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88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51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在对太湖湖滨带钩虾种群空间分布前期调查的基础上,于2013年4月、8月和11月对太湖底栖动物钩虾种群的分布和水质情况进行了调研。钩虾种群密度在太湖水域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其高值区域出现在太湖的西北部,且随季节变化较大,其中,冬季钩虾种群密度最高。通过主成分分析(PCA)筛选出影响太湖水质的主要指标为氮和磷(方差解释率为52.2%),相关分析表明钩虾种群密度对数值与第一主成分氮和磷呈正相关,而与第二主成分透明度呈负相关。研究表明钩虾种群空间分布的差异与氮磷水平关系最密切,其次是透明度。  相似文献   
162.
根据1986年1—2月中美海气考察船所获得的气象资料和其它海洋气象报告,本文计算了热带西太平洋海面的热量平衡,指出该区域海面供给大气的热量大于它从大气接受到的能量。是一个重要的热源区。同时指出,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最显著的地区是出现在西太平洋西部的热带地区,即在 10°N、130—150°E附近。此外,在该海域内,确定海面热量平衡特性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应属潜热通量和太阳辐射通量。   相似文献   
163.
湿地是苏州市最重要的生态资源,以“国土三调”成果为基础开展湿地资源调查是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文中将苏州市“湿地二调”与“国土三调”湿地资源调查数据进行叠加分析,两次调查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国土三调”较“湿地二调”湿地面积减少7 816.29 hm2,两次调查均为湿地的面积为288 648.93 hm2,“湿地二调”为湿地而“国土三调”为非湿地的面积为51 137.75 hm2,“湿地二调”为非湿地而“国土三调”为湿地的面积为43 321.46 hm2。从调查对象尺度、湿地分类标准、遥感影像数据、湿地开发利用等角度分析存在差异原因,为未来湿地资源专项调查与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衔接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4.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以及数据观测技术的进步,以动态地图和动态符号的方式进行流场可视化表达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目前流场动态地图符号表达机制研究不足的问题,本文采用粒子系统方法构建了流场动态地图符号表达模型,基于流场的特点,研究了视觉变量的选取对于流场动态表达效果的影响。然后,以海洋流场数据的可视化实现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可视化效果良好,可以为矢量场动态符号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5.
本文介绍了《汶川地震灾害地图集》的设计与编制,包括设计思想、图集基本内容、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内容及表现形式的设计、采用的新技术、图集的特色等。  相似文献   
166.
汶川Ms8.0地震重灾区次生地质灾害遥感精细解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汶川Ms8.0地震诱发了大量次生地质灾害, 主要包括崩塌、滑坡与泥石流等。在获取到全面的研究区震后多源遥感影像后, 采用人工目视解译的方法, 对14个重灾县(市)进行次生地质灾害解译工作, 共解译出约46560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震次生地质灾害, 灾害总面积约687.1km2。基于GIS平台获取到它们的位置、平面面积等基本信息, 绘制了研究区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布图与点密度图。结果表明, 本次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与龙门山3条主断裂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且主要分布在4个集中区域。最后, 分析了地震次生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67.
南沙海区持续东北大风产生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维锋 《海洋通报》2004,23(1):90-93
主要通过对东亚局地Hadley环流与南海冬季风潮相互作用的分析,从而找出南沙持续东北大风产生原因的相关理论依据,同时为该海区的东北大风预报提供一些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8.
本文设计了一个一层的等效非线性浅水模式,用此模式进行了有关海洋对表面风应力强迫的试验,并用于解释El Nino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当西太平洋东部的偏东风突然减弱,并转变为偏西风时,能引起太平洋东部海面高度及温度的升高。该非线性浅水模式及相应的线性浅水模式都较成功地模拟了中东太平洋大范围增暖的这类广义El Nino事件。试验结果还表明,东部海域海面高度的升高及增暖强度与西部海域西风的强度、持续时间和扩展的范围有关,即海域西部西风愈强、持续时间愈久、扩大范围愈大,产生的El Nino就愈强。并对用线性模式得到的结果同用非线性模式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非线性平流项能影响波的传播速度,使得逆基本气流传播的波的传播速度减慢,而非线性平流项对形成El Nino这种行星尺度的超低频事件所起的作用可能不大。  相似文献   
169.
应用谱分析方法,分析了中日亚洲季风观测实验期间所使用的高原自动站冬夏两季气象资料在频域上的特征。结果表明,夏季有6~8d、候、准4d和2~2.4d的振荡周期,冬季还存在12d即准两周的周期,还发现高原上的系统对四川盆地有影响。又用常系数物理系统的分析方法,研究了500hPa高度场对热源分量的响应,发现对于短周期的温度波动,高度场几乎及时加以响应;对于中周期的温度波动,高度场要滞后1~2d才能作出响应  相似文献   
170.
为了积极地寻找国家急需的镍矿资源,通过综合物化探工作方法,发现了脉状含矿岩体,经过验证该矿体比盆状含矿岩体质量好,储量大,现将物化探工作初步体会介绍出来供大家参考。一、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概况:本区位于两种性质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的衔接处,其间为一深大断裂所隔开。区域地层主要由前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