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6篇
地质学   46篇
综合类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1∶5万地质图微机辅助编制技术要点于庆文李超岭(地矿部地质调查局)(福建地勘局区调队)在深化基础地质、区域地质认识,提高国土地质研究程度的今日,计算机辅助彩色地学图件编辑出版应用软件MAPCAD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发挥了很大的作...  相似文献   
22.
图幅PRB字典是数字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采集地质数据的描述性词汇,是由项目组根据地质调查任务和图幅地质特点自行定义和创建的.它对于规范图幅地质调查内容与结构、地质内容描述语义的标准化,以及提高数字填图工作效率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图幅PRB字典创建的原则、要求、类型和作用及创建方法进行了较详细地阐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23.
24.
数字填图中不同阶段数据模型的继承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当前第三代地理数据库模型和PRB数据模型为基础, 通过PRB数据流“栈”与不同阶段数据模型的关系说明PRB数据流“栈”是不同阶段数据模型继承和传递的基础; 阐明了最终解释成果空间数据库的数据模型是在不同阶段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模型关系上通过抽象与综合来实现“继承”的; 用对象类和要素类的互操作来实现空间与非空间的属性继承传递.同时, 基于地质图一体化的描述、组织和存储的数据建模原则, 得出了基于PRB数据模型为基础的PRB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由17个基本要素类、6个对象类、8个综合要素数据集构成.并对实体名称、要素与对象编码、空间数据类型、实体间的关系、主关键字名称、子关键字名称、注释要素类编码、实体属性内容说明进行了定义和说明   相似文献   
25.
智能地质调查大数据应用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质调查数据主要由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多样性的数据构成。由非结构化多样性数据文件组成的报告,由于技术原因,长期以来一直以传统的目录文件方式进行存储。这种存储方式导致数据的查询、统计、更新等操作不但低效,而且非常不利于检索、查询、挖掘等应用,使得数据服务能力极低。通过把Hadoop生态体系融入中国地质调查云平台架构,基于Hadoop HDFS和HBase存储架构,建立非结构化地质数据基础内容库存储组织模式,采用Lucene全文搜索引擎架和地质领域本体词库构建快速随机访问的索引文件机制,改变了多样化、碎片化的复杂地质调查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阅读、搜索和应用模式,为智能地质调查提供精确、快速服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6.
在无人、无通讯信号的艰险地区开展地质调查工作,其传统模式是小组独立作战,工作环境基本与世隔绝。由于卫星电话或电台在成本和使用上不便,使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处在极其原始状态下,保障生命安全和地质工作调查精度困难极大。通过3S技术、IP通讯卫星技术与北斗系统、网格GIS和"云"计算技术的集成,构建北斗系统与网格组合的静动态4级组网模式和多种资源的协同技术,形成天地空技术合一的现代化野外地质工作+管理+安全保障的技术架构与智能地质调查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27.
着重介绍了GKPX交互式固体矿产勘查微机评价系统的主要技术方法和各系统子模块的功能及实现。该系统通过C语言与数据库件的实时数据处理的自动成图技术,开发了丰富的、满足精度要求的储量计算有关勘探图件,以高效先进的件流管理方式,成功地实现了固体矿产勘查评价的计算机化。  相似文献   
28.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系统技术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是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世界先进国家区调工作的普遍趋势,根据世界先进国家在野外地质调查与填图采集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结合我国实际,基于3S技术野外地质调查与填图信息化的新一代野外数据采集(器)技术,从改变传统的填图手段、提高研究精度和程度、加快研究周期、改变成果表现形式的技术方法着手,对野外地质调查与填图数字化采集技术、数据模型、技术流程、实现的工具与方法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9.
在无人、无通讯信号的艰险地区开展地质调查工作,其传统模式是小组独立作战,工作环境基本与世隔绝。由于卫星电话或电台在成本和使用上不便,使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处在极其原始状态下,保障生命安全和地质工作调查精度困难极大。通过3S技术、IP通讯卫星技术与北斗系统、网格GIS和“云”计算技术的集成,构建北斗系统与网格组合的静动态4级组网模式和多种资源的协同技术,形成天地空技术合一的现代化野外地质工作+管理+安全保障的技术架构与智能地质调查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30.
3D矿床建模技术在数字矿产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弥补现有数字矿床建模技术在地质矿产勘查处理和应用中的不足,从原始勘查数据建库及标准化、多指标单工程矿体自动圈定、基于语义识别的剖面矿体的连接与外推、矿体表面和品位建模、基于剖面矿体线框模型构建矿体表面模型及基于TIN+Octree数据结构和地质统计学理论建立矿体的空间属性模型等5个方面总结提出一套面向地质矿产勘查业务处理的矿床建模流程和总体技术解决方案.提高了地质矿产勘查研究精度,为进一步的矿山开采提供可靠的数据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