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10篇
天文学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青海昆特依盐湖富钾卤水储层扫描电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电子显微镜对青海昆特依盐湖富钾卤水储层微型孔隙结构构造的分析研究,发现其形成多由盐类溶解所致。富钾卤水主要赋存于盐层溶融微孔之中。按矿物形态和孔隙特征,储集层中段储集性能较好.这为正确评价及合理开发该区富钾卤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松辽盆地西南部白兴吐地段姚家组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包括姚家组辫状河相灰色砂体特征、后生还原及后生氧化作用特征、铀矿化异常特征、铀矿化异常与断裂的关系、铀矿化异常与层间氧化的关系、铀矿化成因及控制因素等。据此认为,白兴吐剥蚀天窗东缘白兴吐一东哈根地段存在有利的铀成矿条件,具有发现钱家店类型铀矿床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地质、物探、化探以及槽探方法对内蒙古吉源南铌铷矿点的成矿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内蒙古吉源南铌铷矿点赋矿岩石为中生代流纹质火山岩。聚类分析和R型因子分析显示研究区土壤元素可明显分为三个组合:第一组为Rb、Y、Nb、Ta、Sn、U;第二组为Pb、Zn、La;第三组为Cu、W、Mo、Ag、Au。在空间上,土壤Pb、Zn、La、Y、Ta、Sn、Mo、U异常围绕次流纹斑岩呈环形分布,其中Pb、Zn、La异常位于环形外部。土壤环形地球化学异常区具有中高阻高极化的地球物理特征,物化探异常明显受火山机构控制。槽探验证结果表明,矿化岩石的Nb2O5、Rb2O含量均在边界品位以上,推测深部可能存在与次火山岩有关的Nb、Rb等稀有稀土元素矿体。  相似文献   
14.
新疆天文台Taurus高性能计算系统由1个登陆节点、16个计算节点、2个I/O节点、100 TB高速存储组成。其中央处理器理论双精浮点计算能力6.758 4 Tflops,通过Linpack测试实际峰值为6.289 Tflops,可提供计算能力为理论值的93.06%;图形处理器理论计算能力18.72 Tflops,实际测试计算峰值为14.882 Tflops,计算效率为理论值的79.5%。系统计算与存储节点均采用56 Gb Infiniband交换互连,通过IOZone测试存储系统,单节点写速度可达460 MB/s,多节点写速度可达800 MB/s。系统已在多相滤波及消干扰图形处理器算法加速、蒙特卡罗模拟等领域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5.
501矿床矿石铀品位0.052%,U^+6/U^+4比值1.7~4.6,对浸铀地质工艺有害的碳酸盐、硫化物和有机质含量很少,矿层水中铀和溶解氧含量较高,[HCO3]^-量低。通过静态浸出试验确定的技术参数为:用7.91g/LH2SO4,对0.007%~0.216%品位铀矿石浸泡48h,铀的浸出率为64.69%~99.17%,浸出液中铀浓度为9.51—427.6mg/L。通过渗滤浸出试验筛选出较好的溶浸剂配方为:6~8g/LH2SO4,铀的浸出率为95.71%~96.33%,浸出液中铀浓度为88.33~111.32mg/L,浸出液固比为4.46~5.66,吨矿硫酸耗量为27.58~29.83kg/t,提取1kg铀的硫酸耗量为55.17~60.06kg。说明该矿床矿石宜用酸法浸出,浸出铀的地质工艺条件较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满洲里地区灵泉盆地中生代火山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便对其岩石成因和区域构造演化给予制约。研究区内9个代表性火山岩中的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晶,显示出典型的岩浆生长环带或条痕状吸收,结合其高的Th/U比值(0.25~7.78),暗示其岩浆成因。测年结果表明,研究区中生代火山岩可分为3期,分别以中侏罗世(约166Ma)塔木兰沟组玄武岩类、早白垩世早期(约142Ma)吉祥峰组流纹岩类和早白垩世晚期(约125Ma)上库力组流纹岩类和伊列克得组玄武岩类为代表。中侏罗世(塔木兰沟组)火山岩具有富碱、高钾和高的La/Yb、La/Nb、Hf/Sm、Nb/U和Ce/Pb比值,以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轻稀土元素(LREEs)和亏损Nb等特征,暗示其形成应与陆壳加厚之后的岩石圈伸展作用有关;早白垩世早期(吉祥峰组)火山岩具有高硅、富碱、富K、Rb、Th及低Al、Mg、Ca、Ni、Cr、Ti等特点,类似于A型流纹岩,揭示其形成于陆内伸展环境;早白垩世晚期火山岩具双峰式组合特点,基性端元具有富碱、高钾、高度富集LILEs和LREEs,类似于钾玄质玄武岩,而酸性端元显示A型流纹岩特点,揭示该期火山岩应形成于一种与裂谷发育过程相似的强烈引张环境。结合区域中生代火山岩的空间展布特征,认为中-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早期火山岩的形成应与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的演化有关,而早白垩世晚期双峰式火山岩的形成应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俯冲作用相联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虚拟天文台资源信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正在逐步影响着传统的科学研究领域,虚拟天文台(VO)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它与当前最前沿的网格技术结合起来,以实现全球天文资源的共享,充分挖掘海量天文数据的科学潜能.在中国虚拟天文台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开放网格服务架构(OGSA)的体系结构,以服务的方式来组织和管理虚拟天文台中的资源.中国虚拟天文台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实现,资源信息的注册及发现是一个关键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运行.本文以OGSA为基础,结合Globus Toolkit 3(GT3)的具体实现,阐述中国虚拟天文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