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地质学   25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为了解晚古生代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增生造山过程中的岩浆活动特征,对东乌旗巴彦都兰二长花岗岩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277.2±0.7)Ma,以正的锆石εHf(t)(6.8~14.1)为特征,具有年轻的锆石地壳模式年龄(tcDM)(865~655 Ma),属于早二叠世晚期岩浆活动产物。二长花岗岩以高钾[w(K)=3.63%~4.95%,K2O/Na2O=0.91~1.47]、富碱[w(K2O+Na2O)=7.52%~9.16%]、准铝质-弱过铝质(A/CNK=0.96~1.15)为特征;稀土元素总量较低(38.82×10-6~193.20×10-6),(La/Yb)N为3.91~23.08,轻、重稀土元素分异较明显,呈弱负铕异常(δEu为0.34~1.17);富集部分大离子亲石元素(LREE、Rb、K等);Zr弱负异常、Hf弱正异常,亏损Sr、Nb、Ta、P、Ti,显示后造山花岗岩特征。综合分析表明,巴彦都兰二长花岗岩形成于伸展的构造环境中,是贺根山洋盆闭合后的后造山阶段产物,为865~655 Ma前洋壳俯冲形成的先成地壳部分熔融而成。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松辽盆地北部隆起区的4个钻孔13件样品系统展开了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揭示了松辽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对砂岩型铀矿床的限制作用。13件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3期快速隆升事件:①晚白垩世—始新世(71~48 Ma),期间以8~56 m/Ma的平均速率隆升,盆地北部整体呈抬升状态;②早渐新世—中新世(36~18 Ma),期间以24~49 m/Ma的平均速率隆升,盆地北部呈差异性抬升过程,第二期抬升事件隆升强度和持续时间较第一期抬升事件略低;③中新世 至今(18~0 Ma),期间以2~19 m/Ma的平均速率隆升,盆地北部缓慢抬升,构造活动较弱,三期构造抬升事件与太平洋板块俯冲速率和方向转向密切相关。结合前人低温热年代学数据,针对南部地区钱家店铀矿床成矿年代学成果研究发现,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抬升事件伴生其后均成藏有砂岩型铀矿,砂岩型铀成矿与新生代构造密切相关,尤其与中新世末次隆升事件紧密相关,成矿过程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3.
在内蒙古阿巴嘎旗南部新发现一处面积约为9.2km2的片麻状正长花岗岩体,采用LA-MC-ICP-MS锆石U-Pb测年法获得该岩体的同位素年龄为1377±10Ma~1385±14Ma,属中元古代。它是继苏尼特左旗南部锡林浩特微地块的中元古代花岗岩发现后又一处中元古代片麻状正长花岗岩体。片麻状正长花岗岩具条纹状-弱片麻状构造,矿物组成为石英(25%~30%)、微斜长石(30%~40%)、条纹长石(15%~20%)、斜长石5%~10%以及少量黑云母(约5%)。其地球化学成分显示高SiO_2(76.05%~78.16%)、高碱(K_2O+Na_2O=6.69%~8.04%)和较高的K_2O/Na_2O比值(1.01~2.48),低TiO_2(0.17%~0.23%)、A1_2O_3(10.99%~11.97%)、MgO(0.08%~0.44%)和CaO(0.15%~0.37%),铝饱和指数A/CNK值均大于1.1,里特曼指数主体小于1.8,属于过铝质和钙质系列;并且它们具有稀土元素总量高,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的特征,显示强烈负铕异常(δEu=0.44~0.53)和高的10000Ga/Al比值(均值为4.43)。上述岩相学、地球化学组成均显示A型花岗岩的特点,暗示其形成于伸展环境。片麻状正长花岗岩锆石ε_(Hf)(t)值主体介于+0.5~+4.6,两阶段模式年龄t2DM为1.88~2.10Ga,表明岩浆可能来源于古元古代新增生地壳的部分熔融。阿巴嘎旗与苏尼特左旗中元古代岩体的发现为锡林浩特微地块的存在提供了直接证据。区域对比显示中亚造山带中的阿拉善微地块、中天山微地块、库鲁克塔格微地块和锡林浩特微地块上均具有~1.4Ga岩浆事件产物,可能是全球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事件(1.5~1.3Ga)的岩浆响应。  相似文献   
14.
大兴安岭北部奇乾一带的新元古界佳疙瘩组上部由灰黑色致密枕状玄武岩、含气孔-杏仁状构造的枕状玄武岩夹灰黑色粉砂质板岩、绿泥片岩和灰色薄层大理岩化灰岩组成。枕状玄武岩由斜长石、辉石、绿泥石等组成。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为富钠碱性玄武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REE为107.71×10~(-6)~127×10~(-6),轻稀土富集LREE/HREE为5.15~5.56,(La/Yb)_N为4.44~5.18,δEu=0.86~1.08,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型。微量元素与MORB相比,富集Ti,Sr、K、Rb、Ba等不相容元素,Y、Yb含量略低于MORB,Y、Yb相对亏损。构造环境判别显示该枕状熔岩形成于大洋板内洋岛环境,佳疙瘩组洋岛玄武岩的发现标志着此时已经有成熟的大洋壳形成;综合玄武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其源区来自软流圈地幔或与地幔柱组分有关。  相似文献   
15.
运用陆相层序地层理论,采用露头、钻孔和地震剖面相结合的手段,在"岩性-岩相-相序"研究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中—下侏罗统延安组、直罗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研究表明,延安组可以划分为5个层序、直罗组4个层序,每个层序由低可容空间体系域和高可容空间体系域组成。根据煤层、铀矿赋存特征,及其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位置,指出延安组煤层主要赋存在层序高可容纳空间体系域的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环境中,直罗组含铀岩系主要发育在直罗组下部辫状河沉积岩段,铀矿赋存在低可容纳空间体系域中。结合地质、地球化学、古生物资料,探讨了古气候、构造对煤、铀矿成矿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晚古生代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增生造山过程中的岩浆活动特征及其对贺根山洋盆闭合时间的制约,对东乌旗巴彦都兰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依次为(319.8±0.9)Ma、(300.8±1.7)Ma,分别侵位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地层。闪长岩以正的锆石εHf(t)(13.5~17.1)为特征,具有年轻的锆石地壳模式年龄(tDMc)(335~466 Ma),明显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Ba、Sr,相对亏损Ta、Nb和Ti等高场强元素(HFSE),为洋壳俯冲阶段,地幔楔混入并与年轻洋壳部分熔融形成。二长花岗岩以高钾、富碱、弱过铝质为特征,富集部分大离子亲石元素(LREE、Rb、K等);Zr弱负异常、Hf弱正异常,亏损Sr、Nb、Ta、P、Ti,显示后造山花岗岩特征。二长花岗岩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是贺根山洋盆闭合后后造山阶段的产物,为洋壳俯冲形成的先成地壳部分熔融而成。  相似文献   
17.
永庆林场一十八站花岗岩体位于大兴安岭东北部的额尔古纳地块,主要由花岗闪长岩组成,二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在岩体中零星出露。岩体中锆石呈自形晶,发育振荡生长环带,显示高Th/U比值(0.23~1.35),表明锆石岩浆成因。锆石的LA—ICP—MSU-Pb定年结果为443.5~447.5Ma,属于晚奥陶世岩浆活动的产物,而非前人所划分为的新元古代。锆石的Hf同位素研究显示,2件花岗岩样品的εHf(t)值分别为一1.1~+2.4和一0.4~+3.6,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2~1.5Ga。结合额尔古纳地块已有的早古生代和中生代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资料,笔者认为额尔古纳地块不同时代的花岗岩具有相似的模式年龄,其地壳增生的时间主要发生在中一新元古代。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兴安地块地壳增生发生在新元古代一显生宙,暗示它们具有不同的地壳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大兴安岭敖包查干地区安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兴安岭敖包查干地区首次识别出中三叠世安山质岩石,主要岩性为玄武质安山岩、粗面安山岩,应用锆石U—DbLA—ICPM—AS法定年,结果表明安山岩形成于234.8±3.2Ma~231.4±1.2Ma,属中三叠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研究区安山岩具高SiO2(54.19%~62.30%)、A12O3(15.78%~17.30%)、K20(1.77%~3.92%)、Na2O(2.95%~5.66%)、Na2O+K20(5.4~8.99)的特征和低MgO(1.23%~3.66%,Mg^#=27.89~50.48)含量,并与SiO2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岩石富Na20(Na2O/K2O=1.01~2.86),铝指数A/CNK=0.81~1.21,属准铝质一弱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Rb、Th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Ta、P、Ti,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Mb)N=3.31~10.33].无Eu异常(δEu=0.80~1.03),显示弧火山岩的特征,但所研究样品的Zr、Hf呈弱正异常、Rb弱负异常却不同于正常岛弧安山岩,Zr/Y—Zr图解以及高钾特征显示出板内伸展构造环境的特征。综合研究表明敖包查干地区中三叠世钙碱性安山岩可能为古亚洲洋残余俯冲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与底侵作用有关,形成于大陆内部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东乌旗碱性侵入岩的时代、成因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古东乌旗西部的碱性侵入岩为碱性花岗岩和石英正长岩组合,含钠铁闪石.采用LA-MC-ICP-MS锆石U-Pb法对2件碱性花岗岩样品进行年代学研究.定年结果分别为272.3±0.7 Ma和271.7±0.7 Ma,属早二叠世晚期.13件样品的地球化学数据显示:碱性花岗岩具高SiO2(72.62%~78.46%),富碱(K2O+Na2O=7.54%~9.80%),贫CaO(0.66%~0.91%)、MgO(0.07%~0.31%)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0.87~0.99,碱性指数NK/A为0.91~1.04,属准铝质-过碱质碱性岩系列;稀土总量中等(∑REE=146.4×10-6~389.0×10-6),轻重稀土分馏均较弱-(La/Yb)N 3.74~6.83],强烈的负Eu异常(δEu为0.12~0.36);贫Ba、Sr、P、Ti,富Rb、Th、U、Hf等元素,显示“A1”型花岗岩的特征.石英正长岩与碱性花岗岩相比较,Ba的含量(554×10-6~1230×10-6)显著高于后者(Ba=74×10-6~207×10-6),Eu负异常缺失(δEu=0.94~1.24),可能由岩浆源区深度的差异造成的.二者均具非常低Sr(27.20×10-6~157.00×10-6,2个样品大于100×10-6)和高Yb(2.08×10-6~7.26×10-6,除P24-11-1为1.36×10-6)的特征,与板内花岗岩特征一致.综上,我们认为东乌旗碱性侵入岩可能为造山后-非造山伸展体制岩浆作用的产物,标志着大约在272Ma兴蒙造山带部分造山演化可能处于造山后向非造山构造转换阶段.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莫合尔图地区发育大面积的中—晚侏罗世酸性火山岩,是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的重要组成部分,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火山岩形成于174.1±2.2~157.5±2.3 Ma,属中—晚侏罗世.主量元素分析表明,火山岩具高硅(SiO2=69.12%~80.66%)、富碱(K2O+Na2O=7.26%~8.99%)、富钾(K2O/Na2O多数大于1)、贫钙镁(CaO=0.09%~0.71%;MgO=0.07%~0.47%,Mg#多<45)和高FeOT/MgO(1.50~12.28,多数大于3)值的特征,属过铝质(A/CNK=1.11~3.07)钙碱性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岩石.微量元素数据显示:稀土元素总量∑REE为95.92×10-6~205.70×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明显[(La/Yb)N=5.17~14.69],轻稀土元素(LREE)较为富集,重稀土分布相对较为平坦,球粒陨石标准化的配分模式图显示典型的右倾型,中等弱负铕异常(δEu=0.23~0.87),微量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Rb、Ba、Th、K、贫Sr和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 Nb、Ta、P、Ti;岩石具低Sr(31×10-6~187×10-6),高Yb(1.23×10-6~3.37×10-6)含量,具造山晚期—造山后花岗岩的特征.综合最新区域资料及本文研究成果,笔者认为研究区中—晚侏罗世火山岩为造山晚期向造山后伸展转换阶段的产物,转换时期介于174.1±2.2~157.5±2.3 Ma,与蒙古-鄂霍次克造山后伸展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