切变对对流的影响,尤其对云和降水形成过程的作用进行了对比试验。为此我们设计了五种速垂直分布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低空风切变对对流的发生、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对云和水的形成过程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9.
李克让 《铀矿地质》1995,11(1):25-31
本文从研究国外超大型铀矿床特征和分类入手,总结其铀成矿地质条件,结合我国北西部地质特征、矿化分布特点,认为我国北西部今后寻找超大型铀矿床主要是中新生代可地浸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其次是伟晶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及奥林匹克坝型(即隐爆角砾岩型)的铀矿床。  相似文献   
30.
石盐晶体生长过程中捕获流体包裹体,利用冷冻测温法得到的均一温度信息与古水温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在部分地区,利用包裹体最大均一温度评价古气候时,温度数据与孢粉学反映的气候特征存在冲突,不同晶形的石盐沉积特征,及其晶体条纹内包裹体温度代表的地质含义需进一步探讨。笔者在分析经典测温数据的基础上,观察常温蒸发实验中漏斗晶和人字晶的形成及生长过程,分析了不同温度段均一温度与气温、水温之间的关系。结合现代气象记录数据,分析了最大均一温度评价气候时存在的局限性。研究认为:漏斗晶晶核形成与卤水表面,包裹体温度受温度和气压共同影响,漏斗晶在卤水底部绕核生长,漏斗晶外围包裹体温度对应水底温度,沉入水下后漏斗晶生长缓慢,包裹体最大温度可能代表年度最高温度,以此为指标评价气候得出的结论过于炎热;人字晶是多个漏斗晶之间的桥接部分,大部分形成于卤水蒸发将近结束之时,人字形条纹内包裹体温度受气温和地表温度共同影响,地表温度远大于气温是造成包裹体最高温度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