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92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198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萤石矿用途广泛,为我国重要战略资源,在氟化工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其经济价值。本文系统阐述了商洛市萤石矿资源地质特征,资源分布、开发现状,并进行了市场调研,提出了综合开发利用构想,倡议走氟化工深加工及精细加工道路,综合开发利用萤石资源,推动商洛市工业化进程,为商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具有积极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32.
锑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效应研究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表明锑与铅和汞一样,是一个可长距离输送的全球性有毒元素;但锑的研究最近才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与其它金属如汞、铅、镉和砷等相比,国际上锑的研究开展得相对较少。为了揭示锑的全球性污染程度、循环过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急需开展深入研究。概述了前人在锑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效应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存在的科学问题,凝练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思路和方法,并指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开展这一方向研究的理想区域,及在该地区开展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33.
利用NCEP/NCAR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2001-2010年再分析资料,检验了全球气候系统模式CESM中大气模块CAM (Community Atmosphere Model)对亚洲夏季风和大气热源的模拟能力。结果显示,模式可以再现亚洲夏季风和大气热源的主要特征。通过敏感试验探讨人为气溶胶影响亚洲夏季风的机理,分析、讨论了气溶胶引起的非均匀加热的变化对辐散风和无辐散风强度的影响,在机理上解释了亚洲夏季风减弱的原因。结果表明,人为气溶胶浓度的升高使东亚夏季风强度在中国东南地区、中南半岛北部和印度半岛北部减弱。而中国东南部季风的减弱促使中国内陆降水减少,沿海降水增多。进一步分析人为气溶胶浓度升高的作用发现,其改变了大气热源的分布,造成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和中国南海大气热源增强,中国东部地区和中南半岛大气热源减弱,其中气溶胶通过影响凝结潜热来改变大气热源,主要是对对流过程的影响。此外,大气热源分布的变化改变了季风区的热力结构,使中国东南地区、中南半岛北部的加热减弱,从而减少了全位能的产生,使得全位能向辐散风的转换减小,辐散风减弱;同时,中国东南部、中南半岛北部季风由于辐散风向无辐散风转换的减弱,无辐散风减弱,最终导致了夏季风强度的减弱。而且,人为气溶胶对亚洲夏季风的影响主要通过大气热力和动力过程的响应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434.
由多陆块汇聚而成的亚洲大陆发育类型多样的沉积盆地,是认识盆地构造演化的理想地区。本文通过绘制4条穿过亚洲大陆不同盆地群的超长剖面图,探讨不同盆地的结构类型及沉积盆地群与板块边界、深部构造背景之间的关系。与其他大陆相比,亚洲大陆沉积盆地规模普遍小,原型盆地保存较差。在盆地基底组成上,时代差异较大。古老克拉通陆块基底上的盆地保存较好,而造山带、洋壳基底上的盆地沉降幅度较大,并且易被叠加改造。不同类型盆地的构造演化受控于板块构造边界作用。由于亚洲大陆板块边界运动性质多变和陆块规模较小,造成其盆地群构造上强烈不稳定。中亚、特提斯、西太平洋三大构造域,西伯利亚、印度、华北、塔里木、扬子、印支等克拉通陆块群,及地幔柱活动(如西西伯利亚玄武岩省)的时空叠加,控制了亚洲盆地群显生宙以来的构造演化,并造成其盆地类型和后期保存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35.
大头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mairocephalu Li和尖头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oxycephalus Li是1985年发现的新种,分布于石林县黑龙潭及汇人的巴江河段,是同域种。为了解它们之间的血缘关系,我们对它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部分序列作了测定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36.
描记采于曲靖市郊一地下水出水口金线Ba属一新种,命名为曲靖金线Ba Sinocyclocheilus qujingensis,sp.nov。新种口须特长,与长须金线Ba S.longibarbatus Wang(1989)相近,但体鳞细小,隐于皮下,头长等于体高,两种间分子遗传距离13.6%,表明为亲缘较远的两个独立种。  相似文献   
437.
描记采于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一洞穴的盲副鳅一新种,命名为茂兰盲副鳅Paracobitis maolanensisLi,RanetChen sp nov。该种与产于该县的长须盲副鳅Paracobitis longibarbatusChen,YangetSket(1998)的区别为:①口须纤弱而不是发达;②鼻瓣不成须状;而不是鼻瓣发育成鼻须。③胸鳍较长,后伸接近腹鳍起点且形态特殊;④尾鳍深叉;⑤臀鳍条ii,5;而不是ii,6。新种与分布于广西的后鳍盲副鳅Paracobitis posterodarsalusLi,RaoetChen的区别为:①背鳍起点与腹鳍起点相对;而不是在整个腹鳍之后;②口须纤弱鼻瓣不呈鼻须;而不是口须发达,鼻瓣发育成鼻须;③背鳍条iii,8;而不是iii,6;④臀鳍条ii,5;而不是ii,4;⑤胸鳍长而形态特殊。  相似文献   
438.
转换生成语法与系统功能语法是当今语言学界最有影响力的两大学派.从研究视角、语言观、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特色等来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并论述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39.
描记采于云南东部的鲤科鱼类一新种 ,命名为多衣河白鱼AnabariliusduoyiheensisLi,MaoetLusp ,nov。新种鳃耙少 ,仅 7~ 8;背鳍具硬刺 ;胸鳍长后伸超过至腹鳍基距离的 2 /3 ,可明显区别于大鳞白鱼AnabariliusmaorolepisYihetWoo。  相似文献   
440.
潘星  李维庆  翟亮  张志强  彭义 《测绘科学》2016,41(4):61-65,96
针对大熊猫栖息地近年来受逐渐频繁的人类活动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大熊猫的生存空间和活动范围呈现"破碎化""岛屿化"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景观格局分析技术定量分析大熊猫栖息地的景观组分空间分布特征和景观功能的方法。通过采用景观生态学理论,选取四川喇叭河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基于2001、2007和2013年3期Landsat卫星影像,对研究区大熊猫栖息地景观类型开展动态监测;并通过选取计算景观指数,分析景观格局变化对大熊猫栖息地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构建大熊猫运动阻力模型,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分析研究区自然生态对大熊猫物种基因交流的影响,从空间上对生态功能优化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