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利用卫星测高数据监测巢湖水位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通过水位站点连续观测获取水位信息的方式需要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问题,该文提出利用Cryosat-2测高数据对内陆湖泊湖面高变化进行监测,并研究了巢湖水位变化与气候的关系,得出巢湖湖面高季节性变化的规律;同时,与地面水位站实测水位数据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结果表明,利用Cryosat-2测高数据对内陆湖泊湖面高变化进行监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2.
谭明艳  莫静华  李程 《气象研究与应用》2011,32(2):65-67,73,114
对飑过站时,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本站气压等相应要素的归一化后的变化率求积做一个综合判断,用简单的数学运算确定飑的记录时间。  相似文献   
53.
王国松  侯敏  李琰  牟林  尚建设  宋军  高佳  李程  李欢 《海洋通报》2016,35(6):649-656
基于Had ISST(Hadley Centre Sea-ice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Data Set)的月平均海温(SST)资料,对1960-2012年中国近海冬季SST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显示冬季SST经历了一个显著的升温过程,增幅达0.018℃/年,在80年代末期发生了显著的气候增暖过程。对东亚冬季风子系统与冬季东中国海SST关系的年代际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1960-2012年间,东亚冬季风5个关键子系统中,东亚大槽与东中国海冬季SST年际变率上关系最为密切。进一步研究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东亚大槽和东中国海冬季SST都发生了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其中东亚大槽为年代际减弱,而东中国海冬季SST发生了年代际增暖。尽管1960-2012年间东亚大槽与东中国海冬季SST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这种统计相关在1989-2012年期间显著减弱。这种相关减弱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NPO(North Pacific Oscillation)的年代际变化背景下的东亚大槽的强度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54.
设计与建立苹果冠层/叶片高光谱数据库,实现苹果冠层/叶片高光谱数据的获取、整理、存储与应用分析,可以为苹果养分含量的高光谱遥感反演提供数据服务和支持。利用ASD Field Spec 3地物光谱仪采集的苹果冠层/叶片高光谱数据,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开发环境下,基于C#语言与SQLServer 2008关系型数据库,采用C/S开发模式,设计与建立了苹果冠层/叶片高光谱数据库系统,完成了对高光谱数据批量录入、存储、导出与数据处理多项功能。  相似文献   
55.
海上溢油数值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海洋大国,近年来,海上活动持续增多,发生海上溢油事故的风险随之加大,海上溢油污染事故一旦发生,如不得到及时控制,必将严重损害我国近海海洋环境。为了完善我国海上溢油应急反应体系,提高我国处理重大海上溢油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海上溢油污染应急技术研究已经得到开展。本文综述了溢油预测模型的发展过程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包括:溢油扩展模型、溢油漂移模型、油粒子模型和溢油风化模型等。这为进一步开展溢油预测和溢油污染应急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6.
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结构,设计气象信息桌面即时发布系统。通过服务器主动发送天气信息到客户端并弹出窗口提示用户,提高了预警信息的及时性;通过天气信息唯一编码的心跳包设计,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通过并发和队列设计,提高气象服务信息的覆盖能力。  相似文献   
57.
乌伦古坳陷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北部、阿尔泰山南缘,由北西-南东走向的红岩断阶带、索索泉凹陷和南部斜坡带组成。坳陷内上三叠统直接覆盖在石炭系基底之上,上三叠统和侏罗系发育生长地层,白垩系向红岩断阶带方向超覆沉积在侏罗系顶削蚀不整合面之上,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较稳定地沉积在白垩系顶小角度不整合面之上。索索泉凹陷中生界底面最深,往南部斜坡带逐渐抬高。红岩断阶带中生界被抬升剥蚀,古生界之上直接覆盖新生界。根据生长地层、不整合面、卷入变形的地层时代判断:早-中三叠世乌伦古坳陷延续了二叠纪的隆升剥蚀格局,地层缺失;晚三叠世-侏罗纪陆梁隆起隆升,在坳陷内沉积生长地层,局部发育逆冲断层;白垩纪为红岩断阶带主形成期,白垩系朝着红岩断阶带超覆沉积于侏罗系之上;古近纪构造变形微弱,沉积较为稳定;新近纪-第四纪发育挤压构造和正断层。乌伦古坳陷中生代受阿尔泰陆内造山作用制约,属于阿尔泰中生代陆内前陆盆地系统的一部分:楔顶带从阿尔泰山不断往南扩展,到白垩纪扩展到乌伦古坳陷红岩断阶带;前隆带位于陆梁隆起,并于晚三叠世-侏罗纪挠曲隆升。古近纪造山作用减弱,乌伦古坳陷区域沉降,地层较稳定沉积。新近纪-第四纪受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作用的远程效应影响,北天山发生陆内造山作用,乌伦古坳陷远离北天山,挤压构造变形相对较弱。新近纪-第四纪正断层为造山间歇期形成的区域性伸展构造,代表了中亚地区晚新生代脉动式冲断作用的一个间歇期。  相似文献   
58.
在分析影响GPS观测数据质量的因素的基础上介绍了TEQC软件进行GPS数据质量检查的原理,并利用Visual C#2010对TEQC进行界面开发,实现了参数设置、质量评价、报表输出等功能。该软件对于GPS观测数据质量检查工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9.
GIS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导致空间数据的多源性的产生,给数据的应用和共享带来不便。使得空间集成技术越来越受到大家关注,因此,GML的空间数据集成技术也被许多不同行业接受和采用,使用GML存储和发布空间数据大大地提高了数据共享性,也将有利于GIS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60.
柳絮  张宁  徐晓天  安超  许士翔  李程 《测绘通报》2022,(1):39-43,55
植被覆盖度是植物生长状态的综合体现,是研究全球变化与植被变化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多源空间数据和地面数据的协同,估算了东亚干草草原木本和草本覆盖度。估算结果表明,多源数据和地面测量数据相融合的方法提高了估算精度;模型对木本覆盖度的估算更稳健;估算结果改善了对草原地区木本覆盖的低估。估算模型有效地反映了草原低矮分散的木本植物,为分析草原大尺度植被覆盖度的格局和动态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