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东秦岭北部存在世界最大的钼矿带,并蕴涵著名的小秦岭造山型金矿田,金、钼矿床成矿时代和构造背景一直存在争议。河南小秦岭金矿田大湖金矿床深部新发现了石英脉型钼矿床,查明钼资源储量已达中型。6件辉钼矿样品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介于215.4±5.4~255.6±9.6Ma,等时线年龄为218±41Ma(2σ误差,MSWD=38),加权平均年龄为234±18Ma(2σ误差,MSWD=23),表明钼矿化发生在印支期。结合对已有年龄资料的归纳和分析,认为秦岭造山带曾在印支期发生重要的岩浆-成矿事件,但被燕山期造山作用所改造或破坏,在秦岭造山带北缘尚有明显保留或记录。  相似文献   
32.
倪智勇  李诺  管申进  张辉  薛良伟 《岩石学报》2008,24(9):2058-2068
河南灵宝大湖金-钼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属典型的断控脉状矿床。成矿过程经历3个阶段:早阶段为黄铁矿-石英脉,遭受变形、破碎,应形成于挤压或压剪过程;中阶段为细粒的辉钼矿-黄铁矿-石英网脉,贯入到早阶段黄铁矿或石英矿物的裂隙(可呈共轭状),应形成于剪切环境;晚阶段石英-碳酸盐细脉具梳状构造,充填于张性或张扭性裂隙。即,流体成矿作用发生在赋矿断裂由挤压或压扭转向伸展或张扭性的过程中。旱阶段只发育CO2-H2O型流体包裹体;中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复杂,有纯CO2型、CO2-H2O型、H2O-NaCl型和含子晶包裹体,指示流体沸腾作用强烈;而晚阶段只发育水溶液包裹体。早、中、晚3个阶段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集中在400—500℃、290~470℃、220~260℃;估计的早、中阶段流体的最低捕获压力分别为138~331MPa和78~237MPa,对应于成矿深度分别为13.8km~11.0km和7.8km~8.0km。因此,成矿流体具中-高温、中-深成、低盐度、富CO2的特征,与中-深成造山型矿床一致。大湖金-钼矿床的成矿流体形成和演化及其成矿作用可利用CMF模式进行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33.
李诺  韩其飞  马英  黄晓东 《冰川冻土》2022,44(6):1740-1747
Snow cover is of great hydrological,ecological,and climatic significance in the Tibetan Plateau. MODIS snow products are widely used at present but are seriously affected by clouds.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developed a variety of cloud removal products for raw MODIS daily snow products,but the accuracy of these products in the Tibetan Plateau has not been evaluated comprehensively. Therefore,this paper uses Landsat-8 data with high resolution as the reference value to conduct systematic verification of three datasets of cloud-free snow products released on a daily ba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two sets of products (M*D10A1GL06 and MODIS_Dysno_Cloudfree),which are produced based on raw MODIS daily snow cover product realized by NSIDC(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the MODIS CGF SCE product produced based on MODIS surface reflectance data,has a great advantage in snow identification accuracy. The MODIS CGF SCE product optimized the NDSI threshold for different land cover types. Although the accuracy of snow identification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the problem of large snow identification error in forest areas was still not effectively resolved,and there was a high underestimate error. © 2022 Science Press (China).  相似文献   
34.
卤虫作为饵料生物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诺 《海洋科学》1983,7(5):61-64
卤虫(Artemia salina)又称盐水丰年虫,是一种分布很广的小型甲壳类动物。它具有生活周期短、繁殖能力强以及休眠卵可以长期保存、随时孵化等优点,因此,已成为水产养殖业中最主要的活饵料之一。 当前,世界各国广泛应用卤虫的幼体、成体和去壳卵作为海淡水鱼类和虾蟹类幼体的饵料。六十年代,苏联曾经成功地用卤虫作为鲟科幼鱼的饵料。近年,日本已应用于对虾幼体  相似文献   
35.
席伟  夏小洪  吴艳爽  叶甜  李诺 《地学前缘》2018,25(5):135-150
Taldybulak Levoberezhny(又称左岸)矿床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北天山东段,是区内第三大金矿(金储量130 t,平均品位6.9 g/t)。长期以来,该矿床矿物学研究薄弱,成因类型存在争议,已有观点包括斑岩型、造山型、多阶段叠加成矿等。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岩相学鉴定发现:金矿化同时受韧性剪切带和岩体控制,局部显示一定的顺层特征;常见矿石类型包括浸染细脉浸染型、石英电气石硫化物型、块状硫化物型、稀疏浸染型、方解石硫化物脉型等;相关围岩蚀变以硅化、绢云母化、电气石化、碳酸盐化最为强烈,可见绿泥石化、绿帘石化、泥化等。电子探针分析发现,左岸金矿同时发育可见金和不可见金。前者包括银金矿(w(Au)=67.90%~80.86%,w(Ag)=14.24%~30.76%)、含银自然金(w(Au)=88.95%,w(Ag)=8.09%)等,以包体金、裂隙金或粒间金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后者可赋存于黄铁矿和黄铜矿中(w(Au)=0.16%~0.33%)。不同类型矿石中黄铁矿的形态、结构、成分存在一定差异,显示了叠加成矿的可能性。浸染状细脉浸染型矿石中黄铁矿以中粗粒(30~1 300 μm,多数>200 μm)、半自形自形立方体为主,基本无碎裂或碎裂不明显,可含有自然金、银金矿或硅酸盐包体;成分上具有中等的As(0.03%~1.72%,平均0.66%)、Co(0.06%~0.19%,平均0.13%)、Te(0.03%~0.06%,平均0.04%)含量和As/S、Fe/S、Co/As比值,基本不含Cu、Pb、Zn、Ag。石英电气石硫化物型矿石中黄铁矿多呈中粗粒(30~2 000 μm)、半自形它形粒状,往往发生碎裂,并被黄铜矿、方铅矿等矿物交代;部分颗粒可含有银金矿或硅酸盐包体;总体具有较高的As(0.05%~2.05%,平均0.97%)、Co(0.05%~0.34%,平均0.15%)含量和As/S、Fe/S比值,Co/As比值较低。块状硫化物型矿石中黄铁矿多呈半自形它形粒状产出,但粒度变化较大(250~3 000 μm或者30~300 μm);化学成分上以较高的As(0.05%~2.20%,平均1.21%)、Te(0.04%~0.09%,平均0.06%)含量,高的As/S、Fe/S比值和低的Co/As比值为特征。稀疏浸染型矿石中黄铁矿呈中粒(集中于50~200 μm)、半自形它形粒状产出,内部可含有硫化物、硅酸盐、银金矿、自然金等包体;可发生碎裂并被黄铜矿等沿裂隙充填交代;化学成分变化较大,总体具有较高的Co(0.08%~1.04%,平均0.35%)含量和Co/As比值,几乎不含Te、Cu、Zn。方解石硫化物脉型矿石中黄铁矿呈中粗粒(40~480 μm)、半自形它形粒状产出,内部往往含硅酸盐等包体;黄铁矿以显著低的As(0.04%~0.08%,平均0.06%)、Co含量(0.04%~0.20%,平均0.10%)以及As/S、Fe/S比值为特征,Co/As比值较高,且不含Zn。从上述左岸金矿的控矿构造、矿化类型、围岩蚀变以及不同类型矿石中黄铁矿形态、结构、成分的差异等4方面特征显示,左岸金矿可能存在多期次矿化、叠加成矿。  相似文献   
36.
张博  李诺  陈衍景 《地学前缘》2018,25(5):251-265
综述了热液矿床金的赋存状态以及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金的赋存状态按照不同的分类原则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但是本质上都可分为可见金与不可见金两类。金赋存状态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传统的物理鉴定法和化学物相分析法、微束分析技术研究法、波谱学研究法。其中尤以微束分析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包括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EPMA)、透射电镜(TEM)、二次离子质谱(SIMS)、质子探针(SPM)、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等,而在实际研究中通常是多种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目前对于晶格金的赋存状态以及载金矿物中金存在的化学价态尚无定论,微束分析技术的分辨率有待提高,波谱法的解谱相对困难。随着微束分析技术、波谱技术等的提高,对金的赋存状态会有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7.
据SCI数据库统计,2009年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已达12.75万篇,其中大部分发表在海外期刊上,这对世界了解中国科技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由于不少中国国内读者不易看到原版海外杂志,抑或没有足够时间、精力和水平阅读外文科技期刊,使得中国作者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许多科研成果不能广泛、及时地被国内读者了解和利用,造成遗憾。本...  相似文献   
38.
西昆仑大红柳滩地区花岗岩类分布广泛,与伟晶岩型锂(铍)矿化时空关系密切。为了约束其地质特征、岩石成因以及对伟晶岩型锂(铍)成矿的作用,文章对白龙山闪长岩、俘虏沟闪长岩和大红柳滩二云母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工作。地球化学数据揭示白龙山闪长岩和俘虏沟闪长岩明显富MgO、CaO和TiO2,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浆系列,结合已有全岩Sr-Nd、锆石Lu-Hf等同位素数据,白龙山闪长岩和俘虏沟闪长岩涉及新生地壳的贡献,其源区贫黏土,可能以砂屑岩为主。全岩锆饱和温度计约束岩浆温度分别为762~795℃(平均781℃)和769~773℃(平均771℃)。角闪石温压计约束白龙山闪长岩中角闪石结晶温度为718~760℃(平均734℃),压力介于125~208 MPa之间(平均151 MPa);俘虏沟闪长岩中的角闪石结晶温度为729~776℃(平均741℃),压力介于133~231 MPa之间(平均176 MPa)。白龙山闪长岩和俘虏沟闪长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213.67±0.61) Ma (MSWD=1.4,n=39)和(211.73±1.02) Ma (MSWD=1.9,n=14)。大红柳滩二云母花岗岩中发育电气石、白云母和石榴子石等富铝矿物,明显富SiO2和K2O,贫MgO、CaO和TiO2,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浆系列,由壳源物质重熔而成,源区可能是泥质岩。全岩锆饱和温度计约束其温度为755~773℃(平均764℃)。所含锆石往往发育继承核,其年龄介于207~2490 Ma之间。最年轻的岩浆锆石约束岩浆侵位可能发生在(211.20±1.1) Ma (MSWD=0.34,n=10),这些岩浆锆石随后被热液增生边包裹,U-Pb年龄约束岩浆-热液事件发生在(185.10±0.89) Ma (MSWD=4,n=5),可能记录了后期伟晶岩侵位所诱发的热液活动。大红柳滩地区同时发育I型和S型花岗岩,形成于中温(734~781℃)、中压(151~176 MPa)的条件,岩浆-热液活动持续时间长达~33 Ma,为形成超大型规模矿床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