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9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本文对一次低空急流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作了动力学分析,着重讨论了急流区的环流结构及积云对流对其发生、发展的影响。主要结果为:低空急流区有一对横向非地转二级环流,它是低空急流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强频散的低空急流与积云对流造成的静力不稳定场耦合,诱发出不稳定的中尺度重力惯性波,通过Wave—CISK机制引导到低空急流与二级环流的发展;低空急流发展过程中的非地转特征和二级环流都是重力惯性波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2.
对台湾海峡潮流的一点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立  王寿景 《海洋与湖沼》1990,21(6):578-580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台湾海峡的潮汐和潮流进行了不少研究。有关研究主要依据数值计算结果。计算中海峡两端的开边界条件多采用尝试法调整,并用两岸及岛屿测站潮汐资料校核,因而有关潮汐的计算结果一致性较好。至于潮流方面,除西岸少量观测之外所掌握的实测资料很少,因而影响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3.
南海的平均T-S,S-Z,T-Z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根据美国国家大气海洋局国家海洋数据中心(NOAA,NODC)1966—1977年的历史水文资料,采用类似Emery和Dewar方法,计算南海每5°×5°经纬方格各标准层次的平均温度、盐度值及标准差,从而提供了各海区每隔0.5℃的温盐对应值和T-S,S-Z,T-Z曲线及标准偏差图。以便为今后进一步的调查,提供一个检验测量数据准确与否的基本依据。并通过对所划分的5个海区的T-S,T-Z,S-Z曲线的对比及标准偏差情况的分析,考察了各海区海水的物理特性,为进一步分析南海水体的运动、相互作用和变异提供了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34.
南海东北部海域中尺度涡的季节和年际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7a的T/P高度计资料对南海东北部海域海面高度异常及其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海域是中尺度涡的高能量区,尤其经常生成强的反气旋涡;海面高度异常的均方根高值区(即中尺度涡的高能量区)主要分布在台湾西南部(21.3°N,119.0°E)和吕宋岛西北(19.5°N,119.5°E)附近的深水海域;海面高度异常的均方根值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春季是中尺度涡最弱的季节,均方根值最小,夏季次之,秋、冬是中尺度涡最强的季节,均方根值最大;海面高度异常的均方根值也表现出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别在ElNi no事件期间(1997年)其年均方根值最小。  相似文献   
135.
南海的黑潮分离流环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李立  苏纪兰 《热带海洋》1997,16(2):42-57
黑潮与南海的相互作用是海洋学研究中的一个悬而示决的课题。黑潮在离开吕宋跨越巴士,巴林塘等海峡时作用于南海,虽然以往对黑潮通过吕宋海峡侵入南海东北部有过若干研究,但未曾有过黑潮分离涡旋进入南海的观测报道。在1994年9月初。我们在南海东北部大陆坡外首次捕获一反气旋型的黑潮分离流环,本文报道此次观测结果。该流环为中心位于21°N,117.5°E,直径约150km,垂直尺度超过1000m的反气旋;  相似文献   
136.
曾刚  李立 《台湾海峡》1992,11(1):28-34
本文以实测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大亚湾近岸浅水区夏半年水温和盐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除由于太阳辐射导致的季节变化及沿岸浅水区潮汐效应引起的日变化外,外海水团的间歇性入侵是影响本海域水温和盐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7.
李立  余翠  孙涛  韩增强  唐新建 《岩土力学》2019,40(8):3274-3281
针对数字全景钻孔摄像系统获取的实测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颜色特征的数字式钻孔图像溶隙结构识别方法。利用岩层中的典型结构,如土质层、溶隙在颜色上与普通岩石具有较大差异性的特点,首先建立了一个自适应HSV颜色空间溶隙结构检测模型,利用该模型获取溶隙结构的二值化图像;对该二值化图像进行滤波处理;然后从处理后的二值化图像进行分区像素密度统计来确定土质层或溶隙区域的深度、面积及方位角等信息,从而实现数字式钻孔图像中溶隙结构的自动识别。通过对大量数字式钻孔图像进行试验并与对应的钻孔雷达图像进行结果对比表明,其方法能对全孔图像的溶隙和土质层进行快速、准确地自动化检测与定位,为钻孔图像岩体结构的自动识别与工程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38.
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商务办公空间的文献进行系统全面综述,总结办公空间研究的内容体系,包括对办公活动、办公业的概念讨论、办公空间的区位与布局研究、办公产业空间、总部经济空间、城市CBD空间以及商务办公空间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等方面;概括了商务办公空间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演变,前者包括基于办公空间选址的空间区位论、基于集聚与扩散趋势的办公空间结构论和基于企业行为主体的空间决策论,后者包含从简单的定性描述到注重理论解释、数量和模型化趋势等演变过程.展望未来,办公空间的研究将会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无论是研究内容、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都将会进入一个高峰期.  相似文献   
139.
分析了2000年以来国际学术界对农业的环境影响的文献,认为该领域受学者的关注程度逐渐增加,相关研究领域逐步拓宽,研究所涵盖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且研究使用的方法更加多样化。主要研究专题包括气候变化影响下的农业环境,农业化学物质使用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农业土地利用状况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等。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建立系统性生态指标,使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信息技术和建模分析等。众多国际研究为研究中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启迪。尤其是专业村的发展、农业劳动力减少导致的投入变化以及组织方式的特殊性及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0.
改性有机膨润土对苯酚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梅兰  李立 《岩矿测试》2005,24(4):259-261267
利用无机试剂H2SO4、H2O2,对钠基膨润土进行预处理,再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进行改性,并利用改性有机膨润土对苯酚进行吸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改性土是利用φ=2%的H2O2预处理、经30 g/L CTMAB改性的有机膨润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